《童年的发现》文本解读

2016-04-08 17:29汤丽芳汤利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进化论独立思考人类

汤丽芳 汤利华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主要以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类起源这个问题,接着又具体描写了自己童年的“发现”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读完以后,我们会深深地觉得童年无论过去多么久远,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而对于童年的点滴发现,也都是令人感到高兴的,这种快乐会一直延续下去。这篇课文给我最大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别具一格在结果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大都喜欢采用制造悬念以引起读者兴趣的写作方法。在这篇课文的开始,作者就直接写道:“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单从这种表达方式来看,并没有多么特别,可是,仔细阅读这句话,“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事实足以使人感到震惊。另外,这个特别的发现如果是从父母或者老师那里得来的,以及从书上看到的,大家或许还可以接受,但是作者偏偏说“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于是读者带着这种心理,希望了解事实真相的愿望更加迫切,这是作者在写作时的高明之处。这种高明就表现在作者把结果直接告知了大家,激发了读者去真正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兴趣。

二、勤学好问重过程

少年时期是多姿多彩的季节,是学生对一切知识感到新鲜与好奇的时刻。在梦中飞翔,这样的经历每个孩子都会有,但是这个很平常的问题使“我”产生了疑问,并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就有了“我”和老师关于这种情况的第一次对话,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鼓励着“我”,牵引着“我”,尤其是“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如涓涓细流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往科学探索的大门。从此以后,“我”探索人是怎样来的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三、绞尽脑汁去发现

有了教师的引入,“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每天困扰着“我”,以至“我”绞尽脑汁,日思夜想,甚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都想从鱼身上去发现人类进化的奥秘。正是由于对探索人类起源的痴迷,“我”从母亲怀胎九月,以及地图的推想中得出了属于自己的进化结论。之后,“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因为“我”想迄今为止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规律。从作者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有了梦想以后,不能只是空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并通过各种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这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啊!

四、遭遇挫折悟哲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童年的发现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忘记,相反,它一直静静地藏在我的心里。以至“我”在六年级,终于接触到“进化论言说”的时候,埋藏在心底的发现忍不住燃烧起来,在教师讲课的时候竟然笑出声来,结果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把“我”轰出了教室。这就使原本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立马演变成了“悲剧”的事情,这“一喜一悲”“一波一折”,不仅没有使“我”感到愤懑、气馁,反而成就了“我”的另一种感受——“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样的结尾引人深思,内涵独特,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与思考的空间,使人们感受到了“我”的与众不同,更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

总之,读完《童年的发现》一课,作者独特的构思,与教师对话的巧妙,以及“我”对发现“进化论”的执着,由此引发出的或多或少的笑话等等,让一个“绞尽脑汁”“痴迷不悟”“勇于自省”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忍俊不禁,进而真正喜欢上了主人公。

猜你喜欢
进化论独立思考人类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达尔文与进化论
谈独立思考
品牌进化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