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军地深度融合 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

2016-05-11 09:28薛云龙
中国军转民 2016年4期
关键词:荣誉感荣誉军人

■ 薛云龙 晋 晶



依靠军地深度融合 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

■ 薛云龙 晋 晶

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是一项复杂的政治工作,政策性强,敏感点多,工作量大,牵涉到军地很多方面。因此,必须凝聚军地共识,密切相互关系,加强协调协作,才能在重塑军人职业荣誉感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确保新形势下部队战斗力的整体提升。

军人的职业荣誉感与军队的战斗力存在着高度的互动关系。人民军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全,而军人职业荣誉感的强弱直接制约和影响着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并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涌动,多元化的价值观激荡碰撞,军人职业的荣誉光环不再耀眼,从战斗精神层次侵蚀着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强悍战斗力。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调节作用,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厚植国防建设基础的战略考量。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是一项复杂的政治工作,政策性强,敏感点多,工作量大,牵涉到军地很多方面。因此,必须凝聚军地共识,密切相互关系,加强协调协作,才能在重塑军人职业荣誉感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确保新形势下部队战斗力的整体提升。

一、注重角色定位提高军人思想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滋生了部分军人精神的懈怠,尤其是受市场经济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官兵的思想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对军人职业荣誉产生了怀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对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首先要强化“三观”教育,提高军人思想认识和遂行任务的能力素质。

(一)强化军人荣誉观教育

围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着重开展战斗精神、职责使命、拥政爱民和爱装管装教育,鼓励官兵着军装外出、探亲,培养官兵的自我认同感;组织官兵到驻地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馆参观学习;邀请驻地老红军、老革命到部队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军人杀敌立功,追求荣誉的英雄故事,树立官兵崇尚和追求耿耿正气、铮铮铁骨和为人民勇于奉献一切的英雄壮举,从而激发官兵高昂的士气、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

(二)增强军人拥政爱民意识

借助多种平台,尤其是注重新兴传媒的广泛使用,引导年轻官兵详细了解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提出的历史背景、必然要求和时代内涵。讲述我军历史发展进程中“军爱民、民爱军、军民相爱一家亲”的感人故事,使官兵从根本上理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大意义。结合每年新兵下队,地方政府派专人到驻地部队详细介绍驻地风土人情和建设发展情况,突出介绍驻军在驻地建设发展中的贡献,激发官兵传承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和扎根服务第二故乡情怀。

(三)提高军人遂行任务能力

军人职业荣誉感来源于遂行职责使命的各种具体行动中。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只有出色的完成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军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尊敬。因此,必须按照习主席提出的“要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的要求,努力摔打锤炼出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民军队。只有这样,当国家需要时,部队才能够有效完成使命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这是军人职业荣誉对军人角色定位的内在要求。

二、完善制度措施维护军人职业荣誉

瑞士著名军事家诺米尼曾经说过:“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是非常可悲的”。近年来,我国在维护军人职业荣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大学生入伍补偿学费、退伍后免试或加分进行深造,提高随军未就业家属补助标准等,都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军人职业的重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实中军人地位的各种政策举措存在着不成体系、效力层次低等问题, 贯彻落实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权威性, 从而导致军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的现象。比如军官转业安置难、农村入伍军人的村民权益无法保障、随军未就业家属安置难等问题还很突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推动军人职业化改革、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更应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军地双方政策措施,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以立法方式加以巩固,为军人职业荣誉感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一)搞好顶层设计军地联动

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军人权益保障机构,通过广泛调研,起草《军人地位法》,并建立以《军人地位法》为核心,以《宪法》、《国防法》、《兵役法》和《现役军官法》等相关法律中涉及军人地位的法律为辅助的军人地位法律体系。从国家层面、法律层面强力推动军人职业荣誉的规范化、法制化。

(二)健全地方各级组织领导体制

推动现有地方的涉军维权协调机制向实体化常设机构转变。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军地双方代表共同参加的专门的军人权益保障办公室,并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是保障军人权益的主体,军方全力协同配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各项制度,真正做到常态运行,着力落实军人权益保障工作。具体可包括:建立有军地人员共同参加的巡防慰问代表队,定期走访慰问军属,及时解决家中困难;出台相关优抚政策,加大对军属的优抚力度,完善制度机制,下大力解决军人转业、退役安置、军属就业安置、医疗住房和子女入托入学等困难。出台并严格落实军人特殊职业应享有的“特殊待遇”,如军人刷卡免费乘坐公交车、打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下大力解决现在名存而实不至的“军人优先”待遇。

(三) 拓宽军人权益保障渠道

军队是安全的代名词,全社会的人们都时时刻刻在分享着军队提供的安全服务。维护军人职业荣誉、保障军人权益,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各级政府、军队专司机构切实维护军人荣誉,保障军人权益的同时,还应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拓宽军人权益保障的渠道。一是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军人技能培训,选派官兵到就近的饭店、信息网络公司和汽修厂等进行相关的技能学习。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优先招聘退伍军人。由地方政府安排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部队参观见学,举办面向退伍军人的特殊招聘会,让军人退伍即就业,保障退伍军人的后续生活。三是针对军营互联网逐步开通的实际,联系知名高校开设网络教学,为官兵进行学历升级。

三、优化社会氛围增强军人职业认同感

社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是军人价值的重要表现。社会的认同感越高,军人职业的吸引力越强,军人职业荣誉也就越强。因此,增强社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是提高军人地位,增强军人职业荣誉的重要环节。社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是一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指标,也是一项复杂、系统且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

(一)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针对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人们国防意识逐渐淡化,军人的社会地位下降的事实,增强各个阶层对军人价值的社会认同,首先要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开设国防教育课,由军队人员、地方专家学者定期进行授课,介绍国内外形势和我国面临的安全风险,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好“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以政府和军队为主导,借助媒体、网络和移动通信等载体搞好宣传教育,各学校、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国防意识深入人心。

(二)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增进社会对部队了解和宣传军人良好形象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资源和渠道。但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在网络平台上大肆宣扬或无端捏造一些诋毁党和国家、军队甚至革命英雄的不实信息,贬损军队形象,诱导不明真相的群众仇视党和军队,因此,军地双方应强化协作,打好正面宣传主动仗。一方面,军地双方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互通信息情报,利用技侦手段,携手打击胡编乱造、蛊惑群众的不法分子,组建军地专业水军队伍反击不实新闻的恶意评论,为不明真相的群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军人形象。另一方面,军地双方要从正面大力宣传军人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巡逻警戒和刻苦训练等任务,宣传“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爱人民”和“军民鱼水情”等新闻内容,从使命上、情感上,树立军人光辉形象。

(三)加强军民互动交流

加强军地的沟通和联系,创造和谐军民关系,是增强社会对军人职业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驻地部队要积极走出营区参与地方开展的无偿献血、捐赠物资和走进社区无偿服务等亲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主动扶贫帮困,有效增进军民团结。另一方面,结合“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组织“军营向社会开放”活动,邀请地方群众走进营区,让群众更加现实直观的了解部队的武器装备、军人的教育、训练和生活情况,有效增进军民交流。

作者简介:(薛云龙,武警指挥学院在读研究生;晋晶,武警指挥学院政治部某培训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荣誉感荣誉军人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获得的荣誉
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农民文学奖”发起人张一一:农民文学奖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获奖荣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