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赶考”精神内涵解读及弘扬途径

2016-04-12 10:4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赶考中国共产党精神

李 芬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西柏坡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西柏坡“赶考”精神内涵解读及弘扬途径

李芬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西柏坡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050061)

摘要:“赶考”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守的执政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的革命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赶考”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将“赶考”精神放在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历史语境中解读,“赶考”精神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包括进取精神、自律精神、为民精神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新时期,共产党人要认清世情、国情、党情,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身作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两个务必”;内涵解读;弘扬途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弘扬‘赶考’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赶考”精神已成为媒体理论宣传中的一个热词。然而,在一般性宣传的背后,理论界对“赶考”精神的理性思考仍显不足,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对“赶考”精神具体内涵的解读不充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赶考”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界定“赶考”精神的内涵,就要把它放在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及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当前理论界对“赶考”精神内涵的解读,有多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报国为民、实干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忧患意识,廉政勤政、履行使命的历史担当,崇高理想、严守纪律的政治品格;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廉政勤政、永不懈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忠诚履职、勇于担当;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忧患意识的重要体现。此外,还有诸如居安思危、心怀百姓、励精图治,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勇气、务实的态度,真挚的感情、过人的胆识、科学的方法、务实的精神等多种表述。

所谓“精神”,一要具有“独立性”,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二要具有“能动性”,要通过实践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总结出来。所以,任何一种“精神”的形成与概括至少具备两个要素——“历史真实”与“后人总结”,这两个要素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由此,回顾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历史进程,对“赶考”精神会有更明确的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背景

“赶考”精神的提出,缘于毛泽东1949年3月23日的一个比喻。这一天是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迁驻北平的日子,毛泽东将这一伟大的转折比喻为进京“赶考”。

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起点应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因为,这次会议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次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定都“北平”的决定。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932

首次全面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面临的“考题”: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兼顾城乡,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工业和农业紧密联系起来;以“相当地快”930的速度开展经济建设,促进中国的兴盛;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中国人民“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933。

首次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态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与艰苦奋斗。这次“进京赶考”的“开考”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此开始,中国共产党进入一个全新的大“考场”,开始了执政全国的大“考试”。

“赶考”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进程之中。任何一种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客观物质条件,也只有建立在真实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产生影响力与感召力。

二、“赶考”精神内涵解读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革命精神,它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包括进取精神、自律精神、为民精神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

(一)“两个务必”是“赶考”精神的核心

1949年,面对胜利,面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毛泽东提醒全党,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清醒地认识到巩固这个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因为,随着共产党执政后历史地位的变化,“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1438有可能在党内生长起来。而要彻底抵制这四种情绪,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作风,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赶考”的态度始终如一。2013年,习近平在西柏坡参观考察时再次强调,“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两个务必”是“赶考”精神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赶考”精神的核心。

(二)进取、自律、为民、奋斗是“赶考”精神的具体内涵

1949年3月,整个中共中央机关分三批离开西柏坡:第一批是先遣队,北平解放之时进城;第二批是党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第三批是后勤辎重部门和后卫。我们说的进京“赶考”,通常指的是第二批。

结合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程,特别是3月23至25日的进京“赶考”路, 可以将“赶考”精神的内容概括为几个方面。

1.进取精神

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早在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时就曾要求全党以李自成为鉴戒,不要在胜利时骄傲。西柏坡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中共中央更是着力加强了“绝不当李自成”的警醒教育。特别是各机关在传达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时,都把“绝不当李自成”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所以,“绝不当李自成”既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对全党的告诫,更是毛泽东在率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的誓言,也正是靠着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才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团结一心,勤勉务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

2.自律意识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敏锐地认识到:“如果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并取得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忠心的、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我们就将不能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且不能保持已得的胜利。”[10]所以,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即明确提出了“加强纪律性”的战略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一批成功的自律者。“进京赶考”路上,当“赶考”车队行至涿县时,已是掌灯时分,城门紧闭。守卫的哨兵将车队拦下,坚决表示:没有领导的命令,不管是谁,都不能进城!对此,毛泽东表示:“他们做得对,不要紧,可以等一等。”[11]小事情,大政治,这种严守纪律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成功的重要保证。

3.为民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进京“赶考”路上,毛泽东给涿县县委上的“执政第一课”对此给出了生动的阐释。

当时涿县刚解放108天,当车队通过县城时,毛泽东看到素以“商旅辐辏,货物云集”著称的涿县,街上却冷冷清清,即使开门的店铺,货物也不多。当了解到是因为城外的市场还没有来得及迁回城区所致时,毛泽东当即指示: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办的,要尽快把市场迁回来[12]。简单的语言,体现的却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至上的精神,而这也正是“赶考”精神的宗旨与实质。

4.奋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进京”只是实现历史重任的一步。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438从根本上来说,这里所说的“革命以后的路程”,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正如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所不断提到的:“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13]

三、新时期“赶考”精神的弘扬途径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启程进京,自此踏上了执掌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六十多年过去了,新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赶考”永远在路上。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缘于西柏坡的“赶考”精神。

(一)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之后,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1439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的有力武器,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铁一般的信仰”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前提。早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曾指出:“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14]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最坚定的一个时期。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起的“铁一般的信仰”与信念,才是用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两个务必”的前提。

其二,健全的组织制度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保障。194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决议规定:必须保障一切代表在会议上有完全的发言权和完全的表决权,以便能够开展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发言还强调指出,如果只有代表会,但是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那是只有民主的形式,而无民主的实质,党内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此外,为了使军内民主生活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西柏坡时期还在军队中恢复和健全了士兵代表委员会制度,从而保障了战士的民主权利[15]。可以说,党内、军内健全的组织制度、正规的民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用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两个务必”的保障。

当前,我们要继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来保持“两个务必”,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广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以保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真正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给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认清世情、国情、党情,坚持和弘扬进取精神

当年,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的教训,基于对党内可能出现“四种情绪”的分析,要求全党保持“绝不当李自成”的警醒之心,树立“考个好成绩”的进取意识。

当前,从国际形势看,我国仍然需要面对系列考验;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我国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从共产党自身来看,既面临着长期、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也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以及消极腐败危险。置身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继续保持警醒之心与进取意识,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应对风险、渡过难关的蓬勃朝气与昂扬锐气。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和弘扬自律精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柏坡时期及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身正”是执行纪律的关键所在。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共中央一再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加强纪律建设问题上,首先要树立起“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的意识。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既要有“他律”,又要能“自律”。只有“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这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能“自律”。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律”,即使法律、规章、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16]。这正是对“进京赶考”路上严守纪律品质的坚守与发扬。

(四)把握“百姓最关心的”,坚持和弘扬为民精神

“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办的”,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第一课”。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利益诉求的分化,工作千头万绪,每项工作都与群众利益直接或间接相连,对此,我们所要把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进京赶考”路上毛泽东同志的教导——“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办的”。

事实上,这正是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为民精神的基本原则之一。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走访南昌市光明社区时曾提出要求——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17]。“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办的!”“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两句朴素的话语,虽然时隔67年,传递的却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赶考”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将这种观念继续传递,需要我们从把握“百姓最关心的”开始,坚持和弘扬群众利益至上的为民精神。

(五)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和弘扬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18]

事实上,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只要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赶考”就是终身的,就是一种永久性行为,就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课题。因此,当前弘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总之,“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所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不仅凝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所形成的优良作风,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全国的思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应该保持并发扬的一种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既考验我们的决心,更检验我们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人要常怀“绝不当李自成”的进取之心,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定能以过硬的作风和本领,带领人民砥砺奋进,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中国答卷”!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大力弘扬“四种精神”.河北日报2013-11-29(1).

[2]冯荣.论“赶考”精神与遵守党的纪律之关系.理论界,2015(5):12-13.

[3]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赶考”渊源及赶考精神内涵.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5(10):22-24.

[4]舒毅彪,张彧.从毛泽东的“赶考”精神看我们党的执政忧患意识.科学社会主义,2014(1):137-140.

[5]李明华.西柏坡档案:第二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84.

[7]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人民日报,2013-07-13(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69.

[1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189-190.

[11]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毛泽东与河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65.

[12]中共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涿州人民革命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204.

[13]张志平.难忘的岁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33.

[1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1097.

[15]李明华.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451.

[1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日报,2016-01-13(1).

[17]新华网.习近平: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EB/OL].(2016-02-03)[2016-05-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03/c_1117985476_3.htm.

[1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11-19(2).

责任编辑:张文革

CPC and its daring spirit for examination in Xibaipo

LI Fen

(Xibaipo Research Center, Party School of Hebei CPC Committe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The daring spirit of CPC for examination is the spirit to which a ruling party sticks to, and it is also a revolutionary spirit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is spir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Xibaipo spirit, with the two dos and don’ts as the core, in addition to enterprising, self-discipline, people's interest as top priority, and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ary spirit.In new period, the Communists who pu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n the first place should not only recognize the world situation, the 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Party's situation but also hold the weapon of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tightly, setting an example and affirming Marxist beliefs.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pirit for examination; Two be sure;connotation; approach to promotion

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简介:李芬(1973-),女,回族,河北沧州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西柏坡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文章编号:1009-4873(2016)03-0001-05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赶考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