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国际舆论引导及应对

2016-05-14 19:58李洪峰
对外传播 2016年9期
关键词:云南日报澜沧江湄公河

李洪峰

近段时间以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下属机构2016年3月14日发布报告称,越南等国遭遇了90年来最严重旱灾,近百万人缺乏日常用水,近16万公顷稻田受灾。同时,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倒灌,土地盐化严重。

旱情进一步发展,危及沿岸各国民众生产生活。应越南方面请求,同时为照顾流域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决定克服自身困难,自3月15日起到5月底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此举引起了周边国家及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各方声音褒贬不一。

为此,云南日报国际传播交流中心针对中国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事件制定了国际传播报道方案,认为其中的不良舆论是“中国威胁论”中的一个新变种——“中国环境威胁论”,并尝试对该热点话题进行国际舆论引导。

报道发出后,引起南亚东南亚相关国家媒体、读者、网友对中国景洪水电站向下游实施应急补水的关注与互动,在增信释疑、传达中国善意、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效果。

舆情监测发现舆论热点

云南日报国际传播交流中心在对南亚东南亚主流媒体进行舆情监测的过程中发现,中国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后,发展成为国际舆论热点,并在对该热点话题进行专题跟踪监测中发现,英国路透社、泰国《民族报》、越通社、印度新闻网、巴基斯坦《国防报》等报道相对客观、积极,而美国一些媒体及周边国家的部分媒体则出现一些杂音和负面报道。

其中,多数正面观点认为:中国放水举动充满善意。泰国《民族报》报道称,泰国一位官员表示,此次行为展现了中国在管理跨境水资源上更加透明。放水之前,中国政府就写信给湄公河委员会的各成员国家,告知放水计划。同时,也派遣了外交官通知各国政府。这次中国政府还表示有意与下游国家展开更紧密的联系,以解决他们的相关问题。

越通社3月17日则以《越南高度期待中国应急补水》为题,引用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水利总局代表的话称,中国同意向湄公河开闸放水为越南九龙江平原缓解干旱和海水入侵等现象“提供巨大帮助”。

但是,也有来自美国、泰国,甚至越南、印度等国的负面观点认为:“中国当局把湄公河当作政治谈判筹码”“越南旱灾90%归因于上游大坝”“中国官方对放水一事大肆鼓吹”“中国大坝破坏湄公河生态系统”“中国控制着下游国家生命线、在亚洲推行水利霸权”……

研判并制定对策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玉树,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出境后始称湄公河,是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母亲河。我们认为,中国云南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事件造成的国际舆论,不仅关系到中国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水资源分配,也将正在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与此同时,中国外文局有分析文章指出,此舆论是“中国威胁论”中的一个新变种——“中国环境威胁论”,应该引起关注。

此外,由于本次事件具有突发性,涉及国际生态安全话题,使得事件发生之后便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国际大牌媒体不断加入。随着话题热度的持续上升,舆论中的杂音以及负面报道也正在将国际舆论逐渐引向于我不利的环境中。国内部分网友也加入其中,表达对东南亚个别国家的不满。“不给不要脸的白眼狼国家放水”等不合时宜、偏激的舆论甚嚣尘上。

我们认为,面对中国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引起的舆论风暴这一突发事件,在各方负面报道及杂音尚未淆乱视听之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与此同时,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是一个具体事件,与空洞的理念争辩不一样,即便有国际政客在其中作梗,但老百姓却是最终的受益者,事实胜于雄辩。这正是我们较好的国际传播素材与优质资源。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中国西部主流媒体,有责任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同时也已初步具备在国际涉我突发事件中主动发声的能力与平台。而且,这不仅是地方主流媒体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新尝试,也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运用世界眼光、中国视角,发挥云南作用,进行国际表达,从而实现良好国际传播效果的新尝试。

有关舆论引导的突破和尝试

在此次对中国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事件的舆论引导中,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针对这一国际涉我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尝试。

以官方渠道,将海外媒体的“点赞”报道进行二次集纳。我们运用5种语言,将相关报道编发于云报集团旗下《云南日报》(美国版、中文版),《云南日报》与美国《洛杉矶时报》合办的《中国·云南》(英文版);《云南日报》与缅甸《金凤凰》合办的《中国云南》(中文版),与《仰光时报》《新闻之花》合办的《中国云南》(缅甸文版);《云南日报》与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合办的《中国云南》(中文版、英文版、印尼文版);与孟加拉国《独立报》合办的《中国·云南》(英文版);与柬埔寨《柬埔寨之光》合办的《中国·云南》(柬文版);与泰国《民族报》合办的《中国·云南》(英文版);与老挝《万象时报》合办的《中国·云南》(英文版)等12份多语种新闻专刊上,共刊登自编稿件10余篇。其中,各种语言文字约2万字,图片10余幅。稿件在上述国家落地约20次,理论覆盖人群约300万人次。针对海外媒体的负面报道与杂音,《云南日报》也分别以内参及《南亚东盟舆情》等方式上报给相关部门,发挥预警作用。

云南日报同时也在云快报英文网站(english. yunnan.cn)上对此进行专题报道。运用新媒体有效地整合报纸、网络等全媒体资源,以多平台、多语种、多渠道的复合式、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方式,根据传播对象国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用图片、文字、专业数据等方式真实呈现事件原貌,尽量做到对事件多语种、多渠道的传播。

运用“朋友圈”,借力海外媒体发声。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传播的力量,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媒体微信群中进行推送,该群由曾经来云南采访的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等10余个国家的媒体记者组成,运用媒体联盟各方合作伙伴同时发声。利用湄公河委员会等第三方话语佐证己方观点,将客观、积极的信息有效传递给相关国家受众。报道发出之后,形成多家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先后就一个主题发声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别西方媒体和东盟当地舆论不客观的片面报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重要传播点网状推送,传播真实的声音。事件发生后,《云南日报》及时将相关报道向南亚、东南亚多国驻昆领事馆进行推送。同时,也重点向合作媒体推送。起初,有人曾担心有的合作媒体会有所顾虑,但事实表明,合作媒体都在约定的时间推出了版面。通过网络监测及跟踪报道,发现《云南日报》将中国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事件及中国声音传递给了相关国家主流报纸的普通受众,并引起网友关注,“中国建水库,的确有好处”“放水使成千上万亩越南稻田获救”“他国不仁,我不能不义,中国大国风度显现”等正面声音,以及“建议与中国设立相应用水沟通机制”“为保护中国上游生态共同出力”等建设性声音增加,负面报道及杂音则逐渐减少,后随旱情减缓逐渐消失。

尊重对象国读者意识,提供更多信息源。我们发现,即便在东南亚国家内部,其媒体的态度同样也是不一致的。比如缅甸,它的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诸如《缅甸新光报》《缅甸时报》等报纸)对此事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而与我们合作的两份报纸(《金凤凰》《仰光时报》)则主动发声,而在发出中国声音的同时,也点醒部分缅甸读者,很多信息都被“主流媒体”屏蔽与过滤了,以后要兼听则明。而泰国的报纸则较为有趣,泰国《曼谷邮报》发出诋毁中国的文章,泰国《民族报》则发出了来自我方较为客观的相关报道,这样的做法前所未闻,有泰国读者反映,以前觉得《曼谷邮报》报道很过瘾,因为他敢骂中国,现在看起来,报纸的报道不太客观,一味指责他国,不及事件全貌,这样的“骂文”还是少看为好。

思考与启示

在我们的对外传播中,驳斥谬论与传播真相可同时进行。驳斥谬论,很有必要,但是破和立要更好地结合。我们还可以在事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国际传播上做更多文章。

经过近年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新闻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流淌在中国及东盟,特别是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的这条国际河流,不但把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串在一处,成为共饮一江水的联合体,同时也逐渐成为触动相关国家民众灵魂的“一条敏感神经”。但从具体的运作来看,我们对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传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对这条著名国际河流的国际传播价值重视程度还略显不够,例如,关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传播新闻稿件量少质弱。而且,直到今天,我们的边境新闻还停留在禁毒、维护水上安全这一层面上,相关报道还是偏硬。而诸如中国作为上游国家为保护湄公河的生态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与牺牲,以及各国人民因共饮一江水而建立的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报道则稍显欠缺。有一段时间,澜沧江——湄公河相关报道甚至成为新闻禁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及全球气候的巨变,我们不难预见,景洪放水惠泽下游国家的类似故事会不断发生,提醒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澜沧江——湄公河在我国对周边国家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用具体而生动的事实故事来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周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和姿态。

因此,可考虑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开展“描绘我们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摄影征文大赛”,以及成立澜沧江湄公河新媒体国际联盟等。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更多国家的读者将目光投射在这条连通中国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大河身上,以此为载体,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讲述更多真实与精彩的故事,突出彼此国家的友谊,营造守望相助的国际氛围,将“中国环境威胁论”变为国际合作佳话,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重要批示增添新的注脚。

猜你喜欢
云南日报澜沧江湄公河
走近湄公河
《云南日报》经济报道新闻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园子里的春天
通过云南沿边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澜沧江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澜沧江—湄公河客运量预测
云南省澜沧江航运发展趋势分析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日美中在湄公河角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