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视角看“抑郁症”如何产生

2016-04-15 02:18萧易忻
文化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抑郁症特质病患

萧易忻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跨国抑郁症调查表明,中国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仅为6.5%,在所有被调查国家中最低。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并基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视角,尝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方面解释中国抑郁症病患比例呈现为偏低的原因,认为此结果与国内抑郁症发病的实际情况相矛盾,而这牵涉到中国人独特的医疗体系、疾病观念及应诊心理。从社会结构来说,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发生巨变,个体化和频繁的流动带来情绪压力及家庭结构转变,从而导致个体在生存状态上的矛盾;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资本主义的深化,竞争压力对个体特质和时间管理上提出了更具压迫性的要求,不符合这种效率导向的个体特质将造成严重的心理冲突,因而可以说,抑郁症的高发,是市场经济与消费社会共同作用之下的“全球现象”。从社会建构的方面来看,抑郁症之所以在社会中广泛渗透,是产官学媒共同建构的结果,药企的巨大利益致使西方精神医疗体系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而相应医护人员和应诊体系的缺失又使绝大部分病患无法就医,这是实际统计中国内抑郁症发病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此外,病患自身也是参与抑郁症社会建构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医疾病观念和精神疾病污名化的深刻影响,更加降低了中国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但有趣的是这反过来却促发了患者通过中医、宗教、心理治疗等多种途径来应对抑郁症,从而与国家倡导的西方精神医疗之间形成博弈,在寻求健康的过程中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权力生产者。

猜你喜欢
抑郁症特质病患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