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图书馆学到新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2016-04-13 20:14孙璐璐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硕士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员

曹 倩, 孙璐璐

(昭通学院 图书馆, 云南 昭通 657000)

●图书馆学研究

当代图书馆学到新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曹 倩, 孙璐璐

(昭通学院 图书馆, 云南 昭通 657000)

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扮演了属于它的角色,留下了不一样的历史价值。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正在向新图书馆学研究范式转变,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分析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变化,了解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主要学科构成、价值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的变化,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员更好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校发展服务。

当代图书馆学; 新图书馆学; 研究范式; 转变

从发展历史角度而言,图书馆学大致可分为三种研究范式,一是传统图书馆学(Traditional library science),二是当代图书馆学(Modern library science),三是新图书馆学(New Librarianship)。尽管图书馆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图书馆学至今也仅有四百年的历史。当代图书馆学是跟随着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起步的,它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其中,在传统图书馆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所以,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当代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式,已有多篇论文作了论述[1-3]。这些论述对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

新图书馆学的概念是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教授R. Dave Lankes在2011年出版的《The Atlas of New Librarianship》(《新图书馆事业地图册》)一书中提出的[4]。他认为图书馆的使命在于积极帮助用户在各自社区中提升创造力,图书馆员的使命在于通过帮助所在社区的知识改造以改进社会。然而从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到新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发端。对当代图书馆学到新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式的转变,目前论述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索。

一、主要研究对象的转变:从信息交流到图书馆精神

物质文明的进步,给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但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亦然。传统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纸张记录为主的图书,随着计算机文化的兴起,当代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多媒体技术为背景的信息交流。大量以视听资料以及数字化“超文本”复合型的文献通过系统化的信息体制而存在,在搜集、整理、加工、保存、传播过程中,借助于网络的信息化、数字化,这些文献资料被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种信息交流成为当代图书馆学的核心内容,在图书馆学界出现了各种交流学说[2]。新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则实现了从物到人的转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世间一切事物,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新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馆员和读者,是在图书馆中活动的人。而对人的研究,又主要是从精神、世界观和价值观、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开展研究。《新图书馆事业地图册》作者 Dave Lankes认为,定义图书馆职业的并非具体任务或使用的工具,而是这个职业的世界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图书馆精神内涵作了系统探究[5]。进入21世纪,2002年,蒋永福和陈丽君提出了人文图书馆学五定律[6],其中第三条是:图书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体;第四条是: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理想的圣地;第五条是:图书馆学是以人为核心对象的科学。此后,冯琼、林青、高春鸿等都对图书馆精神开展了研究[7-9]。正如文[5]所指出的,图书馆学主要研究对象的转变,顺应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主要学科构成的转变:从信息学、情报学到人文学、伦理学、对话理论

对于传统图书馆学研究范式来说,图书目录学、版本学就是其主要学科,构成了图书馆学的基本内容。至于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其主要学科则由现代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情报学等等构成。与时代发展遥相呼应,这些现代科学对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有利影响,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随着人文图书馆学的建立,新图书馆学的主要学科已逐渐由信息学、情报学向人文学和伦理学转变。而Dave Lankes更是采用对话理论作为《新图书馆事业地图册》的理论基础。根据对话理论,知识是高度情境化的,只存在于关系和对话中。如前所述,新图书馆学更多地关注图书馆中活动的人的因素,注重分析馆员之间、读者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分析人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之间的关系[5]。在这些方面,2004年,武汉大学彭玲玲的硕士论文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互动机制作了研究;2007年,浙江大学曾宇琼的硕士论文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与读者行为意愿作了研究,南京大学张素园的硕士论文讨论了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郑州大学秦金聚的硕士论文对图书馆服务伦理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建议意见;2008年,南开大学马迪倩的硕士论文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作了实证研究;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史全胜的硕士论文对大学生图书馆焦虑与学习动机、读者满意度的关系作了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罗宏珍的硕士论文对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作了研究,黑龙江大学李宝燕的硕士论文基于图书馆权利与图书馆伦理对图书馆自律制度作了研究,南京大学钟海燕的硕士论文就图书馆信息伦理问题作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步入21世纪的图书馆学专业的硕士导师们正在引导图书馆专业人才按新图书馆学的范式开展研究。此外,2010年郑勇先生运用对话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作了探讨[10]。

三、图书馆的类型: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到人文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学把图书馆视为学术殿堂和思想宝库,在馆藏方面侧重于收藏学术价值较高的学术类书籍,认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和价值体现在为学术研究提供平台,而收藏的文献主要是纸质文献。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当代图书馆逐步过渡为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相应地,当代图书馆学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的过渡进行了长足的研究。而在新图书馆事业中,人们正在努力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人文图书馆和创新图书馆。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正在为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人文图书馆而努力。而这一迫切任务,为新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2003年,杨庆云借鉴韩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对我国构建自己的人文图书馆提出了主张[11];2006年,王坚方探讨了人文图书馆的美学意蕴[12];2008年,韩延峰在和谐社会视角下研究了高校人文图书馆的构建[13];2011年,蔡会明对生态图书馆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4]。

四、信息利用:从小数据到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图书馆学重视研究大数据对图书馆工作的深远影响。2012年,张文彦等对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作了探讨[15],韩翠峰分析了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16];2013年,姜山和王刚指出利用大数据对用户偏好的分析是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的重要手段[17];2015年,马晓亭等研究了图书馆开放数据的内涵,研究了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开放数据的服务平台和模式[18]。所谓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是指不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而采用所能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和实时性等特点,大数据依赖于互联网,通过多元形式,从各种来源搜集庞大的数据组,通过云计算进行分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五、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给高校图书馆员的启示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办学,高校图书馆员,特别是新增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员,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学研究和应用的动向,不断汲取新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并应用于自己的专业实践,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研究,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好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适应创新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对图书馆员提出的新的要求。随着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向新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员需要进一步树立人文图书馆的专业精神,努力学习图书馆学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百科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为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而努力工作。

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载体,图书馆是放置这些载体的社会机构,它看似是固定不变的死物,实则是人类意识的集中汇总,是跳动着的生命。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无论是研究对象、学科结构的转变,还是价值目标、研究方式的转变,都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1]傅荣贤. 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1):23—29.

[2]王艳博.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J]. 现代情报,2015,35(8):144—146.

[3]刘亚玲. 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当代转换[J]. 图书馆,2015(11):41—44.

[4]R David Lankes. The Atlas of New Librarianship[M]. Cambridge:The MIT Press,2011.

[5]高小艳. 论图书馆学研究的三种范式[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3—6.

[6]蒋永福, 陈丽君. 人文图书馆学五定律[J]. 图书情报工作,2002(11):27—32.

[7]冯琼. 图书馆学新老五定律与图书馆人文关怀[J]. 图书馆论坛,2007,27(1):63—65.

[8]林青. 对《图书馆学五定律》人文精神之解读[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6):18—19.

[9]高春鸿. 知识的开放与平等——文献传递服务中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实现[J]. 价值工程,2010(2):182—183.

[10]郑勇. 从对话的视角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J]. 图书馆论坛,2010,30(2):10—12.

[11]杨庆云. 构建人文图书馆的一点断想——韩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给我们的启示[J]. 新世纪图书馆,2003(5):69—72.

[12]王坚方. 人文图书馆的美学意蕴述说[J]. 图书馆论坛,2006,26(20):67—68.

[13]韩延峰. 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人文图书馆构建研究[J]. 科技风,2008(20):146—146.

[14]蔡会明. 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J]. 现代情报,2011,31(2):12—15.

[15]张文彦, 武瑞原, 于洁.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初探[J]. 图书与情报,2012(6):15—21.

[16]韩翠峰. 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 图书与情报,2012(5):37—40.

[17]姜山, 王刚. 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启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52—54.

[18]马晓亭, 尚庆生.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开放数据服务平台与开放数据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72—75.

[19]汤利光. 论图书馆学中的无定论问题[J]. 图书馆,2014(4):102—103.

The Transi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 from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to the New Librarianship

CAO Qian, SUN Lu-lu

(The Library,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The library science is an ancient and modern subjec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ety and leaves a special historical value.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ontemporary library science is mak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new research paradigm,with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t will provide the librarian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serveice the university in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hool development to analyze the transition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in the library science, and learn its change in the main subject structure, the main value aim, and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content and methods.

the contemporary library science; new librarianship; research paradigm; transition

2016-05-08

曹倩(1977— ),女,云南昭通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G250.13

A

2095-7408(2016)04-0122-03

猜你喜欢
硕士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Superhard Material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来华留学生硕士论文语言特征分析及教学启示
“双一流”视域下导师学术品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四届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的实证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辨析类硕士论文的写作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