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VR的大路上

2016-04-16 14:33陈知春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

■何 强 陈知春



我们走在VR的大路上

■何强陈知春

火热的VR为媒体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这种新型的讲故事的方式让用户身临其境地“看”新闻,让受众更有体验感、参与感。国外很多媒体机构已经使用VR进行报道,2015年11月29日举办的南京国际马拉松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江苏分社用“无人机+VR”的拍摄方式,航拍了马拉松起终点、南京城墙及“南京眼”等标示性地点。通过专门的VR眼镜观看,左侧是城墙,右侧是护城河,底下是奔跑的选手,头顶上还不时飞过直升机……开始了VR新闻报道的探索。

什么是VR

想象一个场景,倘若是你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在你的面前有一张长条办公桌,上面零散地摆放着办公用品;在你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个台式电脑,它的显示屏上显示着你刚做好的报表,你可以扭头去看看你背后有什么,抑或是凑近去观察办公桌上那些办公用品的某些细节。倘若场景中的玻璃杯往地上掉时,你忍不住想去伸手去接……这个围绕你的场景看上去是如此逼真,这就是VR——虚拟现实的一部分。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技术,上世纪60年代早期出现了VR雏形,从原理上来说和今天的虚拟现实头盔的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戴上一个头盔,脑袋转动的时候,头盔里的图像会发生变化。

VR的本质就是用尽可能多的虚拟感知信息,来代替我们人体本身的感知。理想的VR,就是除了视觉之外,人为制造出诸如听觉、触觉、味觉很多其他的信息,代替人体本身的感知。VR高度的带入感、沉浸性、人机互动性,把人的感官通道全面覆盖,甚至影响大脑信号的反馈机制,从而把人与现实世界阻隔。

VR要做的就是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视觉革命,比如,在VR世界中你以为自己正在攀爬珠峰,其实你只是穿戴着有传感器的手套和鞋,在满身臭汗地跟一面塑胶墙较劲;再比如,你以为自己挥舞长刀将恐怖分子劈成两半,但你的对手其实只是一坨图像信号。

VR发展现状

VR的概念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至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众所周知,科技行业中每个新概念都会经历从萌芽到热炒再到冷却的过程,许多技术看似美好,却在不经意间陨落,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切身体会过的如Google Glass、全息投影、可穿戴设备等概念,好多都成了炮灰,因此也有一种声音对此提出怀疑:VR会是下一个炮灰概念吗?

其实,VR也曾在上世纪90年代风光过一阵,如今只能算是重生。有人开玩笑说:有人说2014年是VR元年,有人说2015年是VR元年,还有人说2016年是VR元年。究竟哪一年是VR元年?答案是:人们一直期待VR元年到来,一直期待VR爆发。这一次,VR技术不会再重蹈20年前的覆辙。

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VR设备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预期太高,硬件跟人们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太大。但是如今的电脑及相关硬件已经非常强大,随着硬件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内容资源的日趋丰富,极大改善了画面质量,增强了用户体验。尤其是自2014 年Facebook出价20亿美元收购VR硬件厂商Oculus后,VR产业正式开始其商业化进程。

众多业内专家预计2016年VR产业将迎来正式的“黄金元年”,VR产业正在不断成熟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科技公司的竞逐。此前在美国举行的2016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包括HTC 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以及三星Gear VR等众多VR产品悉数亮相。根据HTC、索尼、三星等公司的计划,上述产品均会在2016年正式推出,预示着全球范围内的VR行业在快速前进。

国内VR发展

在国外,VR已经被引入到医疗、教育、设计等领域,但在中国,VR恐怕还是门外汉,比如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国内相关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尝试。好消息是,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瞄准了VR市场,并纷纷展开布局。2015年末,腾讯CEO马化腾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VR将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产业机会,腾讯将积极介入;阿里巴巴此前则重金投资了美国VR企业Magic Leap。此外,暴风科技、乐视、小米、360等国内公司也先后推出了VR产品或服务。

从衡量新兴产业成长速度快慢的融资情况来看,国内VR行业显然已经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在2015年12月底到2016年1月下旬这一个月时间中,多笔天价投资砸向VR行业的细分项目。与之相关的VR服务也受到青睐。在资本热度不断升温的推动下,不仅科技巨头争相入局,创业者们也摩拳擦掌,试图抓住智能物联时代VR产业跨越性的发展机会。这些公司与巨头相比,在各自领域更加专注地耕耘,且盈利模式更具灵活性,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初露峥嵘。

从知觉捕捉、知觉反馈、主机、系统、应用和内容六大维度对虚拟现实的产业链进行解构。相信在这批企业里很有可能会产生VR领域的独角兽,在这片巨大的蓝海市场中,不仅需要巨头提供平台和资源,也需要众多的垂直性公司提供专业性的产品和服务。

虽然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款真正能够彻底普及并改变大众操控方式的VR设备出现,但其已经被认定是未来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生活、娱乐、休闲载体。如此火爆的趋势不断地印证着2016年确实是VR元年。

VR前景及展望

如此火热的VR,在引得各方关注的同时,暴露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产品未标准化、无爆款产品、没有真实需求等等问题都限制了VR的发展,而最为关键的是VR缺乏丰富的内容承载。

再者,VR技术发展下去,一定会继接管用户的视觉和听觉之后,进一步接管用户的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更多的问题也可能随之而来。比如在虚拟世界里边,我拿着一个苹果给你,但你看到的是一个橘子,那是视觉的错乱。

但终归是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类成熟产品的推出,VR也将随之进入高速增长期,业内普遍认为VR将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高盛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到2025年全球VR市场的年营收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相关的软件销售额达720亿美元,这意味着届时VR领域总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820亿美元,在十年内成长为一个万亿级别的新市场。

个人认为,现在热议的VR产品只能算是可穿戴设备的一种,目前VR项目仍处于萌芽期。抵挡外界风险的能力较弱,需要技术、资金、资源源源不断的支持,才能够有望真正成长起来。VR将来最先盈利的机会是VR视觉,真正做成沉浸式的报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者分别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二部副主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总编室副主任)

观点速递

现阶段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既不是行政权力,也不是司法权力,而这一权力主要源自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一般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判、建议等内容的延伸。舆论监督权的不明晰给媒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我国新闻立法过程中,应该对众多国家新闻立法分析,在法理及立法上合理解决新闻媒体的突出性问题,明确其作为法定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保障新闻媒体正常运行的同时,制定系统性的法律规定,为媒体舆论监督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蒙志敏,《中国报业》2015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国外虚拟现实(VR)教育研究与启示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诺基亚推出虚拟现实摄像机OZO
虚拟现实炫酷来袭走出实验室坎坷漫长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