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培养探讨

2016-05-14 08:43李文学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

李文学

〔摘 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视觉文化”时代,这样一个以图像为主要认知方式的时代,迫切要求受众的视觉素养越来越高,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要求会更高。文章从分析视觉素养的内涵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现状入手,探讨视觉素养培养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视觉素养 艺术设计类专业 培养

信息化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视觉图像来交流和表达信息。毫不夸张的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图像表达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表达方式,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视觉素养是指一种能够“解读”和“表达”图像的能力,培养视觉素养以促进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俨然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的重要技能。在国外,视觉素养的研究和培养受到不同领域学者的重视,但国内尚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既是图像的接受者,又是图像的制造者,其双重角色使得开展视觉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视觉素养的内涵及其现状

1.视觉素养的内涵。视觉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在国际上已经很普遍。在欧美一些国家,小学、中学到大学已经将视觉素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纳入正式的教学科目中。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在视觉素养的教育上也有很大的进展,但在内地,视觉素养的教育和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视觉素养是多学科的研究内容,范围极其广泛,学术界对其研究有很多,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这一概念最早由戴伯斯于1969年提出,他指出,视觉素养是人类通过观看,同时将看与其它感觉经验相整合,发展出一组视觉能力的素质。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时,它们使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区分和解释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就能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杰作。这一定义一直为国际视觉素养协会所沿用,也得到了学界的公认。它主要是将视觉素养作为一种能力来进行解释,这种能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传达出人们的看法,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提高的。视觉素养相对于其它的素养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自身的独特性。视觉素养主要进行的是对视觉图像的认知,在进行认知后,能有相对的理解意见的能力。

2.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现状分析。一是学生的艺术素养不高。在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觉素养的教育,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线条的敏感程度、色彩的把握、视觉图像的解析、设计整体结构的布局、整体的视觉把握等方面知识、技能授课,学生在接受时不能融会贯通,导致整体的艺术视觉素养较弱。另外,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信息媒介方面接受的教育不同,各种视觉信息层出不穷,学生接受视觉图像能力存在差异,造成学生的眼界不同。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艺术文化的理解不深,整体的艺术素养较差。

二是对视觉图像的分析评价能力不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学校对于视觉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对于视觉图像的主观接受的途径主要集中在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数字媒体软件上,很少进行专业的视觉信息的分析,对出现的一些视觉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判断,在进行视觉信息的接受时不加筛选,很难对有效信息进行把握,有的甚至对生活中的一些视觉信息的真实性和艺术性都不能正确认知,对于视觉信息的评价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视觉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视觉素养的课程在欧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已有不同层次的开设,甚至有的学校开设了视觉文化专业。而目前我国很少有高等院校专门开设视觉素养方面的课程,在这一方面,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的张舒予教授走在国内前列,开设课程、编著教材、建立网站,值得学习借鉴。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视觉素养培养亟需加强,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1.视觉素养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其学习大都是通过视觉的学习来完成的。大学阶段的学习涉及到各种图像和技术的应用,大多专业课程都是通过观看、分析、解读前人的大量视觉资料,经过不断的积累而获得专业知识。在图像时代,视觉素养的培养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视觉素养的培养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担负着创造视觉文化的责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不仅是图像的接受者,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图像的制造者。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优质视觉资源的任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才能在今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视觉化成果。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受视觉冲击的层面上,还要看到培养背后隐含的意义。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培养途径

视觉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只有把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起来并且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多样的思路与方法,也只有这样,视觉素养的培养才能有所突破。

1.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当前,各种课程的教学,最常见的是采用语言文字教学,在使用语言文字时,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字上,视觉素养被语言文字覆盖。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讲述时要以视觉信息辅助,不能忽略视觉信息,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多通过图像、视频来进行分析、交流,提高学生的视觉理解和视觉感知的能力。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展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艺术设计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进行互评,开展视觉批判,通过营造浓厚的视觉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接受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素养。

2.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教师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中坚力量,视觉素养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视觉素养,并能够开发视觉化教育资源,即用视觉的形式来表达所要教学的内容,如用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来表现概念、原理、规则等抽象内容。教师要胜任在教学上的要求,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主动接受新的视觉信息并能够将这些视觉信息转化为个人的专业素养。学校、社会应对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目前,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视觉素养的教师队伍,但我们的教师培训体系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要加大力量开展教师视觉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设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视觉素养培训。

3.创设良好的视觉情境。视觉素养的培养仅仅靠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设一些良好的视觉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视觉素养。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与视觉素养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例如绘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微电影节、动漫节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提升学生视觉解读和视觉表达能力。另外,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需要有大量优质的视觉资源,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视觉素养的专题网站,吸引学生浏览参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创作、交流、互动中提高视觉素质。如果有条件可以开发专门的视觉素养训练软件,甚至开发有针对性的游戏软件,推广给学生寓教于乐,让大家在游戏中提高视觉素养。

4.加强对艺术资源的运用。艺术与文化息息相关,艺术设计作品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文化知识。在信息网络的时代,中国进行对外开放,美国的唐人街、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等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外国传入中国的情人节等节日、中国遍地开花的肯德基等快餐店,中国的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要想保持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就要充分发挥创新价值。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保持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为视觉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视觉文化的氛围,让学生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获取艺术设计的素材,将视觉关注在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上,使学生在接受外来的文化时又保持民族特色,这是进行艺术设计视觉培养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5.强化视觉素养培养的自觉性。教育者在进行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培养,让学生自觉树立提高视觉素养的意识。在进行教学中,教育者充当着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艺术设计的作品要有较高的要求,避免学生低水平满足,将学生的视觉依赖变为有思想的视觉分析,让学生主动对设计的作品、视觉材料分层次进行视觉批判,让学生保持评判进步的心理,不要满足于自己现有的设计作品。另外,社会上充斥着大量负效应的视觉信息,如暴力色情视频、明星绯闻炒作、扭曲的商业广告等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学生在对这些视觉信息接受时要进行筛选,批判地解读视觉信息,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对于视觉信息要批判接受,能对社会中出现的视觉信息由较低层次的视觉的享受转变为艺术享受,主动对视觉信息进行解构,发现其文化价值。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素养、媒介素养、视觉素养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素养。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亟待提高,因此,针对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特点以及学习者的需求,建设并完善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发展的视觉素养培养,使他们更好地在读图时代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亚男、张舒予、蔡冠群.浅论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2]李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策略.现代装饰(理论),2016(1)

[3]刘桂荣.视觉素养的哲学文化根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龚婷婷、于素云.国内外学校视觉素养教育比较研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5)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