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2016-05-11 02:12徐贵恒
北方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总书记精准

徐贵恒



以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徐贵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他为全球减贫事业以及中国自身消除贫困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逐步形成了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全球视野、博大精深,是推进全球减贫事业和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武器、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逻辑体系

(一)扶贫开发工作定位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开发摆在重要位置,主要负责同志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重中之重”的思想。他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村加快发展,支持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提高发展能力,是“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

(二)扶贫开发工作方法的思想

在扶贫工作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务求取得实效,不要搞“一刀切”,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开展扶贫工作,等等。由此形成了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绿色扶贫的思想方法。

一是精准扶贫的思想方法。提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体系中的重大创新,这是解决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及脱贫措施都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同时也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才能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二是内源扶贫的思想方法。早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 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在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贫困地区的调研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内源性扶贫、内外结合促进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在他看来,扶贫开发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志,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三是绿色扶贫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就是要求把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积极探索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探索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子,保护好贫困地区永续发展的本钱,实现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三)扶贫开发机制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他强调扶贫攻坚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并运用好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体制、新机制,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效果。

针对我国地区政绩考核指标偏重于GDP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扶贫开发的考核机制。他指出:“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过去贫困地区的考核和其他地区一样,偏重于GDP,这导致贫困地区的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做大GDP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扶贫开发考核机制的要求,要改革贫困地区的考核方式,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贫困县的考核指标由主要考核GDP增长转为考核扶贫成效,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来。

针对扶贫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多维扶贫机制。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针对扶贫开发重点县,他还提出建立扶贫重点县的退出机制,贫困县的约束机制以及扶贫问责机制等新的体制机制。在扶贫开发管理机制方面还提出健全中央统筹、省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二、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作为打赢内蒙古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践行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遵循,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们的时代担当。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快内蒙古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一)加强学习,准确把握扶贫开发的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扶贫开发的新定位,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提高对做好扶贫开发定位的认识。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扶贫开发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做不好,不仅贫困群众不满意,人民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对扶贫开发定位的认识,真正树立起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扶贫开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的意识。

(二)创新工作机制,用精准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也是内蒙古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在扶持对象方面,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到2020年全区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切实做到对象精准,做到应扶尽扶,并逐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予扶持,真正做到不留死角。

在项目安排、措施到户方面,要始终坚持因地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主要是要抓好自治区现行的“扶、转、救、保”措施的落实。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要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工程把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现代工业、农牧业发展园区,解决好他们的后续发展问题,同时做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权益保障工作;对因病因子女上学造成的暂时性贫困,主要通过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工程脱贫;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实现应保尽保。

在资金投向方面,一是要加大项目资金监管力度,建立与项目审批权下放相匹配的监管体系。包括坚持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项目实施前,各级扶贫部门要通过主要媒介对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情况进行公告公示;项目实施地要坚持立碑挂牌,明确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以此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增加透明度。二是坚持推行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在所有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的贫困嘎查村全面推行。要坚持从群众认可的退休回乡干部、教师、退伍军人等有责任心、愿意为乡亲们出力干事的人群中选聘。三是坚持发挥好监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财政、审计、扶贫等职能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只翻账册、不下去实地查看,重事前审批,轻跟踪落实的管理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监管督查上,要建立专项督查、定期检查、对账考核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实现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四是坚持对扶贫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建议加大自治区扶贫开发立法监督力度,至少每两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扶贫立法督查。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对扶贫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杨再梅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总书记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精准扶贫二首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