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钢琴音乐的发展轨迹

2016-05-14 08:15陈青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古巴轨迹

陈青

〔摘 要〕 殖民地时期,古巴黑奴沉重但满怀希望的精神,奠定了古巴音乐的基本气质,贯穿着古巴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塑造了古巴钢琴音乐的基因;十七至十八世纪,天主教会在古巴各地开办音乐学校,钢琴开始在古巴开始推广,欧洲宗教音乐和非洲原始部落音乐也逐渐进行融合,古巴钢琴音乐开始形成;十九世纪来自欧洲的音乐家创作出第一代拉美风格欧洲范式的作品,二十世纪初古巴的音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古巴 钢琴音乐 发展 轨迹

音乐学家阿莱霍·卡频蒂尔说过,“在古巴,音乐始终走在其它艺术的前面。早在第一部古巴小说诞生或是第一份古巴报纸创刊之前,古巴就已经拥有了优秀的音乐家和作曲家。”①作为拉丁美洲音乐最重要的源流,古巴是拉丁美洲音乐节奏的宝库,为我们贡献了伦巴、曼波、恰恰恰、波莱罗等魅力无穷的歌舞。在这片音乐气息浓厚的土地上,钢琴艺术同样富有独特性和生命力,它与现代古巴一起形成发展,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

一、苦难的开篇——古巴钢琴音乐的先声

正如所有的探索一样,如果要想探究一个国家的音乐,则必须要从她的历史开始说起。古巴的近现代史开启于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哥伦布率领的船队横跨大西洋到达了美洲,而从1510年开始,古巴沦为了被西班牙、英国、美国轮流把持的殖民地,直到1959年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段被殖民的历史是完全用鲜血和眼泪写成的,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现代古巴的各种文化气质、社会形态也基本形成。

钢琴也是在这四百多年间从欧洲传入古巴的,与钢琴一同来到古巴的,还有大量的从欧洲(主要是从西班牙)而来的移民和从非洲贩卖而来的黑奴。相比于与殖民者战至最后一人勇猛彪悍而宁死不降的印第安原住民,来自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刚果和安哥拉一带的黑人则温顺得多,他们忍受着高达15%的跨洋海运死亡率、平均存活时间只有7年的繁重劳动以及奴隶主的种种酷刑,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们需要的是一种使用更简单、携带更方便的乐器——诸如邦歌鼓(bongos)或者刮葫(guiro)一类的乐器,来抚慰他们沉痛的精神世界。因此,这类手指敲击的节奏乐器奠定了古巴音乐的基本气质,也就是鲜明丰富的节奏,高昂嘹亮的音色,起伏变化的情绪。忍辱负重的黑奴用这种乐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沉重但满怀希望的精神,也就是这种文化气质,贯穿着古巴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塑造了古巴钢琴音乐的基因。

二、生命的炙热——古巴钢琴音乐的初成

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巴洛克时代,欧洲已经处在大革命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中。然而在拉美,天主教依然是唯一的合法宗教,也是绝对的主流信仰。更重要的是,相比于面目狰狞的奴隶主们,天主教会在文化上更具亲和力。为了诱导来自非洲的黑人入教,“天主教的教士向当地的音乐家传授欧洲的乐器及在礼拜中演唱莫拉莱斯、维多利亚、格列罗等西班牙作曲家的多声部的弥撒曲和经文歌等。西班牙的音乐家来到这些殖民地,在天主教堂和礼拜堂里担任职务,并为教会写音乐,这些音乐是美洲最早的创作音乐。”②这样钢琴音乐在古巴开始推广,欧洲宗教音乐和非洲原始部落音乐也逐渐进行融合。

尽管古巴的黑人,以及黑人和白人混血的后代几乎全部都皈依了天主教,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忘记来自非洲老家的音乐和舞蹈,私下里他们常聚集在篝火边随着鼓点跳起非洲部落祭祀时的舞蹈,这就是现代曼波,伦巴等舞的前身。很难说改信天主教对于这些来自非洲能歌善舞的黑人来说是心灵的慰藉还是精神的压抑,但这些来自欧洲的乐器却在旋律上极大的丰富了来自非洲的舞蹈。与邦歌鼓、刮葫或者沙铃等只有节奏的乐器不同,钢琴、小提琴甚至吉他能够随着舞步奏出他们心中流淌而出的旋律,让古巴人爱不释手,促使他们立刻将钢琴等乐器和他们的舞蹈结合起来。尽管这时的演奏技法谈不上多么深湛,但是这些来自西非的黑人很大程度上是为音乐而生的民族,因此他们对钢琴等欧洲乐器的学习进步非常迅速。与印第安人音乐曲调的幽婉凄清迥然不同,非洲的舞蹈内容多是表达爱情与追求幸福的,以节奏明快和活力充沛见长,伴舞的各种乐器即兴奏出的旋律优美动听,这也是古巴音乐与其他印第安人为主的拉美国家音乐最为显著的区别。

十九世纪的欧洲主流音乐,已经由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这时有很多欧洲音乐家迁居美洲或去美洲进行演出,内容包括了从意大利歌剧到波兰的玛祖卡等等,这对古巴音乐来说又是一次输血。同样的,来自欧洲的钢琴家也为古巴别样的风情所着迷,他们纷纷取材民间舞曲,创作出第一代拉美风格欧洲范式的作品。但是这时古巴的上层音乐界,或者说精英音乐界总体是趋于保守的。一方面是受欧洲的影响,囿于欧洲音乐的范式,而难以开创新的局;另一方面还由于古巴是一个典型的天主教国家,官方虽然默许各种非洲风格的舞曲在民间流传,但是并不鼓励这种音乐。总的来说,虽然这一时期古巴没有出现大的钢琴家和作品,但却是古巴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

三、自我的气质——古巴钢琴音乐的成熟

随着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古巴音乐本土化进行的异常迅速。经过两个世纪的民族混同,来自西班牙的宗教音乐已经与非洲部落音乐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乐队开始举行公开的音乐会,其内容主要是古巴民间的各种舞曲,以完全不同的音乐语言运用节奏来寻求节奏的艺术化。这一时期产生了被誉为“古巴音乐的民族主义先驱”的伟大钢琴家萨乌梅尔。萨乌梅尔“将古巴丰富的民间音乐因素融进古巴的古典音乐中。正是出于这一事件,古巴古典音乐才开始使自身有别其历史前身——欧洲古典音乐。”③在萨乌梅尔最重要的五十五首为钢琴独奏而作的康德拉丹萨中,可以找到许多当时古巴流行音乐风格和体裁的节奏。

二十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族主义乐派的诞生揭开了古巴音乐新的篇章。“从这个时期开始,作曲家们陆续投入到了民族主义的创作中,民间音乐和大众通俗音乐开始被采纳并作为艺术音乐创作的基础,加之组曲等新的作曲体裁的运用,新大陆的各个国家都出现了具有独创性的作品。”④加之二十世纪初美西战争以后,西班牙战败退出拉美,古巴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基于上述原因,古巴的钢琴音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各种民间音乐的潜力被完全挖掘出来,创作方法更加多样,钢琴音乐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借鉴也更加深刻,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音乐节奏复杂,变化多端,强调节奏胜于旋律,有时节奏自成一种独立的线式进行,而旋律方面主要受西班牙音乐的影响。这一时期古巴钢琴音乐的主要代表是恩纳斯托·莱库纳,他创作的300多首钢琴作品绝大部分以古巴民间小调为主题,被视为古巴风格的典型代表。

古巴革命后,与东欧特别是波兰先锋派作曲家的直接互动,使得古巴钢琴音乐兴起了一股新的潮流,被称为“古巴音乐的先锋派”。这股新的潮流完全改变了古巴的钢琴音乐,其特征在于运用这一时期风靡世界的全新作曲技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使用先锋派的作曲技术创作。但这一潮流退却得如同它到来一样迅猛,到九十年代便迅速衰落。此后,古巴钢琴音乐中已经没有主导性的潮流,古巴钢琴音乐再度回到以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和声为特征的经典传统中。当然,这是更高意义上的一种复归。“可能,我们正处于一个短暂的停滞期,但主导潮流的缺失有可能是一个绝好的信号,因为它为古巴古典音乐的发展不仅开辟了一条路经,而是敞开无数个大门。”⑤

正如古巴诗人何塞·马蒂说的那样,古巴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与富有艺术的国土。经过四百余年的融合,古巴钢琴音乐的欧洲风格、非洲风格都已经染上了新大陆的色彩,获得了新的生命,在这片历经苦难的壮丽国土上,日益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苏]普·皮楚金、阿·斯威什尼科娃,吕金藻译,音乐译丛[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4(124);

[2][美]J.P.伯克霍尔德,蔡良玉译,美洲各国的音乐及其历史的叙述(上)[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1.2;

[3][古巴]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译,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J],《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05;

[4]钟卓文,一位被历史遗忘的古巴作曲家及其作品——埃内斯托·莱库奥纳的钢琴音乐中的“非洲一古巴”风格研究[J],《音乐探索》,2016.2;

[5][古巴]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译,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J],《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05。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古巴轨迹
轨迹
轨迹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古巴斗鸡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古巴经济衰退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