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2016-05-14 08:43王可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图形创意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

王可

〔摘 要〕 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指导学生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过渡的课程,旨在培养创新思维。图形创意在众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容易陷入同质化、程式化的困境,故笔者综合自身教学和指导实训的经验,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图形创意 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改革

图形是具有广告特征的图画,带有明确的视觉符号象征意义,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和载体。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因此本课程也肩负着引导大学新生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过渡的使命。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基础,图形创意同时具有绘画和设计的特点,能让学生结合所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具体要求,在基本绘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和拓展设计思维和表现手法,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分支方向和环节密切相关。

图形创意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各院校设计类专业都会对图形创意教学给予足够重视。笔者每次接受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时都需收集整理许多资料、案例,确立几组循序渐进的实训课题等;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很认真,但笔者备课时所付出的努力却并未完全令学生受益,或者说学生所学未达预期。学生们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同学的创作思维难以打开,临摹、抄袭以完任务者有之;第二,很多通过学习而在实训中自主思考、创作的学生,尚未从绘画笔触过渡为设计笔触,表现效果虽凑合但缺乏深度;第三,少数学习认真、绘画基础也较好的学生,在图形创意学习中依然会感到茫然,感觉大量设计实例与自己生活的距离很远,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情绪。虽然他们也能完成合乎要求的课程作业,但据笔者在后继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过后并未感觉自己学会了多少图形创意技法且容易遗忘,难以在后继专业设计课程中衔接图形创意的思维等。很多艺术教育界同仁都曾发现或提过类似问题,在笔者看来,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以经典作品和同班同学的优秀作业来启发引导等措施加以解决;第二个问题主要根结于高中的应试化美术教育,很多学生在强化训练中简单地学习、模仿了素描和速写的笔触线条,却并未用心体会出笔触和线条造型之精髓是描绘对象的形态特征、而非简单地堆砌,这个问题的根源牵涉面广,难以根本性改观;第三个问题则涉及到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路倾向,很多人包括不少教师都认为,只要将源于生活的图形素材通过想象和变化而表现出了高于生活的造型和状态且美观,就达到了图形创意的目的,因此很多人都是在为了将图形进行创意而创意,未能真正根据本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图形表达的主题立意来进行创作。发现上述不足后,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广告、装潢设计实践中进行创意表现的经验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对本课程在今后教学中应做出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路。

一、在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实训中应增强主题性内涵

图形创意教学的现状是根据多年基本不变的教学大纲和每年都有更新但基本属于同质化的教材来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灌输,从基础图形画到具象、抽象图形,对各种创意思维和技法边讲边练,但大多蜻蜓点水;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要想思路和技法的学习面面俱到,则只有让学生在实例的参考和指引下进行临摹改进。待到基础知识和技法教授完毕、进入主题创作实训阶段时,学生已基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只要对相关图形内容进行一些新奇有趣的组合变化、造型美观就算完成了“图形创意”,且具体的造型和笔法还可以找到参考范例。于是乎,为了创意而创意,看起来形式感很强但缺乏实质内涵的许多图形创意作品就这样出炉了。笔者认为,图形创意用视觉语言传达相关信息和文化,应当是在一定主题思想之指引下;作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图形创意作品应该是主题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载体,当以深入发掘和传递被设计对象的思想情感来获得创意和造型上的成功。例如,笔者见某学生在纸上练习将猴子的上半身与经典甲壳虫汽车的下半身造型进行巧妙结合,形象生趣,但这样的图形往往仅为了创意而创意,缺乏主题内涵和实用意义,于是笔者建议他将猴子形象具体化、加上紧箍咒和金箍棒改成孙悟空;中国古典小说中孙悟空神通广大、善于变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古代背景下的小说中没有汽车,但现代图形创意语境下的孙悟空变汽车之造型,则既赋予了图形以文化内涵,亦使传统文化以新的形态延续,这样的图形创意就可以运用于广告海报、插图设计等项目中。在实训中增强主题性内涵,能有效提高图形作品的生命力。

二、图形创意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概括性的思维和技法之培养

在基础训练中,由于学生的绘画造型素养不一、教师对图形创意的认识和倾向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新生们对于图形创意课程的学习兴趣虽然很高,但少有人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真正掌握图形创意之要旨,往往人云亦云,能画出形式上的创意图形却很难展望其与后继专业课程有深入关联,过后也大多忘却。究其原因,图形创意虽然是很多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和铺垫,其创意的思维和能力需要长期培养,但本课程毕竟也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而存在,按照教务管理的要求,独立课程的教学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成果;出成果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学点图形变化创意的简单逻辑、观摩些作品,闭门造车很快就完成了,如果学生绘画基础好,用造型的笔触认真表现一下,优秀的创意绘画作业就诞生了。这样的课堂学习成果,上级点头、学生也满意,但过后未必能留下多深的印象,而资深的设计专业教师却心存隐忧:图形创意的成果需要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所表达的意义富于感性,良好的写实绘画技法可以增强画面效果;但运用图形创意基础的设计实践,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创意插图等却是比较理性和逻辑的过程。图形创意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技法的培养,使学生们把技能、情感和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初步建立设计意识,如此方可将图形创意的思维打造成后续主干设计课程的坚实基础。以图形创意的典型运用——标志设计为例,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要求标志图形具有高度简洁和概括性,则现行图形创意教学中常推崇的用精致的绘画笔法表现组合图形的方式肯定不能照搬到标志中来,标志及其他设计门类都要求对素材进行深度提炼,使最终图形具有高度凝炼、简洁的效果,越看越有内涵。对比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经典图形创意作品,都能看到图形的高度简洁概括性和所揭示主题的社会普遍性及深刻性;而当今很多图形创意作品,初看很有视觉效果但细看并无甚内涵。概括性思维和技法的培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加强用笔简要表现对象的整体形态和重要特征,是学习减法而非加法。当然,概括性思维和技法的培养并非数周内即可成功,但本课程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始。

三、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擅用模仿、巧用模仿

创意首先是从模仿起步的,两者并不矛盾。人类从初期创造活动开始就主要依赖生活中的原型,如各史前文明遗址中都有原始先民绘制的具象或抽象的动物图画被发现;在模仿创造的前提下进行再创造,并加入人们的主观情感和良好愿望,便已有创意之雏形。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便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融合各常见动物的特征并赋予其美好的愿望而集体创作并完善的。模仿提倡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灵感,故图形应首先具有与自然物质或形态的相似性,却又更加简洁和概括;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中应擅用模仿、巧用模仿,模仿与继承是激发创意的一种手段,并非创意本身。广泛的阅读和交流有助于设计者发现可供参考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当多引导学生欣赏图形创意作品、读懂其创意内涵。在实训中模仿时,不应简单地拿来,而应引导他们逐步学习并善于概括对象的主要特征,向自然界学习、向经典学习。在善于模仿中还要巧用模仿,合理选择模仿的对象,模仿其思维,更要在模仿中体会其情境。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图形创意作品,多以简洁的造型表达冷战时代的反核、反战、女权等当时国际主流民意,今天的学生模仿大师的造型思维或许容易,但若继续表达上述主题或按上述主题的套路去设计图形则有些不合时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表现生活主题、传递正能量。任何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训方式,都应力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概括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效果关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系列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因为本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各院校在长期教学中难免走入程式化的重复运作,以致于学生的创意水平很难有较大提升,故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和设计指导经验,提出了一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其效果如何,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检验并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家阳.图形创意[M].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2]过宏雷.图形设计课程的构想与实践[J]. 装饰. 2005(4)

[3]尚华.图形创意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J]. 美术学报. 2007(3)

猜你喜欢
图形创意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平面广告设计的图形创意研究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改问题探究
图形创意在咖啡馆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视觉图形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