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才有力量

2016-04-12 03:26孙敏章
中国德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房山区育人德育

孙敏章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这是德育的价值所在,如何实现这种价值?房山区的答案就是——融通。通过融通增长德育的力量。

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融合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德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山区教委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融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通力。同时积极开发学科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春分时节,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走进房山区的中小学校。

统筹挖掘,落实学科育人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思想,然而如何将每个学科中所隐含的、其固有的育人因素挖掘出来,巧妙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化整为零,寓德育于全方位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是房山区积极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粒粒种子,孕育未来,充满希望。在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学楼里布满了与种子和植物相关的作品,深受学生的欢迎。该校的体验教育就是要成就每一粒种子的梦想。学校的“种子课程”体系是按照种子的主体结构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融合。“子叶课程”是基础素养课程为第一部分,包括国家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课程,从基础课程渗透,融合基础性、规范性、科学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第二部分“胚根课程”,是德能培育课程。德能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蕴含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在此单独把它提出来,并与一些课程相对应,是以此来凸显“德”与“能”培养的重要性,并强化品生、品社以及学科实践活动、德育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第三部分“胚芽课程”。它以丰富多彩的社团形式出现,根据资源优势自主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第四部分“胚轴课程”,是指幼小、中小衔接和一些针对特殊学生的特需课程。第五部分“种皮课程”指学校的课程文化,包括办学思想、价值导向、体验教学、环境氛围等。

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优化国家基础性课程,尝试国家课程的再开发,把地方课程、专题教育与国家课程有机整合,融合渗透实施。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生命教育系列、人文素养系列、科学素养系列、身心健康系列四类课程为主的校本课程结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良乡第二中学的校本课程之一,中国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刘刚、崔雪艳老师将为青少年播下中华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通过在中国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之古为今用。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将德育课程围绕校人才培养的系统指标展开,开展德育综合课程,让学校“尚品文化”的建设与发育拥有了坚实的实施途径,使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拥有了浓郁的文化意趣和韵味。理想信念课程:以爱国、理想、责任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主要通过德育公共课、政治校本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完成。基础道德课程:以友善、感恩、诚信、自律、合作、竞争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主要通过常规过程学习、导师活动完成。民族精神课程:以勤奋、坚强、自信、宽容为核心教育要素,主要通过民族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德育公共课实施。和谐生命课程:以自立、尊重、创新、节俭为核心教育要素。主要通过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德育公共课实施。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的和谐生命课程针对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ESD教育、尊重教育和青少年情感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德育不仅仅是德育课、德育老师的专利,它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涉及学校、社会。加强道德教育在各学科、各方面的融入,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互促进,筑牢活动阵地

校内外活动可以为德育提供更为综合的条件,对学校内学习的知识深度整合与融通,进而固化凝华,提升为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仅靠校内活动有限的时间和教育是不够的,还需校内外活动相互联系、同步发展。

房山区提出了区域教育资源圈育人机制,建立了红色教育、地质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和体育教育六大教育资源圈,有效整合了房山区教育资源的供给。为支持学生的开放式、实践式学习,每个学校都在努力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巩固、拓展、应用学科知识,并能够做到有学科、有主题、有内容、有成果、有评价。区域教育资源圈与校内资源相辅相成,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开放式学习。

为配合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丰富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充实全区中小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资源,房山区阎村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在原种植实训基地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在科普性、实践性、趣味性上下功夫,改进课程内容,打造适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资源,建设一个集学习、探究、劳动实践为一体的多元化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不仅丰富了成人学校的培训内容,更使成人学校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彰显。在市民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构建过程中,深度整合成人教育、市民文明教育和道德大讲堂三方面资源,构建满足市民学习需求的资源统筹、三位一体的新型市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房山职业学校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将正能量传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每逢重阳节,组织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学校将城关敬老院作为学校阳光爱心志愿活动的基地。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情怀、奉献精神、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与德育相融合,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能力,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2001年5月,房山职业学校本着“创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探索精神,成为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PD)实验校。

房山区各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等社会单位结合适当的教育内容,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孔子坐骑,孔子坐几匹马”是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的学生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者和传播者,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教育最典型、资源最丰富、与学校教育融合度最高的地方。

“我走过100多家博物馆”该校李翠平校长和记者说。学校让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李校长说,让学生们去博物馆不是特意为了让他们去记住什么,就是让他们去感受:感受恐龙博物馆原始的力量、感受汽车博物馆科技的奥妙、感受园林博物馆自然的神秘……让学生走近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每次走进博物馆实践后,都由班级或年级组织主题班会、家长交流、亲子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分享、展示活动成果的平台,促进学生进行后续延伸学习。“让我们的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而不是每次活动就只停留在一个个的单个活动层面”。窦店中心小学的陈艳军副校长介绍说,“很多学生平时特别不爱说话,可是一到分享的时候就会特别兴奋,说起来滔滔不绝,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校内外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教育青少年活动的平台,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房山区为支持学生的开放式、实践式学习,每个学校都在努力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巩固、拓展、应用学科知识。区域教育资源圈与校内资源相辅相成,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开放式学习。

一同携手,凝聚各方力量

我们说,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是社会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房山区教委顾主任表示:“品德形成的真正路径应该是家庭、学校也包括社会,主要是家庭跟学校或者父母和老师这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房山区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房山区教委强化师德,有效激励,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优秀教师的育人经验,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主体意识。通过搭建骨干班主任评选、“紫禁杯”班主任评选、先进班集体评选等平台,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有效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情怀、专业理性和实践智慧,为有效开展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了智力保障。

钱学森说过:中小学的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教师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

“班主任在孩子整个品德形成过程当中,是发挥独特作用的,真正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多数还是班主任”顾主任说。的确,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要领导者和服务者,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人生导师,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桥梁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的周生利、史宝霞,良乡二中的张勃等一批育人能力较强的班主任,发挥着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周生利老师将“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这样的心态贯穿于整个教育生涯中,把学生当大人来看待,用平等的心态来观察孩子,教育孩子。史宝霞是一个爱画画的班主任,运用和孩子互相送画的方式来交流,进而帮助和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张勃老师用全身心的陪伴,彰显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良乡第三小学、良乡二中深知做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影响着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的人生和命运,更影响着几十个、上百个家庭的幸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房山区窦店中学的校园里就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家教论坛上酣畅淋漓地向家长们传授经验;他们在主题班会上细致地与孩子们交流;他们在校运会上与孩子们共同拼搏;站在校门口安保值班不畏严寒酷暑,只为还校园一份安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学校一起与孩子共同成长,这就是窦店中学的“家长团”。窦店中学的家长教师协会为家校共育架起了一座“桥梁”,他们从向学校输送学生的角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同路人;他们从站在学校大门之外的“教育看客”转变成学校教育的“当事人”。

社会教育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房山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校外活动站建设,形成了具有郊区特色的校外教育工作布局。目前,全区校外活动站数量已达31所,基本覆盖全区城镇和农村地区。有效改善了校外活动站办学条件,所有活动站均达到北京市乡镇校外活动站标准。使全区青少年享受到了均衡、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被孩子们誉为“身边的少年宫”。

学校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社会教育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只有将三者融通才能为德育添加力量。做好育人工作,教育者必须有全局观念,要组织、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合力作用,以实现最优化的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房山区教委将继续以 “1231”工作思路为指导,坚守“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理念,全面聚焦学生的发展,解放人、激励人、发展人、幸福人。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房山区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及规划设计的思考
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
2007—2009年房山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