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

2016-05-12 09:43蒋铮璐江南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设计与开发素质拓展普通高校

蒋铮璐(江南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高校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

蒋铮璐
(江南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摘 要:高校素质拓展课程是一门全新的体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提出各高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结合当地地域环境特点,设计开发针对性强、时尚性和实用性俱佳的教学内容。为完善高校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素质拓展 教学内容 设计与开发

拓展起源于二战,最初是为提高海员心理素质为目的而举行的培训。二战结束后,这种体验式的培训逐步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以培训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为主。拓展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培训魅力很快风靡欧洲,并在其后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拓展培训后,经过不断发展和研究。近年来国内先后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先后开设了拓展体育课程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各项素质,逐步形成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这一新兴体育课程。

高校素质拓展课程是在模拟和设定的情境中,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体育课程。但当前许多高校开展的素质拓展课程还缺乏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专业教材、在教学内容的与实施与评价标准上也不尽相同。该文旨在响应党和国务院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要求,将拓展与高校体育充分结合,构建与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拓展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完善高校素质拓展课程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 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开设课程的高校都有与之配套的试行教学大纲和内容。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以户外(野外)运动内容为主,配合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安全医护知识等。经过对当前高校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教学内容设置的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程仍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其开设课程的最终目的没有明确,茫然跟风或仅仅只为增加体育选项内容而设立素质拓展课程,如此模糊不清的定位必然造成教学内容设置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1.2 教学内容设置思路狭隘,学生受益面狭隘。

目前高校拓展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中许多项目风险性较高,对学生的初始身心素质要求较高。有些项目禁止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参与,未能发挥素质拓展课程的优势,开设体育特殊生的拓展教学,致使素质拓展课程的学生覆盖面仍不够广泛。吴小丹[1]对高校特殊学生的调查中发现20多岁的大学生对时尚运动项目非常感兴趣,虽然身体不方便,但他们对参与拓展这类户外体育运动的热情非常高。

1.3 教学对象指向不明确,造成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素质拓展起初存在是为社会企业的管理服务。培训对象是企业单位的员工。对象不同,需求不同,设置的培训内容指向性自然也不同。当其进入学校后,由于是一门崭新的科目,缺乏专业的教材和师资,学校开展素质拓展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沿用的是拓展培训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内容,未能针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设置合适的内容。

2 素质拓展课程教材内容的设计开发

表1 教学日历安排

2.1 对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的认识与理念

根据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组成教学内容的依据来源于具体化的人的本能、兴趣和动机。而素质拓展这门体育课程恰恰能满足人的本能需要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作为传授直接经验的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当是零散无序的集体活动或技能、技巧的培训。而是要由简至繁、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式的设计开发出一套有逻辑联系的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2.2 教学内容设计与开发的原则

2.2.1 践行《纲要》精神,突显拓展特色功能。

《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此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紧扣拓展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显著特点,把握体育发展脉搏,紧跟时代流行趋势,突显其健身性与文化性、时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2.2.2 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在设计与开发教学内容时,需全面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做好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分析与评估,以科学有效的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满足社会发展对“完整”的人的要求。

2.2.3 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环境特点,形成本地化的特色拓展教学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环境各不相同,各地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利用校园自身环境与周边区域环境,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拓展项目。如位处华中地区的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以登山、攀岩为特色,而位处东北地区的东北林业大学则以融合学业特色的丛林野外综合训练而闻名。

2.3 教学内容的框架及纲要

遵循上述开发理念和设计原则,将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理论知识、身体锻炼(素质、体能)、心智潜能训练、拓展技能技巧学习、户外综合实践训练。

2.4 两学年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将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按心理训练和拓展技能的难度划分水平一(初级)、水平二(中级Ⅰ和中级Ⅱ)和水平三(高级)分布到各学期,各学期安排2~3个主干户外拓展教学科目,拓展课程的全程要贯穿身体锻炼和心智训练(如表1)。

参考文献

[1]吴小丹,胡晓飞.普通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28):946.

[2]杨汉,董范,郑超,等.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89-791.

[3]张惠红,朱伟强,阎健,等.关于“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教学实验研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31-33.

[4]马维平,晏冬丽.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逻辑探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116-1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4-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02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02-02

猜你喜欢
设计与开发素质拓展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浅析在校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民族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信息化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WebGL的三维物理模型设计与开发
口译素质拓展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