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2016-04-10 20:34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

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我省是人才大省,然而人才总量虽大,但高层次人才储备短缺、外籍人才引进门槛偏高、企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制僵化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短板。最近,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深化改革为先导,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尽情展示聪明才智,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人才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我省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重要指示,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我省适时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首先,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补齐四川紧缺人才短板。特殊人才特殊支持,优化了政策实施的统筹兼顾、突出了政策效应的叠加放大。例如,为汇聚天下英才助川发展,将全面推进与海内外名校名院名企的战略合作,为外籍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深入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等重大引才工程。同时,破解企事业单位引才难问题,实行人才专项编制,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其次,抓住培养和使用这个重要环节。我省提出,完善集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以经营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家为重点,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加强企业后备人才递进培养;改进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鼓励科技领军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应用研发,培养提升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能力;在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扩大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才能减少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有效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当前,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人才资源供需呈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靠政府单一供给已难以满足各类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此,地方政府要以职能转变为契机,通过人才服务主体多元化、人才服务市场化提升人才服专业服务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打造人才强省奠定扎实基础。

第四,建立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大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要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例如,增加专利发明和运用、成果转化和推广、创办领办企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运用收入分配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的手段,让科研人员能够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既可以提高成果转化率,又促使用人单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实施意见》是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将产生深远影响。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需要结合实际,梳理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落实措施,制定各项改革的进度安排,及时协调解决贯彻落实中的具体问题,使各项改革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