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竞选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2016-04-14 09:13翟丽萍
江苏教育 2016年47期
关键词:公正竞选班干部

翟丽萍

班干部竞选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翟丽萍

班主任正确对待和利用好班干部竞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道德意识、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班干部竞选活动是学生在班级这个“社会细胞”中参与的一次民主预演,能为个体日后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班干部竞选;民主预演;公民的意识

公民素养是指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应具有的各种知识、意识和技能。“班级公共生活”是指班级成员平等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解决人际冲突、实现班级自治的交往活动。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第一集体,也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直接时空。班干部竞选作为班级公共生活的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道德意识、规则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干部竞选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学校是民主的公共领域,是培养具有批判能力与道德勇气的公民的机构。”[1]教师在班级公共空间里,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和灯塔,让学生在其中接受民主知识、体验民主生活、捍卫民主权利,并通过良好的班级公共生活练就未来公民进入社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班级公共生活中的班干部竞选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一年级的新生还没有班集体的概念,更没有班级公共生活的体验,此时班干部的任用更多的是班主任的发现和培养,但应该在班上明确,班干部的工作和表现是接受全班学生的评议和监督的。随着年龄增加和学段的增高,学生有了一定的民主意识,这时候的班干部竞选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民主选举。民主选举“过程的公正”比“结果的公正”更重要,为什么?因为“结果的公正”是多元的,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结果的期待是不一样的;但是,对“过程的公正”评价是一致的。有研究表明,人们更看重过程是否公正,如果过程是公正的,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人们也愿意接受。但是反过来,如果结果是公正的,但是过程不透明、不公正,人们也会怀疑结果的公正性。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指导民主选举,就是要追求“过程的公正”和“结果的公正”的一致性。[2]

进入中高年级后,班干部竞选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班干部选任的标准,并告知他们,班队干部不是管人的,而是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班级、为其他同学服务的。这样让学生在明确班队干部岗位标准的同时,正确认识到班干部意味着什么,才有可能尽职、主动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竞选班干部的孩子才能深深懂得自己所要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而参加投票选举的学生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因为他要对班级负责,对参加竞选的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如此,投票的学生才会慎重地行使自己投票的权利,尽量做到公正无私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二、班干部竞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进入中高年级后,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参与竞争,发表竞职演说,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班干部。这种方法民主、透明度高,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非常明显的变化是,平时一些比较内向、不太自信的孩子现在也勇敢地走上讲台参加竞选,而且有些孩子竞选的目标也由委员变为班长、副班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上一个叫小H的,平时最不起眼的孩子,不但参加了竞选,而且以高票当选为劳动委员,在他的影响下,班上其他4位不是很优秀的孩子也勇敢地走上讲台参加竞选。可以说,班级公共生活是一个共通共生的开放体系,它容纳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强调同中生存,异中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开放性。现在,班上每次的班干部竞选都有人成功,也有人失利,但不再总是几张熟悉的面孔。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都得到了激发,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三、班干部竞选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班干部竞选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提高。但是也导致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就是想方设法地战胜对方,还有学生为了竞选成功用请客来拉票,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竞争中的道德意识。首先,要强调每个人必须凭借个人实力参与班干部竞选,并正确对待竞选结果。笔者指导学生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制定班级“班干部竞选规则”,每学期根据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修改。强调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注重引导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一旦发现违规现象既取消竞选资格。其次培养学生彼此尊重与包容的意识。通过晨会、班队主题会等活动,传递尊重包容的思想,告诉孩子们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四、班干部竞选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在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出 “班干部竞选规则”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有关班干部竞选的规则知识。但仅了解规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班干部竞选是严肃的,不是一场儿戏。必须制定出相应的竞选流程和规则,以确保竞选是真正意义上的竞选,这些规则保证了竞选具有公正性、正义性。就像奥林匹克竞赛一样,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纯粹的竞赛,但是它的核心是体育精神。我们依据班级制度来竞选,所要彰显和展示的核心是每个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平等。因此,班干部竞选时,班级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班干部竞选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并内化为素质。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班干部竞选中,我们所倡导的自由、权利、尊严、平等和尊重的公共精神,期望能够成为孩子的价值观,这就是开展竞选的意义。

一次竞选结束,有2个老班委落选了,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感到特别委屈。交流中他们表示,自己在担任班干部时,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为班级争得许多荣誉,同学们为什么不选他们。教师此时应该这样开导,你们担任班干部期间为同学、为班级服务是应该的,是你们应尽的责任;有同学没选你们,肯定是认为你们还有不足的地方,或者是给其他竞选者一个机会;你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遵守“班干部竞选规则”,反思自己,同时也要大度地给别人机会;更好的做法是愉快地接受选举结果,帮助刚刚上任的同学,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其岗位,这样才会让同学们更尊重你们。

我记忆最深的是六年级的一次班干部竞选,当大家眼中的中下等生小H走上台进行竞职演说时,其他学生表现如常,因为他们知道规则,每个人都有权利参加竞选;当给小H投票时,大家根据规则认为他能够担当起劳动委员的职责,毫不犹豫地投了他一票,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小H以高票当选时,大家谁也没认为不合适,鼓掌祝贺,因为他们知道规则,小H的竞选过程是符合规则的,是规范的。此时的规则已经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养了,班级公共生活对学生的规范理念起着奠基性的影响。

此外,班干部竞选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监督意识与法治意识。通过班级公共生活中的班干部竞选,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共空间,养成 “公共性知识”“公共性思维习惯”“公共性的行为规则”“公共价值意识”“公共的伦理责任信念”以及“公共人格”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精神”。[3]虽然班级公共生活中学生的参与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参与,然而,在班级这个公认的“社会细胞”中的民主预演,能为个体日后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意义之深远不容置疑。

[1]亨利·A·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M].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马兰霞.公民教育视野下“班级公共生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0(20).

[3]卜玉华.班级生活与公共精神的养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G417

A

1005-6009(2016)42-0013-02

翟丽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江苏扬州,225000)教师,一级教师,扬州市江都区优秀班主任。

猜你喜欢
公正竞选班干部
葡萄竞选记
迟到的公正
竞选班长
竞选班长
公正赔偿
竞选班干部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总统竞选品哪家强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