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6-04-12 10:53申晓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媒介价值观核心

◎申晓玲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申晓玲

(西安文理学院思政部,西安710065)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与栋梁。因此,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努力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融合;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遇;挑战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骨干与栋梁,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及时化和交互化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有利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高职大学生群体既有作为青年学生固有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特点,也因其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往往带有高职大学生的独有个性和特色。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媒介融合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尤其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

媒介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催化剂。“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3]媒介融合带来的新老媒体的融合,带来了在信源结构、媒介组织、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促使了传播内容愈加丰富、媒介资源更为多样、受众群体日益扩大、议程设置更为科学和权威,这些都成为媒介融合后媒体出现的新特点。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由于高考分值录取的原因,高职大学生文化课分数普遍较低,知识储量和层次相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较低,且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思维稚嫩,洞察力和识别力以及海量信息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带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失、理想模糊、价值扭曲、诚信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核心价值共识,丰富精神世界,将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行动向导。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带来的信息传播优势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媒介融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挑战

媒介融合的发展不仅引发了传媒领域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全方位促使着人们社会生活的革新。面对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技术化与数字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全能文化形态,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形成的新的媒介和信息传播业态,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技术因素和产业背景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媒介融合的传播优势已经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媒介融合时代,一方面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机遇,另外一方面提出了挑战。

(一)媒介融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1.教育渠道更为拓展

媒介融合首先是媒介组织和资本的融合,其次是传播手段和媒介形态的融合。这种媒介新业态的产生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提供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渠道,可以更主动、及时和鲜活地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最终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2.信息资源充分整合

媒介融合是基于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是传统纸质的、音视频的和数字化组织之间的传播联盟。媒介融合通过平台建设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强化了媒介之间的互换性和关联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实施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丰富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资源。基于媒介融合的这些特性,高职院校无论从教育管理者还是高职学生本身,在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均能更加高效地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

3.手段方式积极创新

信息的平台化和交互化是媒介融合的显著特征,借助新兴媒体手段,通过网上直播、同步交流、微信、微博等交互工具和平台,用图文结合、音视频结合等方式生动地呈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象内涵;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带来的信息交互模式和人员交往模式,打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式和标语化倾向,利用故事化和通俗化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进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分类以及知识层次的不同区分对待和量体教育,达到针对性、具体化和趣味化。

4.主体作用迅速强化

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及时和交互的传播平台,从信息生产到信息传递均超越了职业媒体人的范畴,每位公民均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媒介融合从信息的发布权掌握在极少数的专家知识分子手里,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并且没有互动交流的“第一媒介时代”发展到集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于一体的信息的话语权分散到了普通个人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自由发表言论的“第二媒介时代”。传统媒体时代,传播的主体主要依靠官方的权威舆论和社会精英的话语导向,但当前的媒介融合时代,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因此,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带来的新的媒介环境优势,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主动性,在感染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二)媒介融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1.教师主体地位消解化

媒介融合时代不仅改变了媒介内容生产的方式,造成了媒介信息主客体关系的平等化,同时媒介融合带来的内容、渠道和终端的三个层面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便捷性和信息膨胀和冗余,这些变化都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媒介融合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转变,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平等化迅速改变着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模式,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便捷性和信息膨胀和冗余而言,传统的受教和施教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并且随着网络搜索功能的强化和学生获取信息手段的升级,高职院校大学生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样,可以自由、便捷、快速地从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和资源,知识边界正在迅速消解,这就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储量和创新能力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2.教学主流环境复杂化

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传播环境的变化,使传统媒介生态下文化传播的单向流动被打破,独立的文化领域被消解,文化精神被遗忘。当前网络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交互性,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重组,使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同时使文化逐渐异化为经济生产的一个分支,文化工业兴起,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互为替代和融通。媒介融合带来的信息开放性和共享性,促使虚拟空间中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而媒介融合时代实现了各种文化的共存,多维的多项的多元的文化纷纷得以松绑,包括暴力、黄色、迷信等消极的非主流文化就像打开了闸门一样充斥在人们面前。这种模式矮化了文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播的固有范式,消弭了文化背后的精神价值,将文化仅仅变成了供人消遣的消费过程,对文化以及与之同构的媒介毫无敬畏感[4]。这种媒介环境的复杂性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社会主和核心价值观念产生了某些疑虑和困惑,加剧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复杂性。

3.教育认同观念虚拟化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呈现出实体文化形态和虚拟文化形态的并存。而基于网络技术形成的、数字化存在的文化形态为虚拟文化形态,如数字电影、网络游戏等等。虚拟文化带来的信息碎片化、价值多元化、大数据化及其对传统教育体系的权威性的冲击和侵蚀,导致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背道而驰,从而造成人们对文化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消解。同时,数字化、互动化的虚拟文化为西方文化的价值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宣扬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削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与传统媒体相比,媒介融合促进了基于网络空间产生的分享和互动的文化产品生产。虚拟文化作为新兴力量,成为了文化消费的风向标、价值观念的孵化器和文化主体的塑造剂,直接影响了当下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正面传播。

4.教育效果不确定化

媒介融合带来的新兴媒体的应用和普及,导致多元化的价值理念的碰撞冲突更加激烈,纷繁复杂的多重价值观念的冲击,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日趋多元,非主流文化的价值形态的侵蚀,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和削减着高职学院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度、信任度和认同感。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兴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交互化使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充斥在媒体上,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模糊和动摇,对个人思想行为的约束力减弱,增加了高职院校校园教育控制的难度,不少信息直接给学生精神世界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主流价值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主流文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通过构建国家主流文化和整合信息传播渠道来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传播的时度效的统一。对于新媒体,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其内容的传播,也可以通过防控技术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并且要重视新媒体文明风尚建设,从而规避新媒体的负面作用。同时,要加强正面舆论的宣传优势,积极倡导国家主流价值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二)提升大众媒介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媒介素养是媒介应用能力的基础,包括个体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认知能力,信息通过媒介传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等。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媒介的虚拟性与公开性、时效性与互动式的共存,不仅深刻变革着信息本身的呈现形式和内容,同时也极大改变了大众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媒介融合带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中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强新媒体建设,遵从当前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三)净化文化传播的环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的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要把好新媒体内容生产环节的源头关,对一些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传播的有害的观点和内容要坚决杜绝和打击,净化文化传播的环境。媒介融合背景下,教育者应主动掌握新媒体的运作方法,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积极运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倾向的教育对象,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不断改进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加强对新兴媒介的学习,提升运用不同媒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四)健全文化安全监督体系,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

新媒体引领着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媒介融合时代一方面要求必须强化对网络及新媒体的立法和监管,完善国家文化安全的检测系统,提高文化识别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也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培养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同时将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媒介融合的时代特色相结合,积极运用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兴的交流平台打造学生所感兴趣的品牌和空间,从生活、学习与就业等方面有效引领学生的思想发展,让网络平台成为学生的交流窗口和精神家园。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4-07-09(1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新华网,2014-05-08.

[3]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1.

[4]王健,郑和武.走出新媒介文化传播困境:培养人的文化自觉[J].中国出版,2013(20):58-61.

(责任编辑 倪玲玲)

G718.5

A

1671-9123(2016)04-0071-05

2016-09-23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A014)

申晓玲(1980-),女,河南浚县人,西安文理学院思政部讲师。

猜你喜欢
媒介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