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2016-04-19 14:46丁菱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非传统东北亚

丁菱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实力的增强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地区和平与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朝鲜核问题扰乱东北亚局势;区域安全机制中的“去中国化”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安全治理的出路在于:第一,要构建新的安全格局;第二,要完善现有安全机制;第三,要关注非传统安全。

[关 键 词]东北亚;安全治理;困境;出路

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六个国家在内的区域。在东北亚涵盖的六国中,中日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中俄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此外,中俄还是世界拥有核武器的两个大国。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东北亚地区的人口总量已经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还多,已经超过17亿人。此外,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也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态势,地区GDP总量也不容小视,约占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达到16.75万亿美元,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屡屡成为区域安全的热点问题,牵涉地区与世界的稳定与安全。东北亚问题绝非一个新问题,从历史上看,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但是,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东北亚安全治理问题之所以成为牵动各方、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其原因就在于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一、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脚步迈入21世纪,东北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随之而来的,是其战略地位在世界格局中的显著上升态势,这也催生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威胁与挑战。2009年,美国重新将注意力和关注焦点放到亚洲身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是借助同年7月在泰国参加东盟区域论坛之际,发出了“美国回来了”的政治信号,奥巴马更是凭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一跳板,实现了重返亚洲的战略,旨在以“重返亚洲”为口号,不断调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亚太战略布局,整合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力量,对东北亚的安全治理构成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美国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旨在全面提升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第二,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第三,利用2010年3月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的传统关注。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巴马政府的 “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 “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二)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

中日面临的历史问题困境,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东海区域边界划分为代表的领土争端问题,以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知态度。特别是除了领土之争外,在侵华问题态度上,日本始终都对当年的侵华恶行没有明确的认错态度,修建靖国神社,甚至首相亲自祭拜,在教材中扭曲侵华行为等,这都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长期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始终存在着微妙的敌对情绪,一旦遇到敏感问题就容易产生摩擦,爆发大规模的敌对游行等事件。日本毫不顾忌历史事实、扭曲实际的态度,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绪,侵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从而使得两个民族之间,尤其是大和民族对中华民族存在着敌对情绪。

日韩所面临的历史问题困境,主要在于日本对于韩国慰安妇的态度认知问题。日韩双方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方面,韩国要求日本提出“能够为受害者和韩国民众所接受的解决方案”,要求日本首相安倍亲自承认政府曾参与动员慰安妇这一“错误”并道歉,并强调要一改过去民间捐款的形式,由政府拨款向原慰安妇提供资金援助。另一方面,日本有关官员在接受日本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要求韩方提出解决方案,并表示“主动权在韩国手中”,同时,日本还要求韩国停止使用“性奴隶”的话语表达,并承诺对慰安妇这一问题不再重提。2015年12月28日,日韩两国就慰安妇问题举行外长级会谈并达成基本协议,日本政府承认日方在慰安妇问题上负有责任,同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慰安妇受害人表示诚挚道歉和反省”。但韩国很多民众和社会团体认为日本对“慰安妇”道歉中所提到的责任不是“法律上的”而是“道义上的”,同时对日本对慰安妇赔款以“基金出资”的方式,而不是“国家赔款”的方式进行抗议。所以,“慰安妇”问题在日后依旧会成为困扰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朝鲜核问题扰乱东北亚局势

到目前为止,朝鲜已经进行了四次核试验,分别是2006、2009、2013和2016年,每次朝鲜核试验前后不仅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而且整个东北亚局势也非常紧张。朝鲜之所以热衷搞核武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美国对朝鲜的敌视政策,历史上美国对有核国家的忌惮“鼓舞”了朝鲜;二是想借助核武器缩小与韩国的战略差距,在半岛统一上占据优势;三是借助核武器制约周边大国,提升朝鲜在东北亚地区地位。但是朝鲜拥有和研发核武器对它自身和地区局势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一是朝鲜经济情况堪忧,如果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核研发上,朝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会继续滞后或恶化;二是朝核问题会成为美国干涉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 “借口”。这次朝鲜核试验刚刚发生,美国就立即派战机来到韩国,履行军事同盟国义务,这让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但是目前专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因诸多原因无法正常进行,朝核问题能否像伊核问题一样和平解决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稳定。

(四)区域安全机制中的“去中国化”态势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倡导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承担东北亚地区的政治责任,发挥大国影响力,在维护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日本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实施去中国化的战略。例如:日本在国际上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的崛起会对世界经济、军事、环境造成威胁,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日本右翼在国际上的不理解、不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刺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在日本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背后,还有美国的频繁动作,旨在继重返亚洲战略之后,进一步以“去中国化”来削弱、丑化和颠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破坏东北亚区域的安全机制。早在2010年,美国煞费苦心地炮制了各种“中国问题”,在价值观、军事、经济等问题上频频发难。特别针对中国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引发的中国军力上升,以“不确定性”为抓手大做文章,并且明确地向东盟、日韩等国反复强调美国综合实力,旨在实现其重返亚洲的战略输出。奥巴马政府对美俄关系进行重启,借此打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原有的均势,进行战略格局重组。基于此,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高调介入,并且以“国家利益”的噱头,声称美国对南中国海享有主权与利益;美国在对待中国黄海军演问题上,也采取了派出航母的强硬态度,并声称对由中国划定的航行水域,美国坚决持否认态度。

二、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出路

(一)构建新的安全格局

目前,从东北亚面临的安全治理困境看,仅仅靠美国、俄罗斯抑或是中国单一的大国发声或是大国话语模式,都无法为东北亚安全秩序持久而稳定奠基,这也造成东北亚的安全秩序呈现出“规范真空”的困局。但值得指出的是,在整个东北亚安全局势的困局中,以朝鲜为代表的个别国家,不仅开始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自主安全,而且以一种参与的姿态,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秩序产生影响,这也为建立新的安全格局提供了新的血液和制衡力量。例如:2014年朝鲜对韩国的挑衅事件,就是这一新变化的折射。如果以基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分析东北亚各国的互动和参与,就可以看出,虽然其中内含着地区冲突的隐患,但并不是新一轮冷战的开始,更不会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定时炸弹。相反,东北亚安全局势可能会呈现出“热和平”的态势。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在上述新变化中顺势而为,超越过去基于双边合作的“传统”外交关系,致力于为地区做出贡献、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在全方位发展的过程中巩固信任关系,适时提出了新型大国外交战略、周边外交战略等外交策略,得到了东北亚地区各国的拥护,为构建东北亚安全新格局坚定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现有安全机制

透过东北亚安全治理的复杂幻象,我们可以发现,东北亚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区域,各国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和依赖性都在日益加深,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亚各国的安全合作和政治信任却没有得到有效推动,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从本质上看,这源于冷战后的消极影响,还与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历史嬗变有关。虽然这一矛盾无法在短期内化解,但并不妨碍东北亚各国将其纳入到重要议题,尝试寻求解决悖论的应对之道。为此,必须要对现有安全机制进行不断完善,使东北亚各国均以平等参与区域安全治理的主体,以双边对话、多边对话等形式,积极富有建设性地参与到完善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的现实任务中来。

鉴于目前东北亚问题的历史根源,要完善现有安全机制的着眼点,不在于国家能力或国民意志,而在于历史认知。对于这一问题,避而不谈或是矢口否认,显然不能解决矛盾,反而将使现有矛盾进一步激化。对此,东北亚国家应当借鉴二战后欧洲国家组建欧共体的经验,共同致力谋求共同体意识。例如:韩国提出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虽然此构想目前处于萌芽发展期,但是其会采取由易到难的路径来加以实施,就是从解决软性安全问题切入,过渡到解决硬性安全问题。这对于解决东北亚安全治理中的双边乃至多边外交的僵持局面可谓是一个新的亮点与尝试。

(三)关注非传统安全

冷战后时代,世界安全局势转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能源、环境、社会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日益深远的国际影响力,而原本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传统安全,却呈现出相对下降的态势。这些非传统安全涵盖了经济安全、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恐怖袭击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

相对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的突出特征就是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这也为各国展开非传统安全合作注入了合作因子。虽然从整体看,东北亚地区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解决问题所需的制度供给远远不足,但是,由于东北亚各国的利益相关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联性,东北亚各国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步伐日趋加快并富有成效。例如:在东北亚经济安全方面,东北亚地区启动了“10+3”举措,有效地应对了新一轮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行的负面冲击;在能源方面,2004年6月22日,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通过了《青岛倡议》,标志着东北亚各国已开始以多边合作,把区域能源安全合作上升为重要议题;在环境安全方面,还有待超越“能力国家”的局限,切实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继续将环境安全合作从会晤的概念以及信息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在社会安全方面,要继续围绕反对恐怖主义,以及流行疾病防控与抗击上做文章,切实提升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的层次,特别是制度化水平,共同编织未来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的合作框架。

责任编辑/韩 芳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非传统东北亚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慢、轻、微、精”,做传统行业的非传统企业……何丹妮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地方议会交流之旅——关于参加第七届东北亚地区地方议会议长论坛并访问韩国忠清南道的报告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