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禅宗交流中的画僧牧溪研究

2016-05-10 07:41苏莉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八景潇湘禅宗

1 “画道大恩人”——牧溪

南宋时期,中国水墨画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的交流大量被传入日本,随着禅宗的发展,特别是禅宗风格的水墨画在日本开始广泛流行。当时在日本流传的中国绘画多数是以夏珪、梁楷、马远、牧溪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亦或是禅僧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影响着包括同时期的镰仓时代以及后来的室町时期的整个日本中世文化,对于中世文化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水墨画开始盛行到达到顶峰的室町时期,甚至安土桃山时期,以这些人物的作品为首的中国宋元水墨画所起的作用都贯穿始终,被广泛研习。特别是被日本人视作“画道大恩人”的牧溪法常的影响力已是有目共睹。牧溪是中国四川籍僧人,后为江浙径山寺蜀僧无准师范法嗣。擅长水墨画,其画作尤其在日本受到了最高的评价,被广泛的流传、收藏,得到了日本画坛的高度接受和借鉴,对于日本水墨画风潮的引起、日本水墨画风格的形成起着典范式的作用。日本五岛美术馆牧溪画展览会之际,小川充裕先生的演讲中提到,牧溪确实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大画家。从禅宗绘画题材中传统的道释画障屏,到花卉杂画长卷,再到宋代至清代中期一贯作为水墨画中心的山水画,牧溪画作题材全面,技法卓越。不仅是牧溪所在的宋末元初,乃至整个中国绘画史,他都可以被称作大画家。现在需要强调的并不是牧溪在日本被称颂为画道大恩人,而是对在中国绘画史中不可或缺的本质性的历史地位的新认识......。但是就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从中国文献记载方面来看,在故土的中国,他得到的评价却非常普通,即便是出现在文献资料、画论中,也多是寥寥数语的介绍而已。

2 牧溪主要作品及在日本的影响

本节从影响较大的牧溪画中选出《猿图》和《潇湘八景》简要论述。

2.1 《猿图》

《猿图》中,一对母子猿相互依偎坐在干枯又苍劲的松树枝上,向前定定地凝视着远方。本图以对角线的构图方式,将中心集中在中央的母子猿上。用浓墨擦画出浓密又显蓬松的猿毛,飞白的部分显出猿毛的硬质。猿的脸部留白,集中的五官则用浓墨点画,浓黑的双眼向前凝视,尽显了猿形象逼真的神情和姿态。同时,用飞白的画法画出从右下方向左上方延伸的枯松枝干部和松叶的苍劲,也打破了画面整体的单调。牧溪的《猿图》在日本画坛享誉颇高,“牧溪猿”成为了许多画家描绘猿的范本。特别是活跃于安土桃山时期的画家长谷川等伯,模仿牧溪的《猿图》作出《枯木猿猴图》。行武田恒夫所编的《原色日本的美术》中对于《枯木猿猴图》有这样评述:

一只猿猴在冬季干枯的树枝上嬉戏。草笔简画的粗枝干作为对角线斜于图中,一端添了几笔竹叶......私淑于牧溪、试图掌握真正的水墨画技法的等伯,可以说通过本图完完全全地展示出了他的成果。

关于等伯的另一幅猿图《猿猴捉月图》也得到了类似评述:

等伯从大和绘出发,学习雪舟,后来着手学习宋元水墨画,特别是模仿学习牧溪,等伯在着色画方面也极具匠心,以精湛的画技描绘了智积障屏画等,但是,其真正的绘画本领还是见于水墨画之中。

除等伯之外,“牧溪猿”的追随者还有安土桃山时代将军家的御用画师、当时画坛主流狩野派的画家。作为将军家御用画师,能够直接接触将军所藏的书画艺术品,狩野派的画题中有许多与“牧溪猿”相通的作品也不足为怪。本文对于狩野派的猿图不作列举。总之,“牧溪猿”出现之前的日本绘画中,关于猿的画题并不多见,自牧溪的猿图被流传以来,各大画派开始效仿学习,猿图成为了日本水墨画中重要的一种题材。

2.2 《潇湘八景》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现存日本仅有七幅,即:远浦归帆图·烟寺晚钟图·渔村夕照图·平沙落雁图·江天暮雪图·洞庭秋月图·潇湘夜雨图。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均为纸本墨画,巧妙地利用水墨的浓淡也余白的技法,以柔和的笔法描绘了潇湘地区景象。少用线描、多用水墨余白,将潇湘地区云雾缭绕、水汽蒸腾的景象印于纸上。随笔点墨而成的渔船、雁影、树枝、屋脊,仿佛在江天一色中若隐若现。

整幅的潇湘八景,都体现着一种“枯淡山野”的深远意境,透视着玄幻朦胧的神秘之感。这种审美情趣正为纤细敏感的日本人接受。所以在潇湘八景图传入日本后,被众多日本画家模仿描绘。如当时狩野派的狩野荣川院也同样绘制了纸本墨画的潇湘八景图,现今藏于东京根津美术馆。潇湘八景被追求的并不只是“枯淡山野”的风景,更是描绘这种风景所用的“余白”技巧。特别是长谷川等伯绘制的被视为国宝水墨画的《松林图屏风》,虽未涉及潇湘八景所绘景物,但是被认为模仿牧溪的潇湘八景图技法,在画面中大量留有余白,以简洁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将轻雾弥漫的幽深松林景象呈现出来。

无论是史料的记载频率,还是记录者对于画作的高下评判,还是画作被模仿的广泛程度,在日本水墨画隆盛的室町时期甚至包括镰仓时期和安土桃山时期在内的中世,牧溪所占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均可见一斑。

3 牧溪研究的意义

日本中世禅宗文化的发展,激起了在绘画艺术方面汉画的勃兴。日本的汉画主要是指以墨色浓淡和笔势为表现手法的水墨画,以及用水墨画的绘画技法绘制的淡彩甚至重彩着色画。朴素的水墨色,却表现着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可以说达到了禅宗追求的“无”“有”相生的境地。随着中日禅宗的交流,牧溪画被视作禅宗艺术、中国艺术文化的代表为日本禅宗、画僧、画家、统治者等追求。牧溪画追求的的枯淡清雅、空寂幽玄也正与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相契合,渗透到日本人艺术文化精神当中。从这一事实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日本古来对于异文化的摄取和吸收的态度。牧溪研究,不仅仅是禅宗交流史或是日本美术史研究中需要的部分,也是反映日本异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同时,也使牧溪在中国绘画史、中国禅宗文化方面的价值得到重新评价的机会。中日禅宗交流中的牧溪研究,不仅是对于中日禅宗交流中牧溪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力的研究,也是挖掘牧溪作为画家本身价值的一项研究。

注释

[1]《牧溪——憧憬的水墨画》(图录)五岛美术馆 平成八年(1996年)10月

[2]藏于京都妙心寺龙泉庵

[3]行武田恒夫 《原色日本的美术 13 障屏画》小学馆 1974年 P113,原文为“冬枯れの樹枝に一匹の猿がたわむれる。藁筆様によるあらい筆致で、対角線的に巨幹を描き下ろし、竹葉の一端をそえている......牧渓に私淑し、本格的な水墨の技法を学びとろうとした等伯が、本図によって、その成果を端的にしめしたといえなくはない”

[4]藏于京都南禅寺金地院

[5]雪舟(1420-1506),室町时代的画僧,全名雪舟等杨,曾于京都相国寺修行,并学习绘画技法。

[6]太田博太郎·松下隆章·田中正大 《原色日本的美术 10 禅寺和石庭》小学馆 1980年 P41原文“等伯は大和絵から出発して雪舟を学び、さらに宋元の水墨画に手を染め、特に牧渓に私淑した画家であり、著色画においても智積障壁画等に大手腕を発揮したが、その本領はやはり水墨画にあったと考えられる。”

[7]潇湘地区,主要指中国广西省发源的湘水喝潇水流经的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如记载中国古代神话、传记的《山海经》中所记:“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其中“澧”和“沅”所指的就是流经湖南省注入洞庭湖的河流。参考周阅《“潇湘八景”的诗情画意——兼论中国绘画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春之卷 P170

参考文献

[1]《“潇湘八景”的诗情画意——兼论中国绘画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春之卷

[2]行武田恒夫 《原色日本的美术 13 障屏画》小学馆 1974年

[3]太田博太郎·松下隆章·田中正大 《原色日本的美术 10 禅寺和石庭》小学馆 1980年

[4]《日本美术史话》刘晓璐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12月

[5]《法常禅画艺术》徐建融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作者简介

苏莉(1991-),女,甘肃武威,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八景潇湘禅宗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书法作品欣赏
禅宗软件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欢乐潇湘
潇湘花月谣
溪南八景图册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张九龄与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