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水稻新品种“延稻1号”选育

2016-05-13 05:28程竞卉柳伟先李燕花尹日成元东林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选育新品种水稻

程竞卉, 柳伟先, 李燕花, 尹日成, 何 洋, 元东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吉林 延吉 133001)



早熟水稻新品种“延稻1号”选育

程竞卉,柳伟先,李燕花,尹日成,何洋,元东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吉林 延吉 133001)

摘要:“延稻1号”是以彩稻为母本,延粳22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早熟新品种。2013—2014年吉林省2年8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525.9 kg/hm2,比对照上育397增产8.7%;2014年4点次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460.2 kg/hm2,比对照上育397增产8.6%。“延稻1号”的主要特点是熟期早、优质、高产、稳产,并于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延稻1号;选育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稻谷的总产量位于世界之首[1]。多年来,国内稻瘟病常年发生, 使水稻品质下降,不抗病品种减产严重[2]。由于吉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因此成为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3]。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吉林省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4-13],但适应延边地区的早熟品种却较少。目前,仅有“上育397”还在大面积种植,其不仅适合在寒冷地区种植而且米质好、食味佳,但该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特别差,常发生大面积稻瘟病[14],产量损失严重。实现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筛选优质多抗高产的绿色环保型水稻新品种是基本前提和关键[15]。经过课题组的多年努力,培育出早熟水稻新品种“延稻1号”,其最大优势就是具有熟期早、田间抗病性稳定、米质优及高产、稳产等特点,经广泛推广后将有效提高中早熟区水稻的产量,对延边水稻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16]。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2005年以彩稻为母本,延粳22为父本进行杂交;2005年冬F1代海南加代;2006—2007年2年分离严重,直接在和龙市青湖基地进行适合熟期选拔。2007年冬,选优良株系在海南加代,2008年进一步筛选和冬季加代稳定升级,同年参加鉴定试验。2009年(F7)进行纯度鉴定、耐冷鉴定、米质分析,冬季海南扩繁(F8)。2010—2011年(F9~F10)在延边州种子管理站试验地进行产比和田间抗性鉴定试验,于2011年选定育成品系“延稻1号”。2013—2014年,“延稻1号”参加吉林省早熟组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15016”。

2“延稻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

2.1植株形态及穗部特征

“延稻1号”株高92.8 cm,穗长约16.3 cm,株型紧凑,剑叶上举,茎叶绿色,分蘖力较强,弯穗型,主蘖穗整齐,平均穗粒数80.1粒,结实率89.1%,每公顷有效穗数499.5万,千粒重27.2 g,谷粒圆,颖及颖尖均黄色,无芒。

2.2生物学特性

“延稻1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27 d左右,需≥10 ℃积温2 500~2 600 ℃。中抗纹枯病,中抗叶瘟,中感苗瘟,感穗瘟病;稻米品质优良;米饭柔软且有光泽,口感好,口味佳。

3试验结果

3.1“延稻1号”在吉林省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在2013年区域试验中,“延稻1号”的产量为7 256.5~7 725.4 kg/hm2,平均为7 522.5 kg/hm2,比对照品种上育397增产8.6%;2014年区域试验中,“延稻1号”的产量为7 272.9~7 701.2 kg/hm2,平均为7 529.3 kg/hm2,比对照品种上育397增产8.8%。“延稻1号”在2013—2014年8个点次区域试验中,都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7.7%~9.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525.9 kg/hm2,比对照“上育397”平均增产8.7%(表1)。

表1 “延稻1号”吉林省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3.2“延稻1号”在吉林省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014年生产试验中,“延稻1号”的产量为7 224.5~7 600.8 kg/hm2;在4个生产试验点中,“延稻1号”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7.8%~9.3%;其中,汪清蛤蟆塘试验点的产量最低,但增产幅度却最高(9.3%),而和龙青湖试验点的产量最高,但增产幅度相对最低(7.8%)。“延稻1号”在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 460.2 kg/hm2,比对照品种“上育397”平均增产8.6%(表2)。

表2 “延稻1号”吉林省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3.3“延稻1号”抗病性鉴定

2014年对“延稻1号”进行了抗病性鉴定,采用的是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等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延稻1号”对苗瘟中感(MS),对叶瘟中抗(MR),对穗瘟感(S)。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为“延稻1号”对纹枯病中抗(MR)(表3)。

表3 “延稻1号”抗病性鉴定结果

3.4“延稻1号”的品质

“延稻1号”的品质测定在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其测定结果表明:“延稻1号”粒长为5.0 mm、长宽比为1.8、精米率72.2%、整精米率为65.0%、糙米率为83.6%、垩白米率为22%、垩白度为2.8%,其胶稠度为77 mm、透明度为2级、碱消值为6.9级;“延稻1号”的蛋白质含量为6.96%、直链淀粉含量为15.9%。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的标准,检验项目中糙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等5项指标达到了优质米二级标准;垩白粒率达到了优质米三级标准(表4);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了优质米一级标准。检验综合结论为:“延稻1号”米质符合国家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的规定要求。

表4 “延稻1号”稻米品质分析结果

4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催芽种子300 g/m2左右。每穴插3~4颗苗,株行距为30 cm×15 cm或30 cm×20 cm。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其中,施纯氮120~130 kg/hm2,按底肥40%、分蘖肥40%、补肥20%比例分期施用;施纯磷50 kg/hm2、纯钾50 kg/hm2全部做底肥。采取分蘖期浅,孕穗期深,子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5适应区域

“延稻1号”主要适合于种植在吉林省≥10 ℃积温2 500~2 600 ℃的早、中早熟稻区,特别适于吉林省延边早、中早熟地区。

参考文献:

[1]杨建昌,王明,刘立军,等.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J].作物学报,2006,32(7):949-955.

[2]张启星,王永新,王大亮,等.节水型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垦育8号的选育与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0(1):17-20.

[3]凌风楼,何小亮,邓殿新,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45号”选育报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1):121-123.

[4]元东林,玄英实,姜文洙,等.水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珍富10号”的选育及推广[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1,23(02):111-114.

[5]张强,全成哲,金京花.水稻新品种“吉粳105”的选育与利用[J].作物研究,2007(03):227-229.

[6]马景勇,关峰,马贵龙,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38”选育报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4):364-366.

[7]玄英实,程征海,崔成权,等.水稻新品种延粳25号选育[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9,31(02):93-96.

[8]程正海,韩云哲,朴雪梅,等.耐冷高产水稻新品种“延粳27”选育报告[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36(02):114-117.

[9]玄英实,元东林,程正海,等.水稻新品种延粳23号的选育[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7,29(02):98-100.

[10]马景勇,历艳志,马建,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28”选育报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2):269-271.

[11]历艳志,王晓丽,马建,等.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吉林农大学学报,2009,31(6):694-696.

[12]田奉俊,朴燕,曹海珺,等. 高产、稳产水稻新品种通院513的选育[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0,32(01):48-51.

[13]金京花,全成哲,赵亚东,等.水稻新品种吉粳1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09(10):118-121.

[14]顾淑丽.上育397稻瘟病防止技术[J].北方水稻,2015,45(2):39-40.

[15]钟育海,郑小江,秦光才,等.恩施州迟熟组水稻新品种试验鉴定与评价[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431-434.

[16]方秀琴,全成哲,郭晞明,等.水稻新品种吉粳112号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14-7215.

Reeding report of a new early maturity rice variety “Yandao 1”

(.*)

(SeedManagementStationofYanbianKoreanAutonomousPrefecture,YanjiJilin133001,China)

Abstract:“Yandao 1” was a new early maturity rice variety developed by pedigree selection from the cross of Caidao as female and Yanjing 22 as male. The average yield of “Yandao 1” at 8 experiment sites was 7 525.9 kg/hm2 in two years’ provincial regional tests, increased by 8.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hangyu 397”. The average yield of “Yandao 1” at 4 experiment sites was 7 460.2 kg/hm2 in 1 year’s provincial production trials, increased by 8.6%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hangyu 397”. The variety “Yandao 1” was characterized by early maturity,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stability. It was certified by the Variety Certification Committee of Jilin Province in February 2015.

Key words:rice; new variety; Yandao 1; selection and breeding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999(2016)01-0040-04

DOI:10.13478/j.cnki.jasyu.2016.01.008

作者简介:程竞卉(1984—),女,吉林汪清人,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元东林为通信作者,E-mail:yuandonglin2000@126.com

收稿日期:2016-02-05

猜你喜欢
选育新品种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青菜新品种介绍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一季水稻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水稻花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