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畜禽提供健康“保健品”

2016-05-14 02:10郑秀亮
环境 2016年8期
关键词:保健品畜禽添加剂

郑秀亮

2014年底,《焦点访谈》曾报道称珠江广州段受抗生素污染非常严重,脱水红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含量分别为460纳克/升、209纳克/升和184纳克/升,远远高出欧美发达国家河流中100纳克/升以下的含量。

研究发现,大部分抗生素都是通过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进入水体,这揭示了中国抗生素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畜禽养殖。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污染环境,也可能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还会增加畜禽体内抗生素残余,危及人体健康的同时,也不利于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广东海纳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开启安全、绿色、高效生物饲料及药物饲料的研发,努力寻找一条“无抗”之路。

利弊相依的抗生素

无独有偶,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对中国部分地表水取样检测后也发现,全国主要河流,包括海河、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和辽河等河流都检出抗生素。

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接近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人类消耗量为48%,52%为动物消耗,也就是养殖业消耗。

养殖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畜禽患病率。相较于野外,养殖场的畜禽密度显然要高得多,所以一旦发生动物疫情,传染速度非常快,就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在养殖过程中添加抗生素,可以预防与治疗疫病,避免遭受此类损失。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有害菌,调节畜禽肠道内细菌总数以促进畜禽消化,进而影响生长,增加畜禽个体重量。部分饲料企业会在其产品中预先添加入此类抗生素,养殖户则采用此种饲料刺激畜禽增重以提高收入。

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我国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养殖户在使用含抗生素饲料之外,还会采用注射、灌服等多种手段再次添加抗生素。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占用药总支出往往达到70%到80%。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抗生素在畜禽体内的残留,然后经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养殖废水,因为绝大多数的抗生素都会被代谢出体外,最终以养殖废水的形式进入环境,如不加以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抗生素抗性基因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被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可持久性残留、迁移,并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在菌群间传播,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远大于抗生素残留。而且抗生素在养殖业的大量使用,也会增加禽畜的抗药性,诱导超级细菌的产生,农业部也因此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生物饲料开始崛起

“饲料禁添抗生素是养殖发展的必然结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冯定远认为,“禁抗”是未来养殖业的大势所趋。“海纳川”董事长周玉岩也提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由注重吃得饱到讲究吃得好,对食品安全性、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抗生素残留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认为禁用饲用抗生素是顺应时代潮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不过,抗生素禁用之后,养殖户短期内可能会面临养殖成活率下降等问题,养殖户因此需要另外一些产品来维持动物的健康状况,比如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以及寡糖等,绿色饲料添加剂因此应运而生。

绿色饲料添加剂主要是指除抗生素以外的,能够保证动物健康的或者能够保护饲料产品,让饲料产品效果更好的一类添加剂,它不仅拥有抗生素一样的抗病效果,而且符合人们对肉食品安全、肉食品品质的要求。

“我们主要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来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或者叫做动物肠道健康类的产品。”“海纳川”生产厂长鲁彬彬提到,2006年“海纳川”开始研发绿色饲料添加剂,目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30项,其中一些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运用,为改善养殖环境、减少药物残留、提高免疫能力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传统饲料中,常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它们的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鲁彬彬介绍,绿色饲料添加生物活性多肽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饲料的抗营养作用,有效提高原料消化利用率,减少饲料营养物质的浪费,改善畜禽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饲料还能够提高氮的利用率。绿色饲料提高了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提高了动物对氨基酸的利用水平,而氮是氨基酸的主要元素,这也就提高了氮的利用率。氮的吸收,同时能够减少动物粪尿中氮气的释放量,减少氨氮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环境负荷。

同时,细菌的生长和增殖需要蛋白质。绿色饲料通过均衡的氨基酸,可以降低蛋白质水平,并且增加畜禽的消化能力,明显地限制细菌增殖。而且,绿色饲料含有寡糖成分,它们只能被对机体有利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微生物利用,而不能被对机体有害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利用。寡糖被有益菌利用后,使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大量增殖,伴随有益菌增殖产生的乳酸、丁酸、醋酸和丙酸,使肠道PH值降低,从而使不耐酸的有害菌群的繁殖得到抑制,改善肠道环境。肠道内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在维持畜禽健康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中双歧杆菌对动物机体有很强的免疫作用。

绿色饲料中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以及寡糖等技术或者产品的运用,能提高畜禽机体的免疫力,使其依靠机体自己的特异或者非特异免疫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同时,饲料消化率的提高,减少了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环境中微生物可利用的养分减少,来自环境的威胁和外周环境中有害物质也将大大减少,进而达到禽畜生长快速和少生病的目的。

绿色饲料具有广阔前景

世界范围内开发的生物饲料产品已达数十个品种, 已成为一个较大的产业, 主要包括饲料酶制剂、饲用氨基酸和维生素、益生素(直接饲喂微生物)、饲料用寡聚糖、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饲料用生物色素、新型饲料蛋白、生物药物饲料添加剂等。而我国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更加关注的则主要包括饲用酶制剂、益生菌、生物活性寡肽和寡糖等。

尽管生物饲料产业在发展中仍面临各种瓶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生物饲料就像历史的车轮一样,是抵挡不住的。”鲁彬彬表示,未来生物饲料的使用比例和范围肯定会逐渐扩大,生物饲料也必将加入现代饲料工业体系中来。

另外,应用生物饲料产品可降低畜禽粪氮、粪磷的排放量,从而大幅度减轻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在饲料中应用生物技术产品可减少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获得优质、安全的动物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物饲料的市场值达到每年30亿美元,并在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国内有1000余家企业专门从事生物酶制剂、益生素、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我国在生物饲料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饲料的研究与产业化起步较晚,整体研发与产业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关键生物饲料的生产还处于仿制水平或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某些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生物饲料产业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有望在市场上取得不菲的业绩。

猜你喜欢
保健品畜禽添加剂
热门调查
九旬老人砸200万元买保健品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尧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
如何做好春节期间畜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