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业绩逆势双增 潘刚绘就中国乳业宏大篇章

2016-04-09 22:04李犇
投资者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伊利乳业企业

李犇

伊利刚刚发布了2015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伊利年收入首次突破了600亿元,净利润46.54亿元,双双持续增长并稳居行业第一。10年间,伊利收入增长了6倍,而数字背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的经营难度系数增长却不止6倍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乳企来说,过去一年是举步维艰的一年。很多企业曾经的“明星产品”受消费者需求转变等因素影响陷入低迷。甚至有国内乳业人士对小编讲,中国乳企在2015年后将陷入低增长甚至零增长阶段。

以乳企上市公司为例,许多“小船”已经在大风大浪面前被“打翻”。据贝因美2015年年报称,公司营业净利润同比下滑23%;现代牧场同时也公告称,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约55%。甚至曾与伊利并驾齐驱的蒙牛这艘“大船”也受到了影响,2015年净利润同比仅增长0.7%,营业收入也跌出500亿元俱乐部,与伊利的差距开始增大。

然而“坏天气方见好舵手”,通过运用大数据深度洞察分析消费者需求,潘刚发现,当前乳业面临的困境背后恰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他在多个国内外行业峰会中,提出了适应“中国乳业新常态”的观点,指出中国乳业要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就必须变革固有的思维模式、创新与消费者连接的方式、推出符合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

在潘刚创新思想的指引下,伊利率先在行业内掀起一场革新旋风:运用大数据,深度洞察和分析消费者需求;集聚整合了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将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建成中国首个母乳研究数据库,率先发布中国首个“母婴生态圈”战略,用互联网思维与消费者实现连接……一系列的行动,使企业走近了消费者。同时,凭借“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伊利将品牌传播主题与节目活动内容深度融合和生动展示,营销效果爆棚,拉近了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

年报中显示,伊利创新品类产品销售增长强劲,常温酸奶安慕希零售额同比增长460%;在母婴渠道,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金领冠珍护”零售额同比增长27%,托菲尔零售额同比增长921%。

四大产品线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的均衡发展,历来是伊利的优势之一,2015财年,伊利通过创新模式带动产品升级和产品创新研发,使这一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均衡发展、创新”这六个字听起来简单,但往往反映了企业领导人在企业战略上的智慧。

2013年光明推出的莫斯利安单品曾火爆一时,2014年更是占全年营收的1/3,但在其单品爆发的同时,其他产品却没有跟上,反而出现了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因此,到了2015年,由于拳头产品业绩增速放缓,反倒拖累了光明的业绩,导致201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7%。而伊利由于企业领导人战略制定得当,更好地避开了“一条腿”走路的风险。

“不创新,无未来”,潘刚眼中的创新,不仅关系着一款产品的业绩增长、影响着一家企业的发展,更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存与突破。

从全球高度整合资源

一位外资企业总裁曾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讲过一个潘刚的故事,令小编印象深刻。这位总裁说,他曾在写书时与潘刚有过交流,当他偶尔说到自己家乡时,潘刚迅速说出了当地一家乳企的名字,并且细致地给他介绍了这家企业的特点。

在乳业界,能像潘刚这样对全球乳业资源如数家珍的人凤毛麟角。他如同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巨人,纵横捭阖、运筹帷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乳企开始走出国门,惯用的方式不外乎兼并重组、投资入股、产品输出、生产外迁等短平快手段。兼并重组往往更加反应了企业领导人的智慧,做得好是锦上添花,做不好反而使企业雪上加霜。2013年雅士利奶粉正式并入蒙牛旗下,但自收购后业绩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15年雅士利净利润同比减少52%,反而拖了蒙牛业绩的后腿。相比之下,潘刚却考虑得更长远些。

从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再到完成新西兰、意大利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伊利探索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模式:即优先整合全球最顶尖的创新资源,让全球乳业发达地区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为中国企业所用,服务中国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就拳头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乳业巨头的对等竞争。

从产业深度驱动转型

作为乳业的龙头企业,伊利产品品类非常丰富,管理程度难上加难。据了解,伊利每类产品都有不同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仓储和运输条件,保证食品安全管理难度极大。同时,每类产品的发展又各有影响因素:冷饮受天气影响、奶粉受婴儿出生率影响、液奶受原奶供求和成本影响、酸奶保质期短、对冷链要求很高。

行业的复杂性,使有实力、有意愿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家并不多,而潘刚却迎难而上。在全国政协的提案库中,近两年有两份关于乳业普惠金融的提案。提案的撰写人就是潘刚。为了解决制约乳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农户的资金瓶颈,潘刚大声疾呼、建言献策。近年来,伊利探索了一种产业链金融新模式。一年多来,伊利给上下游1500多家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了高达25亿元的贷款,资金使用成本平均比市场低40%,有效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农户的经营风险,解决了他们的融资困局,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正是由于企业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在行业不佳的大前提下,伊利依然能够稳步前行。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则是伊利股票的抗跌性与低估值。在去年下半年市场大幅跳水的前提下,伊利股价(2015年6月~12月)仅下跌13.2%,而同期贝因美(23.2%)、光明乳业(30.9%)等公司跌幅均高于此。而随着公司年报的出炉,以14元的股价计算,市盈率仅为19倍,远低于行业均值,使得持有公司的投资者更为放心。■

猜你喜欢
伊利乳业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82.7%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