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2016-04-11 06:45刘彦明吴良银吴勤如何凤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刘彦明,曹 越,张 健,吴良银,吴勤如,何凤屏

(1.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韶关 512026;2.韶关学院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广东韶关 512026)



·临床研究·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刘彦明1,曹越2,张健1,吴良银1,吴勤如1,何凤屏1

(1.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韶关 512026;2.韶关学院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再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AMI组)及16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另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心绞痛组及AMI组患者发病后0~<4、4~<8、8~<10 h的血清HFABP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并分析HFABP与cTn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FABP的诊断效能。结果心绞痛组及AMI组患者各检测时间段HFABP与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各检测时间段HFABP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AMI发生后0~<4、4~<8、8~<10 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nI。AMI发生后8~<10 h若HFABP>68.6 ng/mL,再梗死的发生与HFABP水平呈良好的相关性(r=0.86,P<0.05)。结论检测HFABP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及预测再梗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者完全中断导致心肌持久性的缺血进而引起心肌坏死,其特征表现为剧烈而持续性的胸痛,心肌酶谱升高,以及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据报道,约1/4的AMI患者无早期胸痛表现,约1/2患者没有特征的心电图改变[1-6]。因而,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早期应用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AMI早期诊断和心肌再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以急性胸痛急诊收治入粤北人民医院的AMI患者45例(AMI组),男16例、女29例,平均(68.52±12.88)岁;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心电图、心肌酶典型改变,以及入院后Judkins法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再梗死15例。心肌再梗死的诊断标准:(1)AMI发生24 h后再发生胸痛或者临床症状加重;(2)心电图ST段再次抬高、出现Q波;(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再次升高。筛查排除既往有心力衰竭、肝衰、肾衰、介入或移植病、肿瘤化疗、贫血、近期输血、急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史者及心律失常患者。同期心绞痛患者16例(心绞痛组),男6例、女10例,平均(67.28±10.23)岁;以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5 min,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2~5 min后缓解。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69.55±9.36)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所有AMI患者均从接诊时抽血1次标记为0 h,并在发病后2、4、6、8 、10 h各抽血1次,所有标本均无菌操作,采集肘正中静脉血5 mL置促分离胶试管,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0 ℃保存待检。

1.2.2检测方法采用HFABP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九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免疫比浊测定试剂盒在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上进行测定,仪器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保养维护,测试项目定标、质控良好。各时间段HFABP、cTnI水平取平均值。

2结果

2.1各组HFABP与cTnI水平比较AMI组患者各检测时间段HFABP与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各检测时间段HFABP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HFABP与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HFABP与cTnI水平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2HFABP与cTnI的ROC曲线AMI发生后0~<4、4~<8、8~<10 h HFABP与cTnI的ROC曲线。见图1(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

2.3HFABP与cTnI对AMI的诊断效能HFABP与cTnI在AMI发生后0~<4、4~<8、8~<10 h的诊断效能,见表2。

2.4HFABP水平与AMI再梗死的相关性分析AMI组中有15例患者在0~10 h的观察期内发生再梗死,AMI发作后8~10 h若HFABP>68.6 ng/mL,再梗死的发生与HFABP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P<0.05)。

表2  HFABP与cTnI在AMI发生后的诊断效能

*: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3讨论

HFABP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3,低于肌红蛋白(18×103)。HFABP水平在心肌损伤患者出现胸痛后1~3 h即可出现明显的升高,6~8 h可达到高峰,18~30 h后可逐渐降至正常水平[7-10]。研究发现,HFABP在骨骼肌、肾脏、肝脏、小肠等均有分布,但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与其在心肌细胞中的水平比较其他部位可以忽略不计。由于HFABP在心肌中浓度水平高并具有可溶性,使其在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早期就能够释放入外周血[11-15]。因此,检测HFABP水平的变化,可以辅助AMI、心绞痛、AMI后再梗死的早期诊断并对非心肌缺血性胸痛进行排除。

本研究通过测定AMI发生后0~<4、4~<8、8~<10 h外周血血清HFABP与cTnI水平,探讨HFABP在AMI、心绞痛、再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显示,AMI组患者发病后0~<4、4~<8、8~<10 h的HFABP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MI组各检测时间段间HFABP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的AUC高于cTnI,表明HFABP的诊断效能优于cTnI,并且在AMI发作后8~<10 h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大量研究显示,ROC曲线分析评价临床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具有以下优点:(1)不受检查群体发病率的影响;(2)不固定诊断临界值,并允许中间状态存在;(3)更符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6-18]。因此,经ROC曲线评价的结论更加真实可信。

近年来,心肌再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原有AMI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梗死,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临床救治的难度。早期发现,及时预防再梗死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笔者对45例AMI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其中15例(30.0%)患者发生再梗死,这15例患者在AMI发生后8~<10 h时HFABP≥68.6 ng/mL,再梗死的发生与HFABP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P<0.05),提示在AMI后8~<10 h高浓度HFABP预示再梗死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AMI的早期诊断中,HFABP较cTnI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因此,HFABP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与再梗死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丽娟,李守霞,张运刚,等.三种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评价[J].医学综述,2015,21(6):1092-1094.

[2]李炅子,全艳,张术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3):118-120.

[3]熊彬,魏任雄,史波,等.免疫比浊法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76-79.

[4]衣志勇,李小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3):209-221.

[5]Schoenenberger AW,Stallone F,Walz B,et al.Incremental value of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 after symptom onset[J].Eur Heart J Acute Cardiovasc Care,2016,5(2):185-192.

[6]牛静,王庆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与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781-3782.

[7]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等.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3586-3588.

[8]Kakoti A, Goswami P.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sensing application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Biosens Bioelectron. 2013;15(43):400-11.

[9]Reiter M,Twerenbold R,Reichlin T,et al.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2013,99(10):708-714.

[10]Liebetrau C,Nef HM,Dörr O,et al.Release kinetics of early ischaemic biomarkers in a clinical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2014,100(8):652-657.

[11]刘彩霞,郑定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cTnI、CK-MB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处方药,2015,13(2):4-5.

[12]喻红波,刘阳,罗俊卿,等.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非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J].武警医学,2015,26(2):133-135.

[13]陈明,韩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实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检测意义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2):1972-1974.

[14]周彬,魏庆民.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心脏杂志,2012,24(6):763-766.

[15]林佩环,饶志荣,张亦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5,36(4):158-161.

[16]Dursunoglu N,Dursunoglu D,Yidiz AI,et al.Evaluation of cardiac biomarkers and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Anatol J Cardiol,2013,62(18):C15.

[17]章菲菲,谢万昌,曹广亚,等.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最佳临界值[J].武警医学,2008,19(5):429-431.

[18]程红斌.新生儿呼吸机脱机预测指标初探[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2):126-128.

(收稿日期:2015-11-2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5-0689-02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