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前世 袖舞今生

2016-05-14 08:15黄艳艳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莆仙戏杨贵妃

黄艳艳

〔摘 要〕 在莆仙戏《江梅妃》中,我饰演杨贵妃一角,以全新的角色感悟应对考验和挑战,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莆仙戏《江梅妃》 杨贵妃

莆仙戏《江梅妃》是由国家一级编剧周长赋先生创作的,讲述了在唐朝开元年间,莆田秀女江采萍被选入宫中,因才貌双全,为唐明皇宠爱,又因她素喜梅花,被封为梅妃。随后,唐明皇又宠上了杨玉环,多年之后,国是日非,梅妃多番劝谏反被冷落,最终,安禄山叛乱,国破家亡,杨贵妃香消马嵬坡,梅妃与死生师友梅花饯别后,亦消失在梅花深处……那梅树旁的枯井、那漫天飞舞的梅花,夹杂着安禄山叛军的阵阵马蹄声,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叹息和深思。而绝代佳人杨玉环,则让自己的美貌永远镶嵌在马嵬坡的芃芃翠绿之中,更是给世人留下种种神秘的猜测和遐想。

我在该剧中饰演杨贵妃,当唱道“踏青来到华清池,御苑何处不芳菲,有彩蝶翩翩花间戏,追逐紧、扑又飞……”,年轻美貌的杨玉环正天真无邪地在华清宫中遍赏春光美景,此时遇见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贵人”唐玄宗,而正是在这折戏的出场表演中,我遇到了从艺以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在历代莆仙戏演出中,杨贵妃均是以“花旦”或“彩旦”应功,那时的莆仙戏表演中都是将杨玉环归入与“褒似、妲己、妹喜、文姜、息妫”等古代妖妃之列,既然这些都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因而在表演上也就极尽顺从民意,让这些人物在舞台上均以“奸滑、妖邪、以色迷君、狐媚误国”等形象出现,当然也就更不可能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一般都是将其纳入“花旦、泼旦、彩旦”之列。随着历史的前进,如今的戏曲舞台也有了巨大的变革,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早已剥离脸谱化的束缚,人物主体意识的刻画、人性个性的塑造,早已成了当代戏曲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纵观“长赋版”的《江梅妃》全剧,显然与旧版本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以旧演技为表演参考,显然是不对路的,在编剧和导演的耐心指导下,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角色感悟的创新体验。

慧眼独具的石玉昆先生设计了将剧中的杨玉环以年轻可爱、极富青春气息的姑娘为创作原型,并要我在第二折杨玉环初上场前先以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去征服观众;于是在演出时,当天幕现出御花园景象时,我那高分贝、清脆悦耳的笑声,立即产生了喜气四溢的剧场效果,导演又在上场的动作表演中添加了颇多类似“小花旦”的身段动作——抚扇、扑蝶、赌气、叹息、欣喜、开心……之后在第二稿的加工中,根据剧情的需要,我分别运用了莆仙戏表演艺术科介中的“雀子跳、细蹀步”等动作溶入其中,而在扑蝶表演中,传统科介的“双指手、插腰赌气、跺脚叹息”等表演表现出年轻美貌的杨玉环此时的心情。而接下去突然遇见对她好感有加的唐明皇时,我运用了莆仙戏传统科介的“细蹀步、三下放肩”等动作来张驰此时的心理活动,同样取得了较好的舞台效果。在面对至高无上的唐明皇的示爱时,我的表演也从“惶恐、惊吓、嗔怪”渐渐过度到“仰慕、崇拜、倾心”……演至此时我亦悟出,杨玉环本来就是个有血有肉的好姑娘,人非草木,面对创造出“开元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且又极富韵律舞姿的大唐皇帝,身为青年舞蹈家的杨玉环想不动心又谈何容易?至于之后她是如何弄权误国,该不是此时的表演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吧!于是我的表演也渐渐放开了,渗入以“闺门旦”的扇功、肩功等表演科介和程式进行动情、专情、倾情的表演,以渲染这对有情人相见恨晚的感人爱情。

莆仙戏的诸多表演基本功大都以“步、手、肩”三个部分为主,要求表演者的“头、身、腰”配合并作出优美的舞台造型,有着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美学特征,它从创作理念、表演形式到观众欣赏习惯都和国内众多的兄弟剧种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本是因为莆仙戏得益于古老和深厚的传统遗产。在第二稿注入莆仙戏传统艺术的加强版排练中,我细心寻找能展现杨贵妃在各个表演场次中所需的传统科介和程式——如在第五折中由我领舞《霓裳羽衣舞》的表演时,面对唐明皇的温存目光,伴随着奔放、热烈的羯鼓伴奏声,此情此景,真让我仿佛置身于大唐宫殿之中。石导演的大幅度的处理风格、加上莆仙戏专家们指导下的传统动作的深度溶入,让我深陷剧情之中几乎不能自拔,顿时仿佛才思井喷,传统动作中的“转身、鱼跃、摆腰、凤飞手、细蹀步、粗蹀步、车肩……”随手拈来、发挥得淋漓尽致,排练之余更让我觉得这杨玉环前世必定与唐明皇是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可缘何要等到今生才见面呢?

乐极生悲是人们对生活中重大转折的形象刻画,但也给我们的莆仙戏的传统艺术科介提供了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在本剧第六折中杨玉环随唐明皇因战乱出逃那场戏中,杨玉环是以跨入“落魄青衣”的行当进行表演,当我在台后随着传统乐器笛管、尺胡的伴奏声、以凄厉的《二犯小桃红》曲牌唱出“奈何天、马嵬坡,离恨昼、一行行悲泪难收!”后,便和唐明皇运用莆仙戏科介程式中的“倒退波浪手”进行上场表演,紧接着我又唱道“闻报逼君清君侧,六军不前滞留久,魂魄散、泪盈袖……”,我又运用了“左右放肩、荡肩、摆肩”等一系列的程式展现这位大唐名媛绝望前的内心活动轨迹。此时导演别具匠心地让我们三位主角各占一个台位、进行隔空对话形式的含泪责问和良心拷打式的表演。而当梅妃责备玄宗“图安乐、贪享受,才教这干戈四起,大唐蒙羞”时,唐明皇惨然面对杨玉环而言“这事不能不怪贵妃你,是汝误孤家又误国,汝看随驾将士,正逼朕赐爱卿一死呢……”。此时我以传统中的强烈动作 “三下批、摇步”等退至左下角,才哀声潸然泣诉“臣妾不甘,妾身居后宫,外面事全不知道晓,我能误国么?”,伴随杨玉环在幕后一声惨叫,这位充满神奇色彩的绝代美人也就回到早先她与唐明皇相约再见之地而去了。

精明的周长赋先生和睿智的石玉昆导演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这部催人泪下又令人感叹不已的故事以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成功搬上了莆仙戏舞台,伴随着轰鸣的剧场掌声之后所产生的是令人深思的剧场效应。作者的寓意如同一缕缕驱风油的醒脑清香,袭向观众的视觉和心灵,谁也难以想象,开元盛世的万丈豪情相对应的竟然是马嵬坡上那凄凉的笛管曲牌《二犯小桃红》之声,而舞姿超群的唐代音乐家杨玉环会香消玉殒于曾经是“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的心爱之人唐玄宗的面前。

通过这次实践,我感触更深地悟出:戏都是演给观众看的,现实中的观众希望我们这一代演员们在虔诚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也更应该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出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信息,并把其融入丰富多彩的莆仙戏艺术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莆仙戏这颗璀璨的明珠,更能和着时代的脉搏,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莆仙戏杨贵妃
莆仙戏《踏伞行》
莆仙戏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多媒体与莆仙戏曲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
论福建莆仙戏市场现状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杨贵妃死亡之谜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杨贵妃死亡之谜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