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找不到贝壳

2016-05-14 09:08周海亮
知识窗 2016年9期
关键词:纸钞市场价鸡头

周海亮

前几天,从一个熟人家中看到几张民国时期的纸钞。因为平时喜欢收藏钱币,便问朋友有没有想出手的意思,如果有,我可以用稍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来。朋友问我:“为什么要稍高于市场价?”我说:“因为从您这里,我肯定买不到赝品。”

但他似乎不相信我的话。他说他一直以为这几张纸钞值很多钱,问我是不是想从他这个外行手里捡漏。我说:“你凭什么认为这几张纸钞可以卖很多钱?”他说:“因为稀缺啊!”我问:“你凭什么认为这几张纸钞稀缺?”他说:“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别人手里见过这样的钱。”我笑。原来他认为稀缺和值钱的理由,只因为他从没有见过。那么打个比方:假如他生活在沙漠里,假如他从未亲眼见过贝壳,按照他的逻辑,贝壳在这世上肯定是非常稀缺、非常值钱的。

他没有见过,并不等于真正稀缺。其实他只需去一趟邮币卡市场,便可以在币商那里见到成沓成捆这样的钱。寻找一件东西,必须找对地方。沙漠里是找不到贝壳的,要想找到贝壳,海边才是最好的选择。

问题就出在这:这几张民国纸币,无论在成沓成捆出现的邮币卡市场,还是在看似稀缺的普通老百姓家里,都不值钱。也就是说,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所处的位置,而在于它的本身。假如它是一张真正稀缺的纸币“背水”或者邮票“一片红”,那么,不管它在哪里,身价肯定不菲。

中国人一直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说法,我并不以为然。事实上,如果自身没有价值,即使做了鸡头,也还是没有价值;如果自身有了价值,即使是做了凤尾,也是有价值的。凤尾自得其乐,只不过是因为沙漠里找不到贝壳。

猜你喜欢
纸钞市场价鸡头
从头说起
10年鸡头胜砒霜?
武汉: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租金低于市场价20%
什么是投行
有钱就是任性!
明代纸钞拍出276万元创纪录
鸡头菜
水乡的“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