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高校工科人才应有的气质

2016-04-13 19:17查佐明
教育家 2016年37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精益求精匠心

文/查佐明

工匠精神:高校工科人才应有的气质

文/查佐明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各方努力,这其中,高校工科院系大有可为。

现在的大学校园弥漫着浮躁之气,要培养“工匠”,首先是营造好倡导“工匠精神”的氛围。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10年前办了建筑学院,学院的院训、教风、学风无不蕴含着浓郁的“工匠精神”,他们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气质人才的做法值得借鉴。

苏州是“香山帮”建筑的发源地,历史上巧夺天工的工匠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苏派建筑”。苏州还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端地,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建筑科,此举开我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之先河。

而苏大建筑学院“匠心筑品”的院训则与工匠传统相契合,与现代建筑教育发端使命相延续。所谓“匠心”,意即“独具匠心”。这其中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坚持、专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做事情有着高度的坚守。二是谦恭、自省。为人做事不吹嘘,实事求是。三是敬畏、入魂。对待事业虔诚用心。坚持、专注是职业精神的反映,是前提;谦恭、自省反映了个人品德,是保障;而敬畏、入魂则是最为核心的,它反映了职业水准。“匠心筑品”的“品”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品”,精心筑造有品质、品味的设计作品;二是“人品”,坚守做人的品性、品德。

这四个字的背后,反映的是工科学院的办学理念、治院精神,传承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还需要师生共同发力,教学相长,砥砺奋进。

教学上,苏大建筑学院教风定位为“静净于心,精敬于业”。“静”是静以修身,潜心学问,古人说“治学之道,首在心静。非心静无以言学,非宁静无以致远。”“净”是净心笃定,廉洁从教。“精”出自《论语》“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指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敬”有两层意思,一是“敬业乐群”,工作尽职,团结同事,善待学生;二是“慎始敬终”,要仔细、谨慎地动手做事,自始至终不怠慢。

学生学习方面,将学风定位为“学思于勤,善建于行”。“思”与“勤”出自“学而不思则罔”“业精于勤”,指学业的精进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建”出自《道德经》“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行”出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指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有思有行,不懈不怠。

有了“匠心筑品”的理念,加上老师们“静净于心,精敬于业”,同学们“学思于勤,善建于行”,“工匠精神”的种子才能在大学发芽,之后的生根、开花、结果也才会顺理成章。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责任编辑 梁希理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精益求精匠心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三生 致敬匠心
光影视界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合宪性解释在民事法律中的应用及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