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2016-04-08 04:31王斐芳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体育

王斐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性思维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的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关键,在创造性中,提升学习兴趣更为主要。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法是必要手段,是推进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石,是不可或缺的重点目标。本文针对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小学体育 教学培养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体育这门学科,也是小学的基础课程,它的受重视程度已经与语数外的学科相差无几,体育课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活跃的学习氛围、活动环境,它使小学生善于观察、善于亲手操纵和实践,这些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示范引起学生想象

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课程不是按照传统的课本讲学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亲身的操作来掌握体育的学习要领,因此,体育这门学科是具有鲜明性的,它不需要死记硬背、阅读理解也不需要试卷答题,它既是开放的课程,又是受到重视的课程,这点与美术和音乐的教学就很不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有必要精准正确的向学生展示体育动作的示范,小学生的模仿性普遍较高,通过学生对教师的仔细观察,会使学生对这个体育的动作有一个笼统的记忆。但仅仅示范体育动作还不能使学生全面的理解,在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同时,也要生动形象的用语言对体育的动作进行仔细的描述,学生通过聆听和观察,便能很快的学会这门课程。例如,在对体育技巧“前滚翻准备姿势”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蹲撑如蛙跳,臀部比腰高,头部顶着地,背部似拱桥”这样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与此同时,教师再进行优美而准确的动作示范,就能够通过对语言描述有一个感知,对动作有直观的认识,头脑中能够存储动作技巧的表象,并且通过语言描述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1]。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好奇心

上述了体育示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的体育示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观察力和好奇心是学好体育的前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識的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深刻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由此观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

质疑在体育教学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发散性思维就是指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原型和信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的方位,根据不同的线索和信息,思考不同的方向,以实现从多方面、多角度和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最具开拓性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最关键的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多端性,也就是必须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二是灵活性,也就是思维形式必须灵活多样,综合采取各种思维去解决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问题,从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促进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引导学生反面思考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一般常规的教学思路是先进行动作的正确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讲解和动作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实现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而通过引导反面的思考,进行体育教学逆向思维的培养则不一样,首先是应该是进行有目的的从错误的动作开始,或者以正确的动作的反面动作开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迫切了解正确动作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去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其创造性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前滚翻”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可先以一个方块物体做示范,而方块难以滚动,老师就应该抓住小学生对于这一现象的好奇和疑问,启发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进而引发学生联想到圆形的物体最容易滚动。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这个反面示范中体会到人体在进行前翻滚运动时身体团得越圆就越容易滚动,也就滚得越远的道理,从中也就悟出了前翻滚动作的正确原理。

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完善教学形式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学形式的完善,同时还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2]。不论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形式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一个正确的教学形式是对学生很有帮助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完善教学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点。在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学形式并不是很完善,仍有很多学校不重视对于体育的教学。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上不上体育课,意义不太大,所以总是把体育课擅自取消,改做别的文化课程。因此,小学生缺乏了体育的锻炼,减少了对于自身体育能力的加强,身体素质就会降低。学习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因此,合理的开展体育课是必要的,是不容置疑的,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是必须践行的课程。也有多数学校很好的做到了开展体育课,但也有漫不经心的体育教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让学生自由玩耍的体育课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体育课。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不是让学生喜欢上自由活动的体育课。体育是强身健体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普遍很大,有的教师出于怜悯学生的原因,让学生放松一下,休息一下,体育课从而变成了自由活动课。正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才应该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完善。自由活动并不能起到对学生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是缓解疲劳减轻压力的关键。真正完美的体育课堂,并不是自由活动也不是魔鬼训练学生的体能,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因素,展开随机应变的教学理念。

例如:上课后的前十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操。热身操也是缓解四肢疲劳的很好的体操。学生通过简单的热身展开准备一节课的体育学习。热身操过后,教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简易的短跑比赛,让学生在跑道上挥汗如雨,忘却压力,释放压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而小学生的好胜心普遍很强,竞技比赛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给学生上好了一堂完美的体育课。短跑比赛过后,可以让学生休息十分钟自由活动,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完全听从教师的嘱咐,可以用哪些体育器材,不可以用哪些體育器材等等。自由活动过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运动,运用体育器材,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打造多姿多彩的体育课,打造让学生喜欢的体育课。既不是自由活动的体育课,也不是魔鬼训练的体育课。由此可见,完善教学的形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六、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因此,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过程。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不应该施加太多的压力,也不应该把体育课堂弄成魔鬼训练,严肃的让学生害怕,也不应该让体育课程一直懒散散漫下去,使学生形成散漫的个性。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用语言、用眼神、用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肯定,要融入学生的圈子里,不要让学生对教师造成一种避之不及的感觉,儿时的小学生,爱憎分明,活得真实,很可能因为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上他的课,也可以因为讨厌一个老师就讨厌他的课,所以教师千万不要成为小学生讨厌的对象,要时刻保持着良好的轻松的状态和学生们交流,和学生们融入一起,感受学生的心情如同自己的心情。

七、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课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活跃的学习氛围、活动环境。因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应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引导学生反面思考、完善教学形式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又能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周静.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校体育学.2012(31).

[2] 李长征.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传道授业.2015(13).

猜你喜欢
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体育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