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2016-04-12 10:53刘赞民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刘赞民

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刘赞民

(河南省职教学会实训建设委员会,河南三门峡472000)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实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目标。要求每一位职业学校教师都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角色”,尽快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方式尽快适应高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广大学生渴求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笔者着重阐释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角色转换的7个方面:师生关系的缔造者、学生能力提升的服务者、教学工作的合作者、学生成长的欣赏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超越自我的学习者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者。

职业学校;教师;角色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提升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国家战略层面,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时,“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角色如何进行转换,已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历史反思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保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有序传承,人类社会的健康延续和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正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教师角色是由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社会地位决定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教师在不同社会时期有不同的角色特征。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把生产劳动中的经验和能力传授给下一代,教师就是父母、兄长和部落首领。长者为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形成,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培养接班人,需要有人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教师职业也由此产生。这个时期有知识者为师。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用人导向和为统治者服务的教育目的使教师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教学内容围绕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来进行。社会技能和科学知识被排除于课堂之外。教师根据不同的考试环节被叫做“蒙师”“业师”“课师”等。随着近代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的开办,使教育的内容突破了封建教育的壁垒,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出现了“教习”。辛亥革命以后,学堂改称学校,教师也改为“教员”。纵观私有制社会的教育发展,不论教师的名称如何变化,其社会功能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没有体现为大众传播知识,为社会进步启迪思想,为科技进步教授技能的积极作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手段缺乏产生的土壤和施展的空间。

二、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涵盖师范、医药、技术等内容的“职业院校”相继成立。职业学校教师群体应运而生,为培养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发挥了很大作用。职业学校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发展壮大。当时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都是由高中改制的,教师也是原来普通教育教师组成,教学方式基本沿用了普通教育的传统模式。教师素质结构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职业技能知识。二是教师对职业教育规律的认知不够,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不足。三是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热情不高,缺乏较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四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等法规和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方向。同时也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所有专业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资源成为了职业教育中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多媒体教学和多样化互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新常态”。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要直面信息技术的浪潮,不仅仅简单地停留在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传递知识、技能的层面。需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特点,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转换角色,迎接挑战,不断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学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是职业学校教师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的资源共享性,多媒体性和学科交互性呈现出明显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方向。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新特点,才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新特点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复习、习题巩固,教师批改讲评作业,学生更正错误等环节。学生依靠的是一本教材,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本作业。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如下鲜明特点。

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海量的知识信息,更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变化和现实动态,以及相关联学科的交互运用。知识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多学科内容,强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自主性更强,目的更明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相关学科,相关知识点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知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最新应用。站在知识更新和学用结合的前沿。

4.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多媒体平台完成学习资料、习题的传输和交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即时互动交流、知识研讨和切磋。学习效率更加提高。

5.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学习。学习的方式更灵活,时间更充足。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工作新特点

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根粉笔一张嘴。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讲评固定模式流程。缺乏生动、多样性。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

1.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通过信息技术使课堂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于一体,把知识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感官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知识信息,快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2.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量获取相关知识内容,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交互,掌握本学科与社会实践结合与运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教学相关的补充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完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新颖生动,结合实际。

3.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掌握最新知识发展动向和知识更新变化,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进一步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课程设计的科学合理。

4.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多媒体平台与同课程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使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有针对性;与学生进行集体和单个互动,通过学习资料相互交流,答疑、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教学效果。

5.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将需要强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使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视频强化知识掌握,教学效率更加提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除了具备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的各种证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观念上转变和教学手段上的革命,把“鼓舞”和“唤醒”作为教学的主要理念。摒弃传统教学的一言堂,使学生由“听众”转变为“参与者”和教学过程的共同构建者。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在当好“本色演员”的同时,还要做好教育教学这台戏的“导演”、“剧务”、“美工”、“道具”等等。就是说,要求教师能够承担起“多面手”、“全能演员”的多重角色。

(一)师生关系的缔造者

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海量的知识内容和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青年学生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用优秀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做学生的微信、QQ好友,用温馨的生活提示和冷暖问候体现慈母的关爱;做学生的师傅,手把手教会技能体现严师高徒;做学生的同学,共同研讨知识、排疑解难,体现教学相长;做学生的知心大姐(大哥),耐心倾听、排忧解难,培养阳光心理,描绘健康人生。

(二)学生能力提升的服务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需要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培养。教师在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确定正确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老师给出目标,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选择最佳解决问题方法;构建氛围,让学生互动研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并借助互联网手段独立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发现中成长。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工作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把“合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研发中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作用,通过合作开发教学软件等形式,研发精品课程,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平台,设计和组织好教学互动、师生研讨,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应当加强和社会的合作,深入了解企业、社会对专业教学的需求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和实践应用更紧密地结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密切和家长的信息交流合作,沟通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成才计划,使学生既“成才”又“成人”。

(四)学生成长的欣赏者

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比较低,大多数在中学阶段是“后进生”,“问题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纪律约束能力不强,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面对职业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他们感到迷茫。教师要意识到教会学生做人,帮学生找到自信比学习技能更重要,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要倾听学生说话,在倾听中教育;接纳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保持专注和警觉,参与学生的成长和创造。使他们重塑自信,重新点燃起学习的热情。

首先,让学生感到“我有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导入、师生对话、小组互动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发言投以赞许的目光,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感到“我有用”。

其次,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我能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最后,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我要学”。通过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学习热情的提升,教师应当为学生展示职业学校学生的美好职业前景,企业、用人单位对实用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帮助学生设计好自己的就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明确,从内心发出为了未来“我要学”的声音。

(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科学的引导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方向明确,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问题导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再次,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方法引领,当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点评纠错,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方法过程中。最后,教师应当注重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知识技能的激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

(六)超越自我的学习者

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应当作超越自我的学习者,使不断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知识更新的“充电宝”,增强教学能力的“强身操”。不仅仅只重视教学课件形式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教学效果的“内在美”。

首先,教师应当学习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方法,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应用,熟练掌握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的制作方法,为提高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容量,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研究改革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

第三,向同行和学生学习,在教学合作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吸取同行教师和学生的新思维,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四,向社会和实践学习,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科学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的反思者

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应当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你已有的教学行为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要求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2)你在课堂上是否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3)你是否留心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你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5)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你的教?(6)你有没有在意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7)你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8)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9)你有学习计划和反思记录吗?等等。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1996年5月15日.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4]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4.

[5]邰鹭明.教师角色观和学生观及其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3-117.

(责任编辑 倪玲玲)

VocationalSchoolTeachers'RoleConversion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LIU Zan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Sanmenxia 472000,China)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vigorou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urther carry forward the"labor glorious,skills,precious,create a great"era of fashion,to achieve"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build skills powers"goal.Require eve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need to continuously adjust and change their"character",as soon as possible to grow up to be a worthy of the name"compound"teachers"double division type",make their own way to education to adap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meet the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students'thirst for know ledge and skills.The autho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role conversion seven aspec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tudents'ability to ascend the architects of the server and adm irer of teaching,students'development,guide students to learn,beyond the learners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elf reflection.

Vocational schools;The teacher;Role

G645.1

A

1671-9123(2016)04-0066-05

2016-11-25

刘赞民(1962-),男,河南灵宝人,河南省职教学会实训建设委员会副会长,三门峡市财经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