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生态建设与居民幸福感关联研究

2016-04-25 01:41周寅飞
市场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扬州市生态化扬州

周寅飞,董 薇

扬州生态建设与居民幸福感关联研究

周寅飞,董 薇

文章采用走访、问卷、采访等方式,对扬州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结合居民幸福感的评价体系指标及相关实证分析找出扬州城市生态化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影响关联度。为扬州市的生态化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扬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扬州;生态建设;幸福感

一、研究背景

(一)背景及意义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的推进,使得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社会机制和人的思想观念得以更新,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2013年出台《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计划用七年时间打造一个生态安全可靠、生态文化先进、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人居优美、生态制度完善的宜居城市。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已经成为扬州市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今后任务。可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居民幸福感很难令人满意,加强城市生态化建设对减少城市化危机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扬州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Wanner Wilson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文中,首次定义幸福是实现个体的价值观及生活满意度。我国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感的度量,在中国知网上以“幸福感”为关键词可以搜到从1996~2000年共25篇,2001~2006年共249篇文章,特别是近五年,相关文献激增,达1690条。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后,居民对幸福感的需求就会逐渐增加。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对居民幸福感指数的研究,国外要大大超前于国内,国外学者在心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众多领域都进行了幸福感的研究。从研究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容上看,大部分学者着力于生态化城市建设进程和生态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而国内将两者相结合,研究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居民幸福感的关联度的文献则相对较少。

二、研究内容

(一)问卷调查情况

1.问卷基本情况说明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5%。

上图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中男性占28人,女性占52人,其中30岁以下37人,30岁以上的43人。

图1 背调查人员性别、年龄分布

2.问卷反映扬州居民幸福感情况说明

上图显示扬州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7%,其中非常幸福占23.7%,比较幸福占51.2%,感觉不幸福的占26.3%,其中一般占17.5%,不太幸福占7.6%。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本科以下学历中,感觉自己不幸福的占32.65%,本科及以上学历中不幸福的占10.34%。学历越高不幸福感越低。月可支配收入越高,居民幸福感越强。1000以下的居民感觉自己幸福的占65.2%,1000~3500的占77.4%,3500~5500幸福的占80%,5500以上收入的人100%感觉自己幸福。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性别、受教育程度、月可支配收入等都是影响扬州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3.影响扬州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扬州居民认为居住环境、收入水平、工作学业压力、社会安全等也是影响生活幸福的“压力”来源。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扬州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从简单的关心家庭生活到更加关注社会环境,扬州居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扬州居民认为最有可能增加自己幸福感的因素是舒适的生态环境,其次才是稳定的收入、安定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4.扬州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看法

对于是否同意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写问卷的扬州居民中有72人同意,仅有1人不同意。数据显示,扬州居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生态环境。

上图显示居民对扬州市目前的生态环境满意的占71.3%,其中非常满意占17%,满意的占53%;感觉不太满意的占29.7%,其中觉得有待改善的占24%,不满意的占6%。

(二)扬州城市生态化与居民幸福感关联度

扬州市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城市定位为“对外辐射能力强、协调发展”的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2003年扬州市人大通过了《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扬州生态市建设提上日程。扬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扬州市的生态状况,《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扬州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科学地评价扬州城市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对城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扬州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必须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描述。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繁多,如何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大量的表现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因素中进行高度抽象、概括,抓住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发展性、重点突出原则,择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2.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因素

在扬州城市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指标体系中,涵盖了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子系统指标反映了城市区域内自然生态水平,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景观建设,城市面貌等。经济因素子系统指标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数额,产业发展结构等。社会因素子系统指标反映了城市整体文明和文化程度,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城市的人口状况,就业失业率,医疗教育水平等。

三、扬州市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一)开展生态教育宣传,大力普及生态文明意识

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建议扬州市政府可以从多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1.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党政干部培训体系中,公务员任职培训应当安排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重视生态文明课堂教育,把生态知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实践与主题教育活动。

3.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内容,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向农村传播。

(二)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依据扬州的地形地貌及生态基础,规划形成南部长江河流江岸型横向生态安全防护带,中部沿京杭运河及邵伯湖、高邮湖形成的纵向水系生态安全防护带,西部丘陵山地生态安全防护带,东北部里下河农业、水系复合生态安全防护带,中部农业基质型生态安全防护带。着力强化生态保障空间维护,严禁一切与主导生态功能不一致的开发建设活动,进一步形成扬州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三)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

以国际化为引领,以市场为推动,传承沿江、沿河、沿路发展的总体框架,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园区、主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等区域,着力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共建共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层次提升,逐步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结构。

(四)传承扬州历史文化,打造扬州名城的文化标志

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荟萃,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在城市建设中要时刻体现扬州历史人文特色,弘扬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的优秀传统。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地方特色生态文化。建设扬州生态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与周边经济、文化区域互补,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环境独佳、功能齐全的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心。

四、结束语

2013年11月扬州市政府出台的《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已经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未来七年的总体规划目标,扬州将以优质的产业生态服务、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悠久的人文生态传统为特征,促进传统经济向开放型循环经济、互补型共生经济和规模型网络经济转型,不断探索苏中经济跨越式腾飞的新模式,将扬州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居住环境优美,居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

[1]Wanner Wilson,Rotter J 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

[2]宋丽娜,Simon Appleton.对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04).

[3]戚雪枫.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4]鲁元平,王韬.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05).

周寅飞,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化工设计及城市规划;

董薇,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及财务管理。

F127

A

1008-4428(2016)12-71-03

本文为2016年扬州市社科重点课题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skl26).

猜你喜欢
扬州市生态化扬州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南朝古道场 淮东第一观——记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