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合作学习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4-16 18:13谢杭建连江黄如论中学福建连江3505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反证法交流数学

谢杭建(连江黄如论中学,福建连江350500)

谈合作学习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谢杭建
(连江黄如论中学,福建连江350500)

探讨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合作学习”内涵,说明了其实施的前提与主要环节,倡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合作学习”,在课后反思中努力探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效性

数学教育的发展正促使数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过程、情感体验”,更加重视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数学交流活动,在课堂深入开展“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多边思维碰撞、整合为核心”的“合作学习”。但是,如果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或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内涵,或盲目地、机械地效仿其形式,就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许多偏差。本文将尝试探讨“合作学习”内涵,明确其实施的前提与主要环节,并通过课后反思努力探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合作学习”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提倡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关注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评价过程关注“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可见,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强调“合作学习”。因此,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数学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动态过程。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不存在单一标准的理解,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理解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其内涵有两方面:

1.组织形式: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注重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2.基本要求:教师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适于发现与创新的教学环境。凡学习者个人能操作、能学习与能领悟的,都让他们自己去处理。教师主要关注探究的方向引导,在关键处点拨,对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渗透与总结。

二、“合作学习”中体现有效性的具体操作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组织方式.下面笔者结合“反证法”(人教版选修2-2第2.2.2节)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其具体操作:

1.适度引导,广泛阅读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时,笔者采取“先引导,后自主”的策略,分两个阶段进行。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初期,根据教材的内容,事先设计好预习问题或作业,使学生预习时能有的放矢。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要领后,逐步放开,让学生自主预习。在“反证法”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从配套的教辅书和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最后归纳总结出“反证法”学习的知识要点及方法。

2.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上课后,让各小组围绕“学好反证法,关键抓什么”展开交流与讨论,并提出和解决预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达到对“反证法”一节中重、难点内容的初步掌握。课堂上,笔者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交流、辩论,通过互帮互促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笔者也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去倾听、释疑和指导。

3.组际交流,师生互动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反证法”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笔者便组织学生展开组际交流,鼓励由学困生来发表该小组的合作探究初步成果。一位同学谈到“反证法”包括三个步骤:“反设—归谬—结论”时,笔者及时参与进去,提出了一些连环问题。如“三个步骤哪一个更重要?”“在解决具体题目时,你们觉得三个步骤中哪个比较容易做到?哪个比较困难,难在哪里?”“你们小组在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引导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在质疑、启发和引导中,同组的其他成员和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进来,质疑、反驳、辩论。在轻松、愉悦的师生、生生交流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组际交流”,解决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教学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过程的体验,还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提炼、归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笔者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简要的小结和评价。

4.课堂内外,全员互动

完成前三个环节后,就进入了例题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鼓励学生主动挑战例题、习题,从情感、思维、行为上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全员合作意识。“反证法”这节,课本上只有一道例题。笔者从各小组事先上交的题目(来自配套教辅等课外资料),整合出了4道不同类型的例题,涉及不等式、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整除性问题。

三、“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分组不科学

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学生按前后座简单分成四人组或六人组,或者按学习成绩的好、中、差机械地搭配。前一种分法随意,后一种本身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优越感或自卑感,两种分法均达不到小组共同进步的目的。探究表明,智力差异明显的小组合作效率更高。

解决办法: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学生间存在着智力、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分组时要注意“组间同质,力量均衡;组内异质,优势互补”,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

2.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不到位

问题表现:由于学习科目多,时间紧,或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学生自主预习(特别是学困生)不到位,导致“合作学习”时,出现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多数学生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

解决办法:指导学生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必将失去合作的基础。教师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主要环节和注意点。

3.合作时间不足

问题表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大都在出示问题后,未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就匆促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且活动时间很短。如果这样,就会使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抢先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思维较迟钝的学生就会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此,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会挫伤一些学生参与学习的极积性,养成学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解决办法: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只有让学生经历充分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才有实效。

4.滥用“合作学习”方式

问题表现:在新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滥用“合作学习”方式。有的一节课安排多次“合作学习”,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讨论,过多地施加教师的想法,这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合作学习”也名存实亡了。

解决办法:注意“主体”与“主导”的定位。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权威”角色,视自己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能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另外,在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主义。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是一种值得实践与思考的教学方式。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建军.思维的体操与思维的文化中学数学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兴旺.21世纪中学数学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5]谢杭建.“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福建中学数学,2003(5).

(责任编辑:王钦敏)

猜你喜欢
反证法交流数学
反证法在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反证法与高次费马大定理
巧用反证法证题
点击反证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