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例的教学
——国家课程在课堂中的价值实现

2016-04-14 10:06凌红
江苏教育 2016年58期
关键词:习作教材国家

凌红

以教材为例的教学
——国家课程在课堂中的价值实现

凌红

教材是国家课程最重要的载体,是教育教学专家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技能发展等编制而成。教材是教师实施、推进国家课程的重要工具,但教材在中小学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过度依赖教材,二是基本忽略教材。

信息素养;国家课程;思维发展

教材是国家课程最重要的载体,是教育教学专家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技能发展等编制而成,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特征。教材是教师实施、推进国家课程的重要工具,但教材在中小学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过度依赖教材,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细节都深入挖掘,唯恐错过,教材教学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教学时间;二是基本忽略教材,只选择考试可能的出题点展开教学,教材被转化成知识点讲义、分类或综合试卷。这都没能很好地把握国家课程的育人主旨,窄化了教材的教学价值,最终将导致学生对学科理解的片面,学以致用能力的缺失。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才能发挥国家课程实施的育人效能,有效地借助教材打开学生视阈,促成学生智慧生长?

关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序列,教在学生的“发展流”中。

以教材为本的教学不等于就“本”论“本”,将眼光局限于某一个教学内容会导致教材内容的碎解和孤立,教学失去了课程意识,国家课程就会陷于无趣的尴尬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包含着教育教学专家对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发展的科学审视,对学生思想德行、认知思维发展的养成观照,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展序列。教学实施应洞见这一序列,踩在学生的每一个“生长点”上。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观照、培育为例:三上习作5,要求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名片,“不十分了解可以查查资料”;四下习作5,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可以查资料”;六上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六下习作6,调查统计,选一个内容作调查,“再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细细分析这些习作要求,首先,信息选择从“个人喜欢”为标准到“客观价值”为标准,六年级的介绍家乡产品必须透过资料,结合实际生活,客观地反映民风民俗;调查统计必须尊重客观的统计数据,从数据中寻找价值。其次是信息处理从单纯的提取到综合的分析,三四年级重在提取相关信息,五六年级则需要紧扣表达中心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等。第三是信息运用,从流畅的表达运用到突出特征的筛选运用,再到通过信息生发自己的感受,形成了一个渐进序列。

教学过程中,如能体察课程的这一科学序列,我们就能更为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地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更为切实地生长。如教学介绍家乡的产品时,可以出示网上搜索到的某一产品相关信息,请学生以此为例进行信息的整合、转化、改写练习。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有些不能直接应用;众多信息需要有顺序地进行整理;信息的选择由表达需要决定;同类信息应分清主次,学会整合等。这样的教学并未拘囿在习作教学的内容和任务之中,而是充分发挥了教材所展现的课程功能,关注到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注教材所引发的主体感受,教在学生的“认知场”中。

现代信息社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阅读促使学生有了更宽广的视阈,他们对教材更有自己独到的审视和理解。“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课堂应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这些观点和理念教师们已然耳熟能详,但是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学生刷题的方式还占据主导,教与学的关系深陷被动、割裂的危局,学生对书本的独特感受被搁浅在“好为人师”的“口水”和“熟能生巧”的“题海”之中。而要想体现新课标所强调的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生的自主感受则是教学过程中最需要把握的,它体现着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学习能力等,是教学的“原点”。

我校有老师提出语文阅读课堂需要做好三件事:交流阅读初感、悬揣匠心语言、分享关联读物。这样的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感受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首先,让学生的自主阅读产生价值。教师对学生初步阅读成果的长期忽略会造成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误解、对自身阅读能力的估计不足,分享阅读初感既是对前期自主阅读成果的考查、对已有学习图式的巩固强调,又是获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好入口。其次,让文本的规范性语言产生价值。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千挑万选的,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依据,“匠心语言”属于某一篇的某一个规范点,在悬揣这些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尝试“用其然”。再次,让学生的生活阅读更具延伸意义。小学生的阅读一般都是凭借感性喜好展开,如果没有理性的介入支持,感性喜好支撑下的阅读兴趣、阅读好奇会退化,“阅读无趣”的观念在多媒体时代很容易就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影响,通过关联读物的分享,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产生联系,课内阅读为例,课外阅读迁移,学生的阅读就更高效。

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国家课程实施工具的例子功能,教学才能得其“要”,传其“神”,才能扬学生之个性,启学生之智性。这正是国家课程在课堂中的价值所在。

G423.04

B

1005-6009(2016)53-0013-02

凌红,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1)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习作教材国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