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入园宝贝不哭

2016-04-14 05:00蒋聪聪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班级

蒋聪聪

小班幼儿离开了父母怀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一群从未见过的人,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地的焦虑、甚至恐惧,以哭闹、拒食、不与人交往、不肯来园等方式来表达这种焦虑情绪。而且每天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要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不能像在家一样随意自在。因此,他们会爱哭闹、不合群、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这些现象是新生入园后最大的难题,也是老师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我的做法是: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生家访

第一次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孩子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家长的教养态度及其对幼儿园和教师的期望等。面对不同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的方法。

(一)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

1.记住孩子的名字,特别是小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2.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性:如饭量、大小便情况、午睡情况等。

案例:根据家访了解到乐乐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犯错误时比较爱哭,平时不会主动去与人交流,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家长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现在的孩子吃饱穿暖的比较及时,但孩子的心理教育也同样重要,要多鼓励、发现她的优点和有进步的地方,让孩子知道你肯定她,她才会有自信。

(二)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1.多观察孩子的表现,找机会主动与孩子接近,建立友好关系。

2.尽可能与孩子交流感兴趣的话题,理解支持孩子的言行,给孩子留下好印象。

案例:棒棒家里来了我这个新老师,从进门那一刹那到结束,一直就是玩积木,父母示意他叫我也是不愿意动嘴巴,于是我上前跟他一起搭了一个积木并说:“我会搭飞机,我是怎样搭的?”只听见棒棒也凑过来跟我说:“我会搭坦克,坦克……我会搭火箭,火箭……”终于我们在这次愉快地搭积木中结束了本次家访活动。

(三)与家长积极沟通、取得家长信任

1.初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及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2.积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

3.听听家长的要求及希望,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4.请家长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趣事,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

5.交流入园注意事项。例如:需要家长准备的材料等。

案例:天天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每天的生活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照顾,比较宠爱,家访中,奶奶一味地告诉老师:我们天天吃饭要喂的,大小便要帮的,喝水要老师倒的等。针对天天奶奶期望的这一情况,我当即作出了回应:幼儿园中是一个集体生活,奶奶不要太过担心孩子,幼儿园中的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在生活方面我们老师和阿姨会多关注天天的,刚开学的几天我们会提醒孩子的,但也要根据孩子适应的情况慢慢开始改善,家长也尽量在家鼓励孩子自主,尽快适应我们的集体生活。

二、创设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没上过幼儿园,受心理活动的影响,其注意力与大年龄段的孩子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他们更喜欢形式多样且简单易行的活动。怎样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呢?这取决于小班的环境创设是否让孩子接受和喜爱。下图是我在幼儿园工作中开展的一系列环境:

图一:在开展小班“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我在区域里张贴了宝宝和父母的合影,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温馨的画面体验到家的感觉。

图二:区域名称,则画出各种让幼儿看得懂的图片,幼儿通过这些画直观地明白每个区域的特点。如娃娃家,画个房子,幼儿一看到房子就能明白这个是什么区域。同时也请家长给我们提供了各种长毛绒小动物和宝宝小时候的衣服鞋子、梳子、发卡等等物品,让宝宝随时体验做爸爸妈妈为动物宝宝穿衣服鞋袜,梳妆打扮的乐趣。

图三: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在小班的生活区里,我们创设孩子们自己独有的水杯贴、毛巾贴等,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妈妈们的爱……

可见,在幼儿园里创设温馨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忘记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在这里愉快玩耍,快乐成长。

三、用心做好家长工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一)给孩子正面引导,耐心对待幼儿的负面情绪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对于父母来说是挺头疼的事,孩子的每一种“负面”情绪背后都隐藏积极的心理动因。看上去没什么特殊情况,积聚的都是成长的力量,而他们唯一的情绪发泄方式就是——哭闹。

案例:开学初的几天,微微每天都哭闹不愿意来园,妈妈将她带到活动室里,她却又哭又闹,甚至打妈妈!于是我走过去,一把抱住她,轻声地对她说:“老师知道你不要来幼儿园,想跟妈妈回家!”只见微微放下了小拳头,因愤怒而变得僵硬的小身体松懈了,抱着我大声地哭了起来:“我想妈妈,”等她哭声逐渐减弱,最终平息下来时,愿意跟着我了。

(二)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易操之过急

小班新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同伴,不一定会接受老师的帮助,所以要找准机会适当跟孩子接触,最好被接受,当然如果被拒绝了也没关系,可以再做努力,有时教师关注多了,反而使孩子们心理不安,特别是一些父母在场时的孩子,此时我就会适当地改变一下策略。

案例:朵朵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由农村的外婆带,很少有跟外界有接触,性格上比较内向、胆小。早上来园时,外婆送来都会很开心的玩,可是,外婆一走,却非常抵触老师,于是我就会跟朵朵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外婆陪伴的期间多给朵朵微笑。记得有一天早上,班上的另一个小朋友带来了“芭比娃娃”,我发现朵朵的眼神一直盯着这个玩具,于是我走到那个小朋友的边上问她:“你愿意把你的玩具给朵朵也玩玩吗?”于是那孩子主动走过去把玩具给了朵朵!朵朵开心地笑了,外婆也放心地走了,对我也产生了初步的信任!

(三)尊重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

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觉得首先是相互尊重和理解,只要掌握了这两要点就会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时要平等对待每位家长,无论家世背景、配合与否,在我们面前每一位家长都一样。比如每天向家长主动介绍孩子一天在园的表现、每周的家园小报、班级玩站等。同时建立班级QQ群,一些班级动态就及时在群里公布,使得每位家长都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情况,放心地将孩子交给班级的老师。

案例:1:棒棒的奶奶每天接送时都会问老师,今天我家棒棒吃饭怎样?睡觉怎样?有没有哭?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表格,家长可以在放学时间清楚地看到今天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表现。

案例2:班上还有一小部分的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老师将孩子在园的情况反馈给爷爷奶奶时,晚上也经常会有家长打电话来询问孩子的情况,因此我将孩子们在园的一些表现用照片的形式积极地上传到班级网站,家长可以在网站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使得家长放心。

四、组织各种有趣味性的活动,增进师幼间距离

(一)创设有趣味性的游戏,吸引幼儿的兴趣

入园后小班幼儿普遍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游戏活动。一般选择以幼儿兴趣为主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从兴趣爱好方面开始融入集体生活,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善用音乐转移幼儿注意力,建立初步的常规

音乐以其特殊的节奏感而吸引人,幼儿也不例外。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产生不良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播放具有趣味性的、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音乐形式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从听觉、歌唱、念谣等多方面获得与音乐相关的体验,在音乐中让幼儿忘记入园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跟着欢快的音乐放松自己。同时,新入园的幼儿要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就必须学习幼儿园的班级常规,而幼儿的一日常规并不少,让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班幼儿,强行记忆是不太可行的。教师可以将幼儿喜欢的音乐与常规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在音乐中轻松记住常规,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引导幼儿排队时,为了让幼儿能够不推不挤,我设计了简单的语言节奏念谣: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插插腰,拍拍小手站站好!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锻炼了幼儿的常规。音乐的引领让幼儿更主动地配合着教师学习常规,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打好入园基础的第一步。

(三)开展多样化的亲子活动,拉近家园间的距离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教育有很多不同,教育方式由家长一味训斥转为在参与游戏中给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其人格完善奠定基础。孩子们通过与父母、老师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更愿意来园。

图一:新来园的孩子都带来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根据亲子海报推荐的方式,拼出最佳亲子海报设计,图片中就是妈妈和宝贝们的颁奖典礼。

图二:家庭教育中,爸爸们教育也尤为重要,因此,

园区邀请爸爸们来园陪孩子们参加冬季运动会!通过活动孩子们深深地体验到了父爱!

总之,幼儿刚入园的哭闹、抗拒不是幼儿不爱上幼儿园的表现,而是他们面对陌生环境无所适从,对此教师要正视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用爱心、耐心循循善诱,创造温馨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消除幼儿的紧张感,并寻找合适的方法转移幼儿注意力,忘记入园的不良情绪。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肯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幼儿快乐入园,让他们早日露出灿烂的笑脸!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班级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