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气候治理影响的产业

2016-05-14 16:46梁光源
环境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电新能源能源

梁光源

谈及低碳就不能不说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这项关乎全球气候变化的协议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共同签署,主要内容包括:尽快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将全球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尽量限制在1.5℃以下。

“《巴黎协定》是全球首个让所有国家都承诺削减碳排放的协议,将直接影响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电力等行业的发展走向,更将加速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中山大学教授刘连成在课堂上说,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发展绿色经济是新经济的游戏规则。

石油化工:

污染减排新起点

“近15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化工产品产量年均增长在10%以上,化肥、农药、乙烯、无机原料、合成树脂等大宗化工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化工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同时也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贾瑞霞博士如是说,巴黎协定设立的这些目标意味着化石燃料时代或将终结。如果不把煤、石油和气体燃料留在地下(不再开采使用),这一协定中确定的目标恐难实现。

据了解,化学工业是直接消耗化石燃料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且总量大。而化石能源消费则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长期存在,煤炭与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6年开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应对大气污染的重任十分艰巨,碳减排压力巨大。

此外,《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化学工业的总能源消费结构是以油品和煤(焦)为主,二者分别占化工总能源消费量的42%和40%,其次是电力和热力,占化工总能源消费量的15%。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化学工业能源利用率比国外发达国家低10%~15%,主要原因是资源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仍然是以煤(焦)为主的低质能源结构,此外还与技术装备落后有关。因此,能源结构存在着很大的调整空间,化工行业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存在很大潜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告诉记者,化工行业的CO2排放不同于其他任何制造业化石原料贡献的不全是燃烧释放能量,而是化学反应和能源转化的耦合过程,有大量的碳通过化学反应进入产品中,源头减排很关键。

“在化工产业链上游的5个CO2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 合成氨、甲醇、纯碱、电石、氯碱等可能会被重点锁定。” 据专家介绍,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国,为确保完成对外承诺,在一系列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政策引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必将加大力度,对包括化学工业在内的高排放行业及其重点产品制定实施更为严厉的减排措施。

2011年统计数据表明,合成氨、甲醇、纯碱、电石、氯碱这5个子行业能源消耗分别约占我国化学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7%、7%、1%、6%、5%,合计达36%。2011年,这5个子行业的CO2排放量共计约4.3亿吨,折碳元素约1.2亿吨,分别占我国化学工业总排放量的17%、6%、1%、8%、7%,合计达39%。

“假设现有产能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部以国内或国际综合能耗的最先进水平为目标,分析估算最理想的节能减排潜力,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这5个子行业最大可实现节能折标煤为5785万吨,减排CO2约为11702万吨。”业内专家指出,合成氨、甲醇、氯碱行业的理想减排潜力位居前三位。目前这几大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集中度低、原料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水平落后的产能,需要改造甚至淘汰,将为先进产能置换腾出较大的空间。

具体到化工行业,刘连成建议,国家要需要出台差别化奖惩政策,鼓励企业重视节能减排的改造工作。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现有装置的节能减排潜力还相当大,应鼓励企业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技术改造,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落实和完善准入及淘汰机制,引导合成氨、甲醇、纯碱、电石、氯碱等行业结构调整。

“企业也要加大能源管理力度。加强调查和核算能源的品种、质量和价格,比较各种能源的经济性;系统优化缩短流程,减小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设备和能耗装置的数量,减少无谓的损耗。”顾宗勤说。

发电行业:

清洁能源潜力大

“电力部门是目前直接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部门,也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未来潜力最大的领域,加快电力转型对减排温室气体、推动能源革命非常关键。”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在课堂上如是说。

在环保问题上,火力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正饱受诟病,亟待用清洁能源降低火电比例,从而降低污染。目前,传统能源日渐枯竭,我国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储采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煤炭的储采年份约为31年,天然气的储采约为28年。

“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战略刻不容缓。”刘连成说。记者了解到,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已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要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 62%以内。

此外,还有《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政策的通知》与《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旨在削弱传统能源市场,激发新能源行业活力。“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打造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目前新能源在国内发展迅猛,尤其是光伏发电市场,每年新增装机不少于1500万千瓦。”据专家介绍,自2013年起,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3年超过1000万千瓦/年的标准,去年更是超过1500万千瓦/年的标准。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00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市场。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40%。

根据相关政策,“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还将新增1500万~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为全球最强劲增长的光伏市场,光伏发电正步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光伏行业还处于成长期,这一阶段度电成本有所下降、资本市场开始瞄准光伏产业,政府也开始调整补贴力度。”专家指出,目前,光伏度电成本还未降至火电与水电的水平,因此产业盈利或者居民改用光伏发电仍旧依赖政策补贴。

“居民光伏发电并网既有补贴、又可卖电的政策,实际上出台已有两年多时间。”近日记者也从广东电网和广州供电局了解到,截至6月,广东电网范围内已并网运行的居民光伏发电项目共705个,上网电量本年累计125万千瓦时;在广州地区,目前居民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并网运行的有近80户,已经申请建设或建设中的有近70户。

“光伏发电分为地面电站与分布式电站两种类形,而随着用地资源紧缺,地面电站发展模式不适于光伏推广,分布式光伏将大有可为,类似广东居民自发使用光伏发电这种模式,待技术成熟后,将迎来建设热潮。”周永章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即使是道路斑马线成为光伏发电的载体,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风电及核电也是重要的新能源发展模式。据了解,2010年至今,我国风电总装机一直荣登世界之首。2015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量30500MW,受此驱动,2015年全球风电市场新增装机63013MW。截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5.1GW,超越欧盟141.6GW总量。“风驰电掣”般的发展速度使风电成为绝佳的新能源,加上风电成本不断降低并向火电与水电看齐,未来风电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力产品。

在核电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56184.00亿千瓦时,而核电累计发电量为1689.93亿千瓦时,核能发电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01%。“核能发电占比持续上升,但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我国核电还有极大发展空间,国内核电建设与海外核电技术输出将成为核电发展主流,目前国内外环境都适宜核电发展,产业链正酝酿爆发。”

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迎来新机遇

“如果石油燃料被禁止使用,传统汽车将无法生存,车企将面临倒闭或转型。而给他们的缓刑期也只有34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尽管《巴黎协定》在未来落实中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传统燃油车的未来将会变得越来越黯淡,传统车企业或将会在2050年彻底消亡,而新能源汽车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了解,去年的巴黎大会上云聚了美国、日本、德国这些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大国,这些国家同时也是排碳量位于前列的国家。协定的顺利签订也即意味着,在此之前这些汽车强国就开始往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了,而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也将促使全球转向使用更为清洁的能源,预示着“石油燃料的终结”,全球传统汽车行业被判“死刑”。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如锂电池、镍氢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的汽车,与“汽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排放汽车尾气,对环境没有污染,因而极有利于城市环保。

有数据显示,我国车用燃油消耗占总消耗的比例近55%。此前,北京曾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城市PM2.5的污染源中,汽车尾气占比大约在1/4。2011年起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对机动车辆实行限购、限行,目前类似政策已蔓延至全国各主要大城市。同时中央政府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给予国家及地方双重财政补贴,并对新能源车提供不限购,不限行的使用便利条件。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基本上可以完成国家“十二五”制定的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我国作为汽车保有量大国之一,已逐步代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地。早在2015年广州国际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更是大放异彩。据统计,该届车展共有25家车企的31款新车上市,其中涵盖轿车、SUV、MPV及新能源汽车。而在新能源车型中,至少拥有8款纯电动汽车和9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中国始终落后于国外车企,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车企已看到其发展潜力。相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能够与国外车企一比高下。”在此前的采访中,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更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国家财政部在近期刊登出一项新的政策征求意见稿,即《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取消了试点城市的定义,要求向全国推广;充电设施建设要放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前面,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和应用环境;2020年的年度市场销量目标为150万辆,改变了此前以生产能力定义的缺陷。此外政府还将加大打击地方保护及充电设施的奖励资金。

业内专家也指出,从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来看,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技术发展迅猛,以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将在2020年实现规模产业化。

“锂电池及充电桩目前已成为投资的‘香饽饽。”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公开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锂电池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增量投资就达600亿元。与此同时,已有的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全力以赴加速扩产步伐;而充电桩的预期增长更是得益于政策资金的鼓励,有数据预计,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

猜你喜欢
发电新能源能源
“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会发电的“大风车”
丰富的能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找只老鼠来发电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