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黄链霉菌(AMCC 400001)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6-05-05 11:56王友平朱金英张书良郭建军高春华山东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53015
长江蔬菜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品质番茄

王友平,朱金英,张书良,郭建军,高春华(山东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53015)



细黄链霉菌(AMCC 400001)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友平,朱金英,张书良,郭建军,高春华
(山东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53015)

摘要:将细黄链霉菌(AMCC 400001)添加到绿源有机肥中,制成不同生物菌剂含量的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在温室番茄上,同时以单施绿源有机肥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黄链霉菌菌剂用量为30 kg/hm2时,可有效促进番茄生长,显著改善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细黄链霉菌;番茄;生长;品质

王友平(1977_),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栽培与育种工作,E_mai1:wyp312@126.com

朱金英(1976_),女,通信作者,农业推广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组织培养及生物技术研究,电话:13793498243,

E_mai1:zhujinying@126.com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建立,化肥施用过量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产品质量的需求与传统化肥的矛盾,亟需新型绿色肥料来解决,而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为解决这个矛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1]。微生物肥料(Microbia1ferti1izer),又称生物肥料(Bioferti1izer)、菌肥、接种剂(Microbia1inocu1ant),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作为农作物特定肥料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微生物种类是其中的核心,决定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5406放线菌,经鉴定该菌株为细黄链霉菌乳糖变种,能够促进小麦、蔬菜、烟草、人参等多种大田和经济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并具有一定抗病、驱虫作用[3~6]。微生物肥料与化肥、有机肥料的科学配合使用,能够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缓解并逐步解决单独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7,8]。通过连续2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对细黄链霉菌(AMCC 400001)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在番茄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12月至翌年6月和2013年12月至翌年1月2个生长季在山东陵县丁庄乡小庄番茄日光温室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荷兰8号,供试微生物菌剂为细黄链霉菌,由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提供,菌剂浓度为5×109cfu/g(50亿/g)。供试有机肥为绿源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N+P2O5+K2O≥5%),供试大棚土壤含有机质10.5 g/kg、全氮62.7 g/kg、速效磷12.9 mg/kg、速效钾(K2O)89.9 mg/kg,pH值7.61。

1.2试验方法

试验根据有机肥中添加的细黄链霉菌菌剂的有效活菌数量设置4个浓度,分别为0、1.5×1012、1.5×1013、1.5×1014cfu/hm2,对应的用量即为0(CK)、0.3(T_1)、3(T_2)、30(T_3)kg/hm2,对照(CK)为常规施肥,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各处理有机肥用量均为1 500 kg/hm2,均作基肥于整地后定植前施入。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每个小区施入调配好的生物肥3 kg,小区间定植沟侧壁用塑料薄膜与周围土壤隔开,防止处理间肥水侧渗相互影响。试验地结合翻地全层均匀基施农家土杂肥10 m3/hm2、鸡粪150 m3/hm2、复合肥(N_P2O5_K2O= 15_15_15)2 000 kg/hm2。12月10日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健壮苗统一定植,大行行距80 cm,小行行距50 cm,株距30 cm,种植密度51 300株/hm2,翌年6 月30日拉秧。其他追肥、灌溉及田间管理等条件均一致,番茄用2,4_D点花,不疏花疏果,保留到5穗果后打顶。

1.3项目测定

①生长性状在番茄生育期内定垄定株连续测量株高、茎粗,统计叶片数量,自定植后15 d起,每隔15 d调查1次,共调查4次,每个处理调查10株;定植后40 d从各处理随机选取番茄植株5株,称量其地上部及根部鲜质量,用直尺测定其主根长,统计根条数,采用排水法测根系体积,烘干称质量法测根系与地上部干质量等。

②经济性状定垄定株,每个处理取10株调查单株坐果数、平均单果质量。每次按小区测量收获果实质量(精确到1 g),最后统一折算为每1 hm2产量。

③商品性状盛果期每个处理随机采取第2穗成熟度一致、大小均一的3个商品果,采用2,6_二氯淀粉法测定VC含量[9]、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10]、手持折光仪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1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红素含量[12]、水杨酸法测定硝酸盐含量[13]。

图1 不同细黄链霉菌处理对番茄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图2 不同细黄链霉菌处理对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1.4数据分析

使用Exce1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作图,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表1 细黄链霉菌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图3 不同细黄链霉菌菌剂用量的番茄根系形态(6月14日取样)

图4 不同细黄链霉菌处理对番茄茎叶干、鲜质量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对番茄株高与茎粗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处理的株高均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定植15 d内,株高增幅较小;定植15~45 d,生长加速,株高增幅大;定植45 d后,增幅减缓。

细黄链霉菌菌剂对番茄植株茎粗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施用后各处理番茄植株茎粗均大于CK;各菌剂处理与CK均差异极显著。定植15 d内,各处理茎粗与株高变化趋势一致。定植15~60 d内,生物菌剂处理茎粗增加明显;T_2茎粗增长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较CK茎粗高21.62%,T_1与T_3处理也较CK茎粗差异极显著,分别较CK茎粗高13.69%和13.30%。

表2 不同细黄链霉菌处理对番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2对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由图2可知,细黄链霉菌菌剂对番茄叶片数均存在一定影响。定植15 d,细黄链霉菌菌剂处理的植株叶片数均多于CK,T_2处理的叶片数最多,显著多于其他处理。随定植时间增加,不同处理间番茄叶片数的差异加大,定植60 d,T_2处理的叶片数最多,为123.56片/株,显著多于其他处理,T_1 和T_3的叶片数显著高于CK。

2.3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细黄链霉菌菌剂处理的番茄植株的根长、侧根数量、根体积、根干鲜质量等均优于CK,其中,以T_2处理的根系生长最壮。由图3可看出,CK根系稀少且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而3个菌剂处理的根系数量多且长,说明根系入土较深,表明细黄链霉菌可以疏松土壤,促进番茄根系向深层土壤扩展。

2.4对番茄茎叶干、鲜质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细黄链霉菌菌剂处理的地上部干、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T_2处理的最大,其地上部干、鲜质量分别较对照高23.8%和33.2%。

2.5对番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细黄链霉菌不同用量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番茄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和产量。细黄链霉菌不同用量处理之间,以T_2增产效果最优,高达176 781.48 kg/hm2,较对照增产10.1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_1和T_3也与CK差异极显著,分别较对照增产9.71%和7.80%。

2.6对番茄营养品质的影响

表3 不同细黄链霉菌处理对番茄营养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细黄链霉菌菌剂处理的番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而可滴定酸、硝酸盐含量极显著低于CK。综合各品质指标,以T_2最优,其VC含量为312.6 mg/kg,可溶性糖为4.42%,可溶性固形物为5.3%,番茄红素为28.88 μg/g,分别比CK高14.4%、9.1%、10.4%、23.7%,其可滴定酸与硝酸盐含量分别较CK低19.3%和31.5%。

3 讨论与结论

细黄链霉菌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其菌体本身及产生的抗菌物质在控制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郭建军等[14]研究表明,细黄链霉菌菌剂对油菜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李宾等[15]研究表明,J_32细黄链霉菌是草莓抗重茬菌剂的生产菌株。

细黄链霉菌与有机肥按不同配比配合施用,均能够促进番茄植株地上部及根系茁壮生长,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并显著改善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在鲁西北试验条件下,细黄链霉菌施用量为30 kg/hm2(有效活菌数量用量1.5×1013cfu/hm2)时,对番茄的促生效果显著。

有机肥富含有机物质,肥效长,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微生物组成,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提高农产品风味与品质。但是有机肥的肥效较慢,需大量施入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利用细黄链霉菌与有机肥及化肥配合施用,既满足了番茄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需求,又克服了有机肥肥效慢的缺点,番茄的生理指标和经济学指标显著优于单施化肥,显著增加了设施番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崔亚青,王素华,等.我国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生物技术世界,2015(8):235_237.

[2]葛诚.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其产业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马李云.使用“5406”菌肥增强农业后劲——对石河子种植业开发的思考[J].石河子科技,2000(3):8_9.

[4]李智.5406抗生菌肥特性及使用方法[J].生物加工过程,2003,11(2):50_52.

[5]孙大鹏.重新认识5406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潜力[J].甘肃农业科技,1988(9):34_36.

[6]郭玉林.“5406”菌肥促使人参增产的肥效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85,10(2):55_57.

[7]孟瑶,徐凤花,孟庆有,等.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76_283.

[8]靳康荣,金芳.化肥减量生物肥增施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15(3):13_16.

[7]居立梅,徐广辉,高凤云,等.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番茄上的使用效果研究[J].长江蔬菜,2013(8):48_50.

[8]郝建军,刘延吉.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赵世杰,刘华山,董新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李毅琳,胡敏予,瞿树林,等.番茄红素简便测定方法的应用与分析[J].食品科学,2007(3):268_270.

[11]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郭建军,张永江,丁方军,等.细黄链霉菌(AMCC 400001)对油菜促生作用研究[J].长江蔬菜,2013(24):58_61.

[15]李宾,赵从波,罗同阳.细黄链霉菌抑制草莓重茬病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113_114.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treptomyces-microflavus (AMCC 400001)on Tomato in Greenhouse

WANG Youping, ZHU Jinying, ZHANG Shu1iang, GUO Jianjun, GAO Chunhua
(De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dong 253015)

Abstract:Lvyuan organic ferti1izer was used to produce bio_organic ferti1izer by adding Streptomyces_microf1avus (AMCC 400001), and is made into different bio1ogica1 agents contents of bio_organic ferti1izer, we app1ied it to tomato in greenhouse as base ferti1izer, with sing1e 1vyuan bio_organic ferti1izer as contro1,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n growth, qua1ity, yie1d of tomato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bio_organic ferti1izer.The resu1ts showed that app1ying the bio_organic ferti1izer (Streptomyces_microf1avus's amount at 30 kg/hm2)effective1y promoted the growth of tomato and significant1y improved the nutritiona1 qua1ity of tomato fruit.

Key words:Bio_organic ferti1izer;Streptomyces_microf1avus;Tomato;Growth;Qua1ity

收稿日期:2015_07_14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1B01);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2012ZHZX1A0409);德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DOI:10.3865/j.issn.1001_3547.2016.02.025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_3547(2016)02_0064_04

猜你喜欢
生物有机肥品质番茄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化感物质降解生物有机肥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研究
中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以牛粪为主原料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研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