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拍图标和节拍棒(器)

2016-05-14 08:15戎君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节拍器指挥棒奥尔夫

戎君

〔摘 要〕 学生在念节奏或唱谱时经常按这个符号∨来打拍,但对节奏感差的学生或幼儿来说,这个方法并不能让他们准确掌握稍难一些的节奏。本文中由作者自创的节拍图标和拉杆节拍棒将有效解决这个难点。

〔关键词〕打拍图标 拉杆节拍棒 图解节奏

一、拉杆节拍棒和机械节拍器、电子节拍器相比:机械(或电子)节拍器是一种能在各种速度中发出稳定节拍的机械或电子装置。机械(或电子)节拍器的优点是仅靠听觉控制,解放双手。拉杆节拍棒的优点是有双手的参与,具有可视性以及肢体的韵律感。用哪种节拍器取决于教学内容,当仅需唱谱或念节奏时,适合用拉杆节拍棒;当弹琴时适合用机械或电子节拍器。

二、拉杆节拍棒和奥尔夫打击乐器相比: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独特的音乐教学法中使用的乐器,称为“奥尔夫乐器”。它分为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乐器和无固定音高起节奏作用的乐器两大类。其中,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也被称为“奥尔夫打击乐器”。一般以四大类为主:1、木质类。如单、双响筒,木鱼,木棒等;2、散响类。如串铃、沙锤等;3、金属类。如三角铁,碰铃等;4、皮革类。如大鼓,小鼓,手鼓等。奥尔夫打击乐器和拉杆节拍棒同样具有可视性,同样需要双手的参与,同样有声音的刺激。但拉杆节拍棒对节奏的把握更精准,而奥尔夫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操作手法和声音类型更丰富。如果在教学中要追求节奏的准确性,那么适合使用拉杆节拍棒;如果在教学中要追求节奏的表现力,层次感,声音的悦耳动听,那就使用奥尔夫打击乐器。

三、拉杆节拍棒和指挥棒相比:在音乐演奏中,指挥棒就是指乐队指挥的小棒。它能增加指挥的表现力,并起到节拍器的功能。在欧洲很多地区,指挥棒至今仍被称为“节奏棒”。它和拉杆节拍棒都需要手的参与,但拉杆节拍棒的优势是有声音的刺激,最重要的是对使用者的节奏能力没有要求;不足之处是缺少艺术性,观赏性。相反,指挥棒倾向于集体合奏表演时使用,并且更适合于具有较高音乐造诣的人来使用,而拉杆节拍棒适合于普通学习者个人的节奏练习。

笔者在教学中是将拉杆节拍棒作为图解节奏谱练习的辅助教具来使用的,如下图:

1、在单声部图解节奏谱中的应用:

笔者在对大龄学生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年龄的优势,理解能力较强,所以可省去图案,只保留打拍图标。但他们内心仍不具备稳定拍感,刚开始学习节奏时,使用节拍棒还是可以有效提高节奏的准确性。在练习上也可以加大难度,同时使用拉杆节拍棒和电子(或机械)节拍器。

笔者通常是这样要求的,如下图:

简谱节奏:

眼睛看着节奏谱;手上打着节拍棒,下上下上,下上下上;嘴里念着节奏,“空嗒嗒嗒”(简谱);“嗒二空”(线谱高声部)或“空二嗒”(线谱低声部)……;耳朵听着电子(或机械)节拍器发出的节拍“叮、叮……”声,这几种要求同时做到,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集中全身的注意力来练习节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拉杆节拍棒虽然是由风马牛不相及的便捷式打气筒变身而来,但配合打拍图标的使用,其教学效果不容小视,如果我们能受此装置的启发,进一步改进优化,那就更妙了。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郑莉.4-6岁幼儿音乐启蒙教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

[2]唐坤娜.钢琴入门难点节奏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3]罗文琴.儿童识谱启蒙.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4]赵方幸.儿童视唱练耳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节拍器指挥棒奥尔夫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让音乐教育的指挥棒落到实处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引导大医院走向的“指挥棒”
音乐节拍器引导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可行性研究1)
县级医院改革用好指挥棒
发挥医保指挥棒作用
为什么要使用节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