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途径探索

2016-04-27 07:10肖中琼邓听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职业发展青年教师

肖中琼 邓听

摘 要: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在职场适应期、快速发展期的发展需求,从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组织发展四个维度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部分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归纳梳理,最终提出了在综合改革背景下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综合改革;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调研时发出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员令,指明了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改革全过程,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能否培养出一支思想过硬、道德高尚、勇于创新、教育科研等专业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队伍,成为高校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环节。

本文选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三年来的青年拔尖人才作为高水平青年教师样本,选取学校外国语学院40岁以下教师作为普通青年教师样本,对比分析不同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以及各自面临的问题,并最终力求寻找适合不同类型教师发展的综合培养机制。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多维度分析

按照职业发展理论,青年教师一般处于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职场适应期和快速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青年教师需要教学、专业、个人、组织等多维度的成长和发展。

1.职场适应期的发展需求

初入职场,青年教师需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职场适应期一般需2年~3年。教学方面:青年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准备开设的课程;专业方面:青年教师需要寻找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参加学术交流,申报科研项目并公开发表论文等;个人方面:青年教师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解决个人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提升应用型外语能力等;组织方面:青年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融入系部或各类团队及协会等,了解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和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等。

2.快速成长期的发展需求

进入快速成长期的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研究,指导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方面:需要参加国际会议、明确科研发展方向、加入学术群体、申请高级别科研项目、参加国际访学研究并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等;个人方面: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人际沟通等、参加志愿、实践等社会活动外,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协调时间照顾家庭;组织方面:青年教师希望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工作中,渴望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困境面面观

1.教学任务重,教学效果需要提高

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普遍承担了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工作,普通青年教师也均承担了本科甚至硕士课程。大部分青年教师认同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存在少部分教师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但就课堂教学能力而言,因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技能训练,青年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效果评估、教材把控、重难点识辨、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技巧应用、学生需求分析、师生互动设计等教学领域的技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学校越来越重视他们的在职培训,但部分青年教师认为现有的师资培训在培训质量和培训体系上还存在不足,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希望学校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为其创造更多培训交流的机会。

2.专业发展水平不一,呈现两极分化

通过对学校12名青年拔尖人才的三年聘期考核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青年拔尖人才相对其他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12人全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或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聘期内平均发表高水平论文(被SCI、EI收录)8.5篇,远高于学校目前享受与拔尖人才岗位同等待遇的教授四级岗的论文考核指标;共参加46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31次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每人聘期内平均参加4.2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虽然青年拔尖人才在专业发展上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如何把自己海外学习的专业优势与中国本土国情结合等问题。普通青年教师面临更大的专业发展困境:随着新入职教师学历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入职十年以内的青年讲师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上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3.自我提升需求大,渴望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

学校青年教师普遍爱岗、敬业,愿意为之付出并有崇高的追求,但也有着巨大的个人发展压力:入校早、学历层次低的讲师职称晋升空间有限,因入职初期适逢学校快速发展期,教学工作量大,错过了个人学历提升和专业深造的最佳时期。目前,这部分教师虽然是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但现在不得不顶着巨大的教学和生活压力,重新开始科研定位、学历提升、出国研修等进修任务,以争取职业发展空间。学校青年教师总体上进心强,渴望入主流,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所在院系人际关系和谐,自己能够参与到院系管理工作中。

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探索

1.搭建丰富的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平台

通过提供网络、面授课程,让青年教师能够接受成体系的教育教学培训。组织教学沙龙,邀请教学名师与他们分享教学心得;各专业、教研室、教学科研团队结合其专业发展方向给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帮助他们较快度过职场适应期;鼓励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年作一次学术交流报告或者教育教学方法研讨,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2.强化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

通过班主任制度、本科导师制度让青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以外亲密接触;通过带队社会实践团队,让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社会、了解世情民情;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让青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引领学生步入科研殿堂。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科研评价、帮扶、激励体系

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通过建立学生中期评教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监督,学校还聘请退休优秀教师组成教学专家组,深入课堂,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学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专门设立了“基础学科研究基金”与“前瞻导向项目基金”等学术发展基金项目,激励青年教师投身科研。

4.加大学科协同建设和青年教师日常交流力度

为了更好发挥青年拔尖人才 “头羊”效应,学校鼓励青年拔尖人才岗的青年教师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多为普通青年教师提供思路和发挥作用;普通青年教师多年来在教学和教书育人工作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也要多与青年拔尖人才岗教师分享,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提高。

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科研项目“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师思想和职业发展状况调研分析”(项目编号:2014B1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颖.大学教师发展需求的差异研究综述—基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2015(16):6-13.

[2]刘慧珍,洪成文.高校教师发展:教师需求与政策支持—基于实证调查的政策适切性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1):63-67.

[3]鲁烨.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段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38-42.

[4]王小平,于向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及其培养机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1):24-28.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陈 栓]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职业发展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