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05-14 15:46李晖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文艺创作

李晖

今天在株洲召开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部署要求,总结交流过去一年来全省艺术创作的情况和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任务,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昨天,我专门认认真真学习了8个发言单位和其它市州文化部门、省直艺术单位的交流材料。长沙、株洲等8个发言单位的经验交流都非常鲜活,值得相互交流借鉴;其它没有发言的单位,工作也非常扎实。总体来说,各单位经验都可圈可点,具体有四个方面的感受:一是很震撼。各地各单位推动艺术创作热情之高、力度之大、措施之实、成绩之多,让我非常震撼。比如,娄底涟源市委市政府为了支持湘剧《烧车御史》的创作,专题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研究部署,这是过去很少见的。二是很感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克服困难、坚守文化、献身艺术的境界和情怀,深深感动了我。一年来艺术创作最大的变化是创作生态和心态的变化。艺术工作者精品意识越来越强,发挥工匠精神,一点一滴打磨,一遍一遍推敲,潜心创作已经成为常态。三是很有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来自于大家交流材料的字里行间里体现出的创作热情,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信心越来越足。四是很有压力。看了各地的经验交流材料,对我本人也是一次学习提高,深感作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引导创作生产的责任更重。尤其是省文化厅,怎么样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宣传部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创作环境、加强创作指导、解决实实在在的创作短板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作为,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所以感到责任很大,压力很大。

5月9日至10日,文化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2016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就如何出精品、出人才、攀“高峰”进行了深入研究部署,文化部雒树刚部长总结了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成绩,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艺术创作工作要求和今年工作任务。会议规格很高。期间,与会人员看了两场戏,一场是西安的《传丝公主》,另一场是个现代戏。这两个戏都不错,拿我们去年艺术节的戏与之比较,我觉得湖南的戏一点都不逊色,更坚定了我们艺术创作的信心,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不断打磨,湘戏是可以走出湖南、走出国门,获得更高的名誉与地位,继续扩大影响的。借这个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充分肯定2015年全省艺术创作工作成绩

去年以来,全省文化系统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极大的热情投身艺术创作实践,我省艺术创作呈现可喜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新创大型舞台剧目41台、小戏小品82个和一大批群众文艺作品,19个地方剧种都有新作品。这些新创作品题材广泛,主题鲜明,很接地气,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潜质。省湘剧《月亮粑粑》入选201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10大重点扶持项目。省湘剧院的《月亮粑粑》和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我叫马翠花》,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验收,并同时入选2016年25个国家重点创作剧目,湖南是各省区市入选国家重点创作剧目数目最多的。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辛追》、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留守大山的孩子》、省歌舞剧院的《桃花源记》、省话剧院的《泉涸之鱼》、省杂技艺术剧院的《梦之旅》、湘潭的《齐白石》、株洲的《天使合唱团》、涟源的《烧车御史》和益阳的《花鼓春秋》等9个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重点支持。木偶剧《留守大山的孩子》获全国木偶皮影剧展演最佳剧目奖。反映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的《挂牌》等一批小戏,深受群众喜爱,还在全省巡演。另外,歌曲创作也成果丰硕,最有代表的是《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首歌已经响遍大江南北。基层也涌现很多艺术创作作品。

二是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高质量成功举办第五届湖南艺术节,通过专业舞台艺术、专业美术、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板块,全方位展示近年来全省艺术创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吸引5000多万人次的观众通过现场和网络观看展演和展览。期间,集中展演31台大型剧目和一批小戏小品、书法摄影精品442件、工艺美术作品1000余件,评选出22个田汉综合奖等奖项;还举办了优秀剧节目全省巡演、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欢乐潇湘”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首次开展全省“微电影大赛”;湖南(国际)文物博览会总成交额5.1亿元,中南六省(区)演出工作交流会暨湖南演出交易会签约项目24个、签约演出178场次。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了展演、展览等活动。完成“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演出219场、“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0291场。组织14个演出团赴19个国家和地区36个城市演出,湘剧《古画雄魂》、祁剧《目连救母》等作品深受境外观众欢迎。邵阳、郴州等地也举办了艺术节,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三是创作基础逐步加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力度空前,建立首批32个文艺创作基地,首次组织省直院团获得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名家深入24个市县(区)巡演和采风,拍摄了系列记录片《艺术家下乡记》,全年开展大型集中采风活动30余批次。制定了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组建了全省艺术专家委员会,面向全国征集剧本362个。分级分层举办各类文艺人才培训班,启动文艺院团“名师传艺”工程。成立“争鸣评论社”,开展“我是评委——寻找全国舞台艺术观众评委”活动。书法美术管理实现突破,成立湖南省书法院,增设书法美术“齐白石艺术政府奖”,一批书法作品获得国家大奖。同时,今年我省将举办“怀素杯”书法政府大奖。艺术项目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全省23个项目获得2225万元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入选项目和受助金额上都比上年增加近三倍。

四是创作环境明显改善。省委、省政府把文艺工作提到新高度,专门召开了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省政府常务会、全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推进会等重要会议,密集研究文艺工作,为艺术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还出台了《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等重大文件,一个更加有利于催生精品力作的环境正在形成。各地也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创作生产,各类资源要素正在向艺术创作领域倾斜聚集。全省文化系统累计投入财政类艺术创作资金1.2亿元,其中省级创作生产资金6000多万元。各市州也加大了艺术创作的投入,扶持力度空前。省里为113个国有演出团体统一配送流动演出通勤车。长沙等地一批音乐厅、剧场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各地兴建演出设施、文化场馆的热情越来越高。

五是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新增一批民营文艺院团,现有登记在册的专业文艺团体199个、常年演出的民间文艺团体1万余个,各类社会文艺组织3000余个。新成立的长沙人艺话剧团,汪涵创办的“果实戏剧社”、大兵创办的“笑工场”呈现良好效益。县级剧团发展势头强劲,涟源市的《烧车御史》将参加全国县级文艺院团调演,一批县级剧团参加湖南艺术节大型展演,并取得良好成绩。今年将组织一批代表湖南水平的湘戏晋京演出。春节期间打造了一台戏曲电视春晚,在湖南经视和湖南卫视播出后,反响良好,特别是湖南经视台在同时段收视率第一,得到了票友的广泛称赞。

当前艺术创作的良好态势,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身体力行的结果,更是全体艺术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文化厅党组,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要正确把握艺术创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前所未有。首先,我们有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文艺工作推进会等高规格会议,出台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文件。这些决策部署为艺术创作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其次,我们有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经济进入新常态,我省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文化消费潜力巨大,进入加速增长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2、问题不容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是“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重传统守旧轻创新求变。保持每个剧种的不同风格、个性及美学内涵是本分,应该继承。但在声腔音乐、表演程式、表现语言、表演艺术、舞美灯光等方面创新不够,使得一些作品很难在受众当中产生共鸣。尤其是与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对接不够,还要加大年轻观众的培育力度。二是重作品数量轻质量追求。目前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之作还不够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家大师还不够多。有的艺术作品沉醉于形式技巧, 追求奢华和大场面、大制作,思想性和价值引领的挑战依然存在。一些艺术工作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缺乏精益求精的能力和定力。三是重创作生产轻推广传播。近年我省新创作品较多,而对剧目、演员、编剧、导演的包装宣传意识严重不足,剧目走市场能力还很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尽量少送票,营造买票看戏的氛围。上海、江苏、西安、广东等地做得非常好。比如在江苏看昆曲,票价高的达680元/张。如果不突破这个买票看戏的市场瓶颈,就走不出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演艺惠民的免费、低价票,也得凭身份证规规矩矩地领票,安安静静有秩序地观看。演出的剧即使是剧场坐不满,那也得慢慢地把市场培育起来。长沙和省直院团要带好这个头,只有这样,我们的商演才能慢慢地火起来。包括对外文化交流也要从“送出去”变为“卖出去”。我们的很多传统艺术是可以卖出去的,不要看轻了自己的价值。各大院团要有市场意识,加强市场营销,主动对外推广传播,进行包装策划。四是重剧目投入轻人才培养。在剧目扶持上普遍得到加强,但是艺术专业人才的“进口”和“出口”还没有真正打通,人才不足成为艺术生产的短板,特别是高端人才严重短缺。同时,地区之间、艺术门类之间发展不平衡,全面繁荣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院团转企改制后,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给院团生存发展造成了困难。

3、挑战无可回避。主要表现在:一是其它文化消费业态带来的挑战。文化厅主抓的舞台艺术、歌曲创作、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形式和电影、电视剧相比,与现代消费形式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方兴未艾的电影,票房成倍增长,看电影已成为当代都市人的一种新的休闲方式。舞台艺术还做不到这么火。再就是电视剧,与互联网对接融合,根据网络APP独播权的买断,使很多电视剧可以打造为一条产业链条。比如今年流行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不走电视剧道路,走网络传播,下载APP付费观看,这与现代人的消费方式是完全接轨的。而我们的剧目要走进剧场观看,加上节奏比较慢,内容不那么接地气,与其它文化业态相比差距较大。二是培育新观众群体带来的挑战。现在戏曲观众老龄化,书法美术摄影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居多,怎样去吸引年轻人走进剧院,吸引年轻人欣赏传统艺术,是普遍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要的课题。有位艺术家曾经说过:“看一种艺术形式有没有生命力,第一个标志是台上演的人有没有新生力量,第二个标志是台下看的人有没有新生观众。”没有新的艺术家去传承、没有年轻观众捧场,这种艺术形式不会走太远。三是互联网等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基于数字、网络、3D、4D、多媒体、虚拟展示、激光显示等多种高新技术应用的新型文化表现形式及其产品已经成为消费时尚。艺术创作、生产、传播的数字化任重道远。如果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艺术创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关。我们一定要借鉴现代高科技的运用,把艺术的核保住,但是可以借用现代高科技的形式来表现,让传统艺术锦上添花。比如说舞台布景完全可以采用高科技术。去年北京的一台民乐演出,弹奏的乐器都是传统的,但它的表现形式是创新的,演员的衣服也十分绚丽,舞台布景全部都是声光电,激光、烟雾、国画的运用、电影镜头的运用等元素,将一台民乐演出表现得十分精彩,很受年轻人喜爱。四是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在这里要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中央的奖项在减少,文化部的奖项减少了80%。各类评奖大幅缩减,争取国家级大奖难上加难。今年全国第十五届文华奖设文华大奖和文华表演奖两个分项,每个分项评奖数量只有10个。以后梅花奖也在大大地减少,我们省一级的评奖也减少将近一半。评奖过多过滥,大家就觉得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就越不看重;相反,奖项越稀缺,大家就觉得艺术价值越高,越看重。

三、要自觉坚守艺术创作工作的责任使命

湖南文艺,是湖南的一张名片。屡开风气之先的湖南文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有过风华灿烂的时代景观,这是湖南一代接一代艺术工作者薪火相传、不懈努力创作、创新的结果。现在,需要我们继续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已成为一种不能旁贷的责任。这种责任源自三个方面:

第一,将传统艺术传承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湖南现存19个地方戏曲剧种,现状令人堪忧。以祁剧为例,祁剧是比京剧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祁剧现存专业剧团仅有9个,能正常演出的只有5个。其它剧种的情况更加令人忧虑,比如,巴陵戏、荆河戏、湘昆等7个剧种,都只有一个专业剧团在艰难支撑。19个地方戏曲剧种除了花鼓戏,群众基础好一点、院团多一点外,其它剧种都是令人堪忧的。固本培元、延续根脉,已成为我们当代文化人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第二,以优秀文艺作品来推动文化强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湖南2006年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大格局中,文艺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点。比如,建设文化强省要以强势文化产业为支撑,而文化产业的核心在其内容,内容为王,故称内容产业。如果离开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把艺术创作作为基本功和“主业中的主业”,作为各文艺院团的立院之本,有戏才有作为、有效益、有人才、有后劲、有希望,必须树立以作品论英雄,比实绩的价值导向。

第三,将传统艺术通过创新以符合并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要,这是岗位赋予我们的责任。社会主义文艺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决定的。传统地方戏曲在保持底色的基础上,如何注重结合现代艺术手段、从经典剧目中化用形式技巧、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不断改进剧目创作和表演,让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这是大家必须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四、要不断激发艺术创作的生机和活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部署,坚持以作品为中心抓精品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抓创作导向、以人才为中心抓队伍建设。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出精品、攀“高峰”,坚持规划先行,形成策划储备一批、排演一批、修改打磨一批的工作机制;要抓住创作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把抓质量放在第一位,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聚精会神出作品、出人才,群策群力促繁荣、促发展;要着眼于艺术创作的全面繁荣,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扶持,健全人才队伍。今年的艺术创作工作要点已经印发,各地各院团要认真抓好落实。关于今后的艺术创作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1、抓正确导向。在创作什么、反映什么、提供什么的问题上,坚决做到旗帜鲜明,站稳立场,把好方向。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创作者,我们是党的创作者,所以我们要高举党的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决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艺术院团要把好艺术作品创作演出的政治关、思想关,在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场所举办的演出活动,更要加倍注意,防止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形成舆论热点、焦点。特别是在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商业演出中,更不能听之任之,要增强政治敏感性,严格审查好演出内容。各级文化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文艺工作一定要坚持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踩红线。商演要把好关,境外来的是什么人,境外来的是什么作品,都要好好把关。还有对于艺术活动的主办单位,不要轻易地挂上文化部门的牌子,一定严把政治关。

2、抓精品力作。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是做好创作规划。创作规划不搞还不行,一个作品创作不是拍拍脑袋就能上舞台的,从确定主题、方向、写好台本、排演再到推广,没有三年还真搞不成。要结合当地的“十三五”规划,把创作规划纳入进去。通过编制创作规划,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①要解决艺术创作随意性的问题。艺术创作本身需要发挥想象力,但党委政府引导创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具有前瞻性。各地各创作生产单位要结合文化部即将下发的“十三五”时期艺术创作规划和《湖南省2015年—2020年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认真谋划“十三五”艺术创作规划,突出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的创作生产,这是湖南重点抓好的题材,为出精品、攀“高峰”奠定坚实基础。②要组织策划好艺术创作项目。把创作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到年度、各创作生产单位,有项目、有抓手。对于今年抓什么、能出什么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三年后的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从现在起提前备战,琢磨有什么好的作品,拿出来拼一拼,秀一秀;对于2020年前新创、移植、复排一批什么戏,必须认真布局谋划。特别是湘剧、花鼓戏等重点剧种,在复排经典剧目上要有新破题。我认真看了《湘剧志》,一千多台戏,现在我们能唱全本的有多少?所以,经典的东西还是要复排一些,这样既可以保持剧团的活力,同时带动年轻的演员不断成长。③要集中资源聚焦创作。坚持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结合中国梦主题创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文化厅抓全省的重点创作,各市州抓本地的重点创作,形成体系。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创作,对民营艺术团体和新兴文艺群体在剧目扶持、节目购买等方面,一视同仁。二是狠抓“深扎”活动。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使之成为精品创作的必由之路。目前深入生活热了起来,但“深不下去、扎不住根”的问题依然突出,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方面是因为组织工作不充分,相关制度不健全,配套条件不具备,保障、激励等长效机制没跟上;另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各单位缺少对创作的规划,艺术家下去了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存在盲目性。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抓长效机制,落实《湖南省文化厅文艺家采风制度》,用足用好创作基地,要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在经济政策、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提供保障,为艺术工作者蹲点生活、挂职锻炼、采风创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成果展示平台。比如,省湘剧院创作的《月亮粑粑》,主创和演职人员去年与山区农村学校师生同吃同住长达2个多月,为打磨提高剧目,今年又多次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体验生活。省花创作的《我叫马翠花》演普通的下岗工人,主创人员到社区搞劳动,卖红薯。金沙老师和孟勇老师为什么能创作出《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他们到十八洞村不知道多少次,听苗歌不知道听了多少曲,也是取材于当地的音乐元素。只有带着泥土的芬芳,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变的真理。如果躲在象牙塔里,是创作不出什么精品的。在这点上,我们鼓励艺术家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到基层去。三是坚持艺术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艺术创作生产全过程,提升创意水平,增强原创能力,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艺术呈现、音乐、舞美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既要保留传统艺术的精华,又要推动文艺与科技深度融合。四是抓好展演推广。去年的省艺术节涌现出41台大型舞台戏、82台小戏小品,这是一个庞大的艺术资料库,要加大展演力度。演艺集团做得好,杂技团、话剧团、歌舞剧团等都在广泛展演,主动去军营、社区、高校等地方去为老百姓展演,而且每一次演出后剧目都有新提高。要有多演出的市场意识,演出一场就吸引更多的粉丝。电影电视为什么那么火爆,是因为接纳这种形式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有很多第一次走进剧场的人都觉得剧节目很好看。去年艺术节,我除了五场没看外,其它剧目我都看了,一开始我是作为一个工作任务去看、对大家给予鼓励,后来发自内心愿意去看。因为看戏的过程给人艺术熏陶,精神启迪,无疑是享受。我们要让更多人慢慢接触我们的传统艺术,让他们成为粉丝。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一种氛围,民间有不少团体希望学习传统艺术,就表明老百姓现在有这样的艺术需求,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需要我们去珍惜和引导。在这里强调几项今年的具体工作:第一,精心组织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节目的后续打磨提高推广工作。通过再加工修改,选送一批精品剧目“晋京展演”,冲刺更高奖项。做好新创剧目与市场对接,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对照责任状要求,精心组织《月亮粑粑》、《我叫马翠花》2个入选2016年度国家重点创作剧目的创作生产工作。第三,认真筹备剧(节)目参加今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县级地方戏曲文艺调演、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全国性的展演赛事活动,力争优异成绩。第四,抓好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巡演、调演等工作。第五,抓好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全省原创广场舞创作和比赛活动。第六,各地要紧扣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节点,组织开展系列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

3、抓难点突破。主要4个难点:如何突破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引导青少年群体、如何实现文艺与旅游融合、如何加强市场推广。关于现实题材这个难点,希望大家多看《湖南新闻联播》,寻找好的新闻故事题材,重点关注精准扶贫、创业创新、凡人小事等题材,表现新的领域、新的人物,怎样鲜活地讲好湖南故事,不要躲进小楼,要多关注时事,多看新闻、报纸。关于市场推广这个难点,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抓,借鉴电影的一些做法,把产业链给做起来。电影制片的钱,20%是搞推广的。我们在推广方面投入还不够,再就是演员艺术家们的媒体素养不够。许多艺术家只会在舞台上表演,但是一面对媒体采访的镜头,就讲不出什么话来。要学习电影演员的媒体素养,借助媒体宣传自己的作品。事前要宣传,事后可以延伸出一些文创产品,比如制作文化衫等都要跟上来。总之,各文艺院团要强化“市场主体”的角色意识、积极开拓演出市场;要强化包装营销意识,进一步加强各院团营销队伍建设,运用影视行业运作影片、明星的思维和理念,加大对精品剧目、主创团队、文艺名家的包装、宣传和推广力度。

4、抓文艺惠民。深入开展好“双送”、雅韵三湘、戏曲进学校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支持艺术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求,突出贫困地区这个重点,建立健全以需定供、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等文艺下乡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能看到更多精品剧节目。我们把群众“吃点菜”与演出“送服务”结合起来。把“点”和“送”结合起来。现在一些老百姓喜欢听折子戏,还有一些讲身边的事的作品在群众中反响都是很不错的。认真谋划一批重大文化艺术设施建设项目,抓住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契机,把村级戏台、文体小广场同步规划建设到位。加快实施“一县一剧场”建设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剧场,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市州都有多功能剧场、每个县都有剧场。

5、抓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艺术评价体系,是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奖和评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文艺评奖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精神,严格按照奖项设置和规定数额评奖,巩固文艺评奖改革的成果,提高奖项质量。始终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受众反应、社会影响等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文艺批评的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不要把文艺批评变成文艺吹捧。对重大展演活动、重要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艺术作品开展评论,敢讲真话,表明态度。加强评论阵地建设、评论人才培养、评论实践开展、评论成果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评奖、评论与创作的对话。

6、抓人才培养。人才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文艺人才不分体制内外,只要是能够为全省的文艺创作贡献力量的,全部都要褒奖,纳入扶持范围。我们的国家艺术基金,不管体制内体制外的,都可以申报。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只要有好的作品,哪怕是个人的作品。省级艺术基金扶持范围,也不分体制内体制外,不仅是省直的院团,民营院团照样可以申报。今后,我们一定要打破体制的限制,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有好的作品一样支持。通过加大资金扶持来培养我们本土的艺术人才,促进艺术创作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总之,希望大家牢记使命,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甩开膀子干,让湖南的艺术创作实现百花齐放,攀上更高的艺术高峰!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文艺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一墙之隔》创作谈
□文艺范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