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需要“品”

2016-04-13 20:05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粘立晓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3期
关键词:旨趣意蕴交流

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 粘立晓



语文学习需要“品”

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 粘立晓

茶须“品”,才能评判其优劣;语文学习亦应如是,只有正真“品”其文本,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体察出作者的心机与文本的意蕴。这时,我们才可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达到正真的理解文本的高度。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采意蕴都堪称上乘的文章,我们是非“品”不可的。对于这样的经典,我们应以何种方法去“品”呢?

第一,细读。创作者的精雕细刻,决定着读者的精审细读。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指出,创作要“明确第一”;而解读要“了解第一”,他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无非是要找到恰当的语言,使其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相贴合,使他的创作真正表达他的旨趣。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合。”

“细读”,强调一个“细”字,读经典要字字有着落,才不辜负作者的一片苦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曾有过“到”“来”“过”等字,最后确定为“绿”字,如果我们不仔细的品一品这个“绿”字,岂不枉费王氏的一片苦心,所以阅读经典一定要细读,用心推敲,咬文嚼字,从而领悟作者的良苦用心。对于经典必须要精读、细读。经典要读,就要品出个滋味来才好,否则不畅快。细读,就要透过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去品文本的意蕴和神采。

第二,美读。“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即孟子所言“以意逆志”者是也。强调一个“美”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我们在读经典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主人公,让故事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嚼一嚼,品一品,这样对文本中的主人公才会理解的更加深透,这样才“得以入”,品完后还要“得以出”。读文本,“得以入”,是基础,“得以出”才是根本。

当读者与作者心灵契合时,就有了“美”的内在因素,这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处理好声音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四组的关系,不但自己品,还要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别人,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境界。

第三,交流。文本是外界与读者的主观世界,要达到完美的契合,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要想到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其实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把自己的理解与别人的理解进行交流,对见解不同的地方进行探讨、商量,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个人的狭隘主义,克服理解的局限性,从而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效果良好的交流方式,通过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较好的达到了“读者与作者的融合,读者与读者的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趋利弃弊,以求对文章的正确而又深刻的见解,甚至是创造,发散对文本的多元化认识。

对经典的理解,我以为非“品”不可。不“品”,“味”不浓。要“品”,则可用“细读”“美读”“交流”三种方式,对经典文章的理解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起到“更上层楼”的效果。

猜你喜欢
旨趣意蕴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古今名剧合选》编选旨趣探微
法律论证的修辞旨趣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罗彬绘画作品的美学旨趣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杨联陞的学术转向及论学旨趣述论*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