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计”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6-04-16 18:13林淑华福清元洪高级中学福建福清3503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棍外角垂线

林淑华(福清元洪高级中学,福建福清350300)

“巧设计”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林淑华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福建福清350300)

“巧设计”可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得到的方法有:建立成功经验,让学生当老师,解题先猜猜看,玩游戏学数学,口述算式找概念,听故事学数学。这些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

巧设计;活化课堂;乐学

“数学是个大魔鬼”“数学是个迷宫”“学习数学就像做噩梦”,根据抽查,有将近8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数学。但是数学家却说,数学是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科技与金融者认为,产业创新需要更高的数学理解能力;教育心理学者也说,数学是类比推理的基础,远比英语重要。那么,您的学生喜欢数学吗?作为数学教师,您能让您的学生成为一个数学迷吗?以下几种方法也许能助您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您的学生爱上数学。

一、建立成功经验

笔者发现,学生只要出错就会退缩,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错就会选择逃避,从而远离数学。然而,数学概念是不断累积、环环相扣的。如果分数的加减乘除没学好,解代数问题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如何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台湾高雄的一位老师科班出身,但他带的学生数学平均分都在95分左右。他的绝招是每次教完一个单元,就会先拿一两个简单的题目问学生。因为太简单,通常每个学生都会。成功经验由此被逐步建立起来,取代过去的挫折和失败。这样,学生的数学恐惧症就慢慢地治好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常常借助这一策略,为学生建立成功经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

二、让学生当老师

现在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有不少教师通常是直接去教会学生。专家建议,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弄不懂问题时,可以尝试让他们以老师的身份,针对懂的部分进行讲解。只要他愿意讲讲问题的情境,通常都可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停的问他为什么,甚至简单的问题都要学生教,这样有助于增加其自信心。

例1.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9,且三边长均为整数,则满足题意的不同三角形一共有几个?

教师可提醒学生:可分为最短边长分别为1、2、3、三种情况讨论。然后让学生分类尝试教其他学生,从而得出三个边长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是边长(1,4,4)、(2,3,4)、(3,3,3)。

正所谓“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也就渗透其中了。

三、解题先猜猜看

遇到问题,老师不妨让学生猜答案。如果学生不敢猜,老师干脆自己猜,让学生更快找到解题的切入口。因为科学家做实验时都会先有假设的正确性,找假设本身就有猜的成分。学生如果不知道要用哪种方法,先猜猜看,等熟练后自然就不必再猜了。

例2.拉面馆的师傅,把一根很粗的面条拉开,然后对折再拉开,再对折……如此反复下去,对折十次拉出多少根面条?

这道题对初一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猜:对折一次拉出2(21)根面,对折两次拉出4(22)根面条,那么对折三次拉出多少根面条?进而引导学生猜出对折十次拉出1024(210)根面条。这种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解题过程,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得到无限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3.在学习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o×(n-2),要学习多边形的外角和这个概念时,先研究三角形的外角和以及四边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180o×3-180o×(3-2)=360o。

四边形的外角和=180o×4-180o×(4-2)=360o。

让学生猜想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360o。

证明:∵n边形有n个内角,则有n个外角。

∴n边形的外角和=180o×n-180o×(n-2)=360o。

……

四、玩游戏学数学

将游戏融入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身经历,自己想过一遍的解题经验,就会一直记得。

游戏一:

师:给你三根小棍,你能拼成三角形吗?

全班学生都异口同声的说:能!

师:这里有三根小棍,谁来拼一拼?(老师给出三根小棍中两根之和小于第三根)

几名同学尝试后都没有成功。

学生交流后反馈:

学生1:我认为两根小棍之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拼成三角形。

学生2:我认为两根小棍之和等于第三根时,也不能形成一个三角形。

形成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五、口述算式找概念

构建数学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解题过程比答案更重要。学生做数学题,一旦答错,千万不要动怒。让学生把算式一道道念出来,了解他到底错在哪里,不但可以借此了解他的思维,也可以找出学生真正的问题。此外,许多应用题不应该死背公式,应该让学生用拆解法了解公式的含义。下列是一名学生上黑板解方程的解法:

解:去分母,得2x-1=x+2-1

移项并合并得x=2

很明显这一解法是错误的。

这时候教师应先让学生把解题的第一步口述出来,再让他回忆一下去分母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明白:等式两边同乘以3,不含分母的项-1也应乘以3。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六、听故事学数学

学生喜欢故事,听故事学数学,就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不容易掌握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让学生在倾听喜爱的故事的同时,解决难题,掌握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垂线的性质2”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小神兔的妈妈要去一个三角形的湖里打鱼。湖中心鱼最多,但遇到了大风,船没办法停在湖中心。小神兔想帮妈妈把船固定在湖中心,但绳子不够长。怎样固定船最节约绳子?小神兔眼睛一转,突然想到了答案,高兴地说:“妈妈,把船停在湖中心,然后垂直固定在湖岸的树上。”兔妈妈照着小神兔的说法去做,果然绳子够用了。兔妈妈摸了摸小神兔的头说:“孩子,你太厉害了,真棒!”

故事讲完问:你能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吗?学生甲回答:“根据垂线的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受此故事的启发,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这样就实现了垂线的性质2的探究过程,而且师生互动默契,实现了教学相长。

再如,学习统计调查这一章,要求学生判断选择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时,笔者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妈妈叫女儿去买一盒火柴。出门前,妈妈嘱咐女儿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女儿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女儿才回到家。“火柴能划燃吗?”妈妈问。“都能划燃。”“你这么肯定?”女儿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的说:“我每根都试过啦!”讲完故事问:女儿能这样试吗?她应该怎样试?

这个故事提示了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去收集数据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恰当运用全面调查法。因为故事中的女儿虽然买了一盒都能划燃的火柴,但是火柴每根都试过,整盒就都不能用了,这种调查有严重的破坏性。学生在大笑之余牢牢记住如何选择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以上实践说明:巧设计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王钦敏)

猜你喜欢
小棍外角垂线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可以用来写字的小棍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变化的外角,不变的外角和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1、2、3,不准倒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聚焦外角和整体来思考
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