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青龙古镇

2016-05-09 09:34吴文奇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方砖游历青龙

吴文奇

三晋大地文化源远流长,遍地开花。不必说“三绝”声名远播的晋祠,不必说文笔双峰独树的双塔寺,也不必说诠释了晋商精神的乔家、王家、常家大院,更不必说留下傅山书法气节神韵的碑林公园,单是位于太原尖草坪区与阳曲县交界处的青龙古镇,就值得你徜徉其间。

春节期间,当如织游人拥挤于名山大川、水乡小镇之际,舍远求近,远离宫廷阁楼的尊贵、庄园文化的繁华、人潮人海的喧闹,中午时分,躲进开发未完成的青龙古镇,在古镇的宁静中闲庭信步,也别有一番风味。

也许是远离都市的原因罢,蓝色洗净了整个古镇的天空,纯得没有一点杂质。甚至远空的边上,在天地交接之处,如一块被反复浸洗至柔软干净的百姓布衣泛着白。虽已陈旧却干干净净,净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污垢。站在真武阁远眺,但见一面面灰色的墙壁、一道道灰色的屋瓦、一块块灰色的方砖。土黄色的土山点缀以稀稀拉拉的游人,宛如一个遗世独立的小世界。走在路上,随眼望去,可见龙王庙、文昌庙、灯山楼、将军祠,杂以黄砖盖就的当地居民的院门,黄土夯实的土墙,红底金字的春联贴在黑色的大铁门上。偶然会看到一两个散步的居民,或是深蓝色土布上衣,黑裤黑帽的老者,迈着缓慢的步子,踽踽而行登上台阶,诉说着古镇的历史;或是端一海碗的农村青年,匆匆走向兜售土特产的自家小摊。

沿着方砖路深入小镇,农耕文化博物馆、工农兵礼堂、陕甘宁边保处、地道军事体验区一一映入眼帘,周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分裂”“镇压敌探,肃清汉奸”的宣传标语,记录了世事的变迁。安民诊所、陶老四布店、恒泰成衣店、胭脂坊、马蒂斯照相馆、丰盛钱庄、“正宗魔芋擦擦”“钱钱饭”,再现了多年前古镇街道上车马如织,叫卖之声不绝于耳的繁华。

冬日的古镇,是那样的安静。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方砖青瓦铸就的历史民居和黄砖黄土建造的现代民房。安静的屋舍之间,不时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叫声,活画出陶渊明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的悠闲场景。零散的游人之间,飘来富有阳曲韵味的方言土语,可以看出,来游览的游客还是以阳曲本地居民为多。路旁的小贩都是小镇居民,在售卖自家做的豆腐、酱猪蹄。与外面商贩不同的是,颇显业余的小贩们悠闲地看着游客,也不大声吆喝,有人上前询问才回答,很有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看到儿时吃过的酸枣面,我们上前询问,一位红脸膛妇女拿起一大块让我品尝,我小心翼翼地打算掰下一点,妇女笑呵呵地说道:“都吃了也行,不买也行,咱又不强买强卖。”笑得是那样的淳朴,让人觉得所有的担心都显得与古镇格格不入。冬日的暖阳照下来,身上好暖和。

参观与游历的区别就在于,参观用眼,游历用心。青龙古镇并不大,说是“镇”,其实感觉更像是一个村庄。流连古镇,人仿佛入定一般,开始回首往事,进而思考人存在的意义,思索追求的方向。

佛教中的禅宗讲究一个“悟”字,许多佛家大师在尘世中游历感悟,获得启示。佛教中果业的品阶境界不同,以行善利于自己的修业为目的,证得罗汉果位;以行善利己利人为目的,证得菩萨果位;行善不仅利己利人且忘却此事,不以为意,证得佛陀果位,这与道家讲究的无功无名的主张不谋而合。青龙古镇无形间给浮躁的人心提供了一个入定的环境,让习惯了忙碌的人停下来,在安静中听一听,想一想。宁静方能致远,繁华的社会需要内心的宁静,宁静方能让浮躁的心沉下来。人需要在游历中问己,问心,才能不忘初心,不在繁忙琐碎的生活中迷失本心。这是意外所得。

青龙古镇,极为难得的是历史民居与现实住房和谐的共存。让人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又能感受到古镇生活的延续。方砖青瓦讲述了历史的悠久,黄土小院延续了古镇的生活。我想,文化的传承在于,古老文化不仅需要我们去还原,更要传承、发扬和创新,这样才不会一昧泥古而故步自封。西藏有一位活佛木雅曲吉建才,既是寺庙的活佛,又是现代建筑学家,同时还是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的专家。在传道中关注藏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僧人、百姓的爱戴。可见,文化、信仰和世俗生活一点也不矛盾。

青龙镇,静静地立于三晋大地上,如一位衣袂飘飘的隐士,不与朝堂名士争列,不与世俗之人争宠,不盲目去追求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静看风起云涌云卷云舒。

临走之际,回首望去,在金色的暖阳之下,土黄的枯草之上,一条小白狗慵懒地躺在草地上打着盹,下巴枕在前爪上,两眼迷离,打着哈欠,睡得很是香甜。

猜你喜欢
方砖游历青龙
思路不同 方法不同
比院子的大小
少林功夫拳(三)
小青龙说“角”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蚂蚁帝国游历记
游历阳光西班牙
一场游历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