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以赞皇铁龙灯为例

2016-04-12 10:4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开发策略文化旅游

周 向 东

(石家庄学院 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以赞皇铁龙灯为例

周 向 东

(石家庄学院 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摘要:河北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河北民间舞蹈——赞皇铁龙灯有其舞蹈文化特色及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原则,从文化旅游着手,研究河北民间舞蹈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在传承和保护中开发赞皇铁龙灯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建立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体系,支持铁龙灯民间舞蹈进入演出市场,打造文化精品,以充分挖掘与发挥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使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得以持续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开发策略;传承与保护;文化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文化产业随之兴起,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从古至今形成了上百种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丰富,有着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然而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并不快,甚至有些迟缓,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与其多元化民间舞蹈种类极不相符。河北省要想推动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应秉承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围绕文化旅游利用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河北民间舞蹈文化,让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绽放艺术华彩。

一、赞皇铁龙灯民间舞蹈概述

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部的赞皇县立县千年有余,赞皇镇因县名而得名。赞皇镇是赞皇县的政治文化中心,距石家庄市48千米,地处丘陵地带,东接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脉,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嶂石岩。赞皇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根基扎实。民间花会遍及乡镇,代代相继,如此构成了民间文化的传承氛围。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舞习俗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赞皇铁龙灯源于明末,赞皇西街人王玉堂参加了卢象升领导的明军,军队打了胜仗后,为庆祝胜利,展示皇家军队的威严,将领让士兵分成两队,手拿头盔舞蹈,后来逐步把头盔改成了铁龙灯。经过了四百多年兴衰更迭,铁龙灯民间舞蹈传承至今,整个河北省乃至全国,目前只此一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常见的舞龙道具是一条完整且一体的龙,而铁龙灯则是把整个龙身分解成14个大灯笼,形成独特的舞蹈形式,在中华民族舞历史中,实属罕见。保护和开发利用铁龙灯民间舞蹈,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舞蹈会产生推动作用。开发和利用铁龙灯民间舞蹈,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铁龙灯舞蹈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河北地区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较多,每一种民间舞蹈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极具文化内涵,与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审美价值、美好愿望等息息相关。为此,应积极宣传开发与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有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文化要在现代化发展中持续地传承下去,在传承中开发并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开发利用与传承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充分挖掘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推动当地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赞皇铁龙灯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

(一)在传承中开发

开发是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但是民间舞蹈文化开发不是盲目的,要科学开发,规划发展,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保护民间舞蹈原有的文化价值,保持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避免商业开发影响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赞皇铁龙灯在传承过程中,受到各个时代文化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一定的时代元素,但它的传承方式还是以族传和乡传为主,这样更利于保持其原汁原味。但在乐队伴奏方面,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而选用一些流行音乐,放弃了原来民乐、打击乐现场伴奏的形式,从整体感觉上,少了些许“土”味。铁龙灯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要从传承角度入手,在保持原生态和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商业价值,这样的深度开发才能为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在开发中保护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这样才能实现高品质的开发。政府部门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当地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引导精品民间舞蹈申请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来保护民间舞蹈文化,并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民间舞蹈文化,对其开发与利用进行积极探索,使民间舞蹈文化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开发。

赞皇铁龙灯近些年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1984年,赞皇县进行了第一次民间花会大调演,西街村委会抓住时机,对铁龙灯舞蹈文化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整理;从1990年起,在县、乡、镇政府的支持下,铁龙灯成为重大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节目;2005年之后,赞皇文体局和赞皇镇西街村对铁龙灯历史文化进行调研,并成功申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赞皇县铁龙灯文化产业亟待发展,仅存西街一个铁龙灯舞蹈队,平时没有太多的训练以及活动,因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民众,只是耳闻或者偶尔一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铁龙灯的开发和保护。赞皇镇由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南关等五个社区组成,建议政府出面,由西街牵头,联合成立铁龙灯舞蹈队,效仿广东的狮王争霸模式组织舞龙灯比赛。这样既能壮大铁龙灯的表演队伍,又能繁荣文化市场。

三、铁龙灯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体系

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应建立完善的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市场体系,规范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使相关工作科学化、合理化。赞皇铁龙灯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有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专门的文化市场开发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市场开发策略,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机制。

(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旅游产业从观赏旅游向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二者的统一结合引出了文化旅游概念,开发设计出了系列文化旅游产品,这不仅能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观赏性,还能发掘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使之在市场经济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之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挖掘文物古迹、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所蕴藏的旅游价值,开发了很多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使人们走出封闭的山寨,提高了生活水平,带动了经济发展。

1.开发战略目标以及战略规划定位

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民间舞蹈特点,发展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拓展国内客源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使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制定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确定战略规划定位,给予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开发明确的指导,使相关的开发设计工作更科学合理。

赞皇历史悠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赞皇西邻太行山脉,有国家4A级旅游景点——嶂石岩,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赞皇铁龙灯民间舞蹈文化的开发,设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丰富赞皇县的旅游形式,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吸引客源的能力,增强旅游市场活力。同时,借助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赞皇县旅游产业在旅游市场的形象,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带动赞皇旅游产业发展,使民间舞蹈文化产业价值得以体现。

2.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在文化旅游中充分利用民间舞蹈文化,提高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的效益。所以,赞皇铁龙灯在设计文化旅游产品过程中,要注意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满足休闲、娱乐、可参与的要求;第二,能表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观赏民间舞蹈能够感受到独特的风俗;第三,通过参与民间舞蹈,满足游客的表现欲望;第四,为游客提供新奇的文化形式,让游客在观赏之余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设计开发要注意对民间舞蹈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利用,体现新颖性、独特性,这样才能设计出有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旅游产品。

(三)支持铁龙灯民间舞蹈进入演出市场

铁龙灯民间舞蹈事业的发展,除提高技艺、提升内涵外,还要大力支持其进入演出市场,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民间舞蹈文化的艺术美。第一,鼓励民间舞蹈工作者成立规范的表演团体,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从政策层面上扶持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社会团体关注民间舞蹈文化产业,有利于当地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第二,推出优惠政策。从事民间舞蹈工作的人一般为普通百姓,政府应推出相应政策,引导表演团体参加工商注册以及民间舞蹈的知识产权申报,使之规范从事民间舞蹈表演工作。第三,认真研究各类演出市场,了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情趣,对民间舞蹈进行包装与宣传,通过再创作提升审美价值,增强表演曲目的观赏性。第四,组织大型的民间舞蹈艺术节活动,为民间舞蹈表演者提供较多的表演与交流机会,让他们在相互欣赏与借鉴中提高表演能力,丰富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这样不仅利于民间舞蹈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也利于优秀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结语

赞皇民间舞蹈铁龙灯,是河北省优秀的民间舞蹈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对于铁龙灯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要坚持传承与保护原则,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相关的开发设计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明确战略规划目标,唯有这样才能提高铁龙灯舞蹈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的质量,打造民间旅游文化精品。在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民间舞蹈文化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舞蹈表演团体进入演出市场。通过这两项开发策略的实施,民间舞蹈文化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将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舞蹈表现形式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与发展。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进行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弘扬民间舞蹈文化的艺术魅力,促进当地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周明初.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大众文艺,2014(3):40.

[2]冯爱云,冯国群.河北民间舞蹈的文化意象及社会功能分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1):15-18.

责任编辑:张文革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ZHOU Xiang-dong

(Department of Music, Shijiazhuang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China)

Abstract:Hebei province enjoys abundant resourc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lk dance known as Zanhuang dragon lantern with iron ball and its values,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Hebei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arketing system.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industry of folk dance; developmental strategy;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cultural tourism

收稿日期:2016-03-05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5031319)

作者简介:周向东(1976-),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文章编号:1009-4873(2016)03-0016-03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开发策略文化旅游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