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珊瑚情筑梦海洋行

2016-05-14 02:10江镕彭勃
环境 2016年8期
关键词:珊瑚礁大鹏珊瑚

江镕 彭勃

2016年7月10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筹、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广东珊瑚礁普查活动在深圳市大梅沙正式启动。这项“以民间环保力量为主导”的环保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10年,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显著的科研成果。根据去年的普查结果,广东省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为33.1%,对比前年的普查结果,珊瑚平均覆盖率总体下降了12.4%。

那么珊瑚平均覆盖率的整体下降意味着什么?广东珊瑚礁普查这项环保活动又具有哪些特别意义呢?先让我们从珊瑚礁说起。

美丽脆弱 不可或缺

从全世界范围看,珊瑚礁面积虽然不到海洋总面积的2‰,但却养育着全球1/4、超过四万种的海洋生物,几乎所有门类的海洋动物都要以珊瑚礁为家。因此作为地球上歧异度最高的生态系之一,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是令人吃惊的,这种丰富程度也只有热带雨林可以比拟。

迄今为止,由珊瑚礁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已在地球上存活了数十亿年的时间,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物种,保证了海洋渔业、养殖业的稳定,保护了脆弱的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因为健康的珊瑚礁就像自然的防波堤,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珊瑚虫在造礁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体内珊瑚藻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

此外,对于潜水这项日益在全世界风靡的运动和休闲项目来说,一片海域想要成为潜水圣地,必须拥有大片优质的珊瑚礁,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聚集丰富的海洋生物。根据近年来美国自然保护协会的资料显示,珊瑚礁每年为世界旅游业创造的价值达96亿美元,这其中也包含了潜水、浮潜、海钓等多项水上运动所带来的收益。

但必须看到,珊瑚礁也是极其脆弱的,大部分的珊瑚礁都位于离岸或离岛很近的浅水海域,因此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陆地开发的影响。全球的珊瑚约有1/10已被破坏殆尽,而另有1/3预估在不久的未来也会消失。

在我国,珊瑚礁种类约占全世界的13%。 广东省海岸线长5700多公里,拥有1600平方公里的海岛面积。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广东沿岸拥有丰富的珊瑚礁资源,南起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北至南澳南鹏列岛都有珊瑚礁的分布,特别是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州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深圳大鹏半岛,拥有大面积的珊瑚礁资源分布。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沿岸面临着巨大的开发压力,珊瑚礁生态资源逐年下降。

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周边水域地处东南亚近海珊瑚礁群黄金区域边缘,平均水温为25℃~27℃,属珊瑚生长的最佳水温范围。过去30年多间,这里的石珊瑚种数由30多种下降到20余种,覆盖率由70%以上减为现在的30%左右,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国际行动 广东加入

为了保护珊瑚礁这一珍贵的物种,国际上成立了很多官方和民间的组织,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而珊瑚礁健康调查 (Reef Check) 则是由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志愿者的活动。作为全球性规模最大的珊瑚礁监测和调查项目,珊瑚礁健康调查主要由珊瑚礁健康调查基金会(Reef Check Foundation) 发起,始创于1996年,旨在保护海洋环境和珊瑚礁。这一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美国洛杉矶,目前志愿者团队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共同致力于对热带珊瑚礁和加州岩石暗礁两个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行调查。

在世界各地,珊瑚礁健康调查开展工作的方式通常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海洋科学家指导志愿潜水员,使他们学会监测珊瑚礁健康的正确方法,再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因此这项调查在两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借助民间潜水志愿者和科学家的力量,积累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供政府进行决策和科研,以促进珊瑚礁保护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二是通过宣传推广,引起社会公众对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普遍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对珊瑚礁健康面临的威胁和解决珊瑚礁问题方法的认识,呼吁更多的人群加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广东省是从2007年开始加入珊瑚礁监测计划,开始进行珊瑚礁普查的,当时借鉴了很多香港的先进经验。广东省珊瑚礁普查根据科学家的建议选取普查点,报名参加珊瑚普查的潜水志愿者在经过培训后,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完成普查点的普查工作。

官方民间 共同努力

刘昶均是参加珊瑚礁普查的首批志愿者之一。“当时我住在深圳,刚学潜水一年多,希望自己生存的环境和国外一样好,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事情,所以没想太多便报名了。”

据刘昶均回忆,2007年,广东珊瑚礁普查启动仪式首次在南海海洋所正式举行,共有2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仪式,一些常在周边潜水的游客听说了这个启动仪式也来到现场。志愿者团队第一次出海开展普查工作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水下的情况,样带的点便找了将近一个半小时,而且那天有点浪,导致技术相对不成熟的个别队员不能很快地沉下去。“第一次参加,有点狼狈,非常累,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时隔多年,刘昶均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普查工作时的激动心情。

而经过10年的发展,今年的珊瑚礁普查活动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活动招募到来自不同地区的23支志愿潜水队伍,他们将分批奔赴33个普查站位对广东沿岸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监测沿岸海洋生态环境最新的变化。深圳是此次普查的重点之一,33个普查站位中,深圳就占了10个。普查将系统摸清深圳海底的珊瑚礁资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之策。

记者了解到,在开展工作时,志愿者们完成GPS定位、声纳测水深等前期探测工作后,便会拉开100米的距离带,每两人负责一组调查,分别记录鱼类、无脊椎动物、底质情况等三组数据。他们会带着用作记录的笔与纸片时而潜入海底,时而浮出水面,一一记录下观察到的情况,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对于这些志愿者来说,开展珊瑚礁普查时,他们是专业的调查人员,默默付出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普查结束后,他们又融入到城市的喧闹中去,继续自己的日常生活。正是这样一群热心的年轻人,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守护着南中国海美丽的珊瑚礁,保护着脆弱的海洋生态。

珊瑚保育活动在深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并得到了深圳市海洋局、大鹏新区和盐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在民间也活跃着很多为保护珊瑚礁而辛勤工作的力量,包括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深圳市蓝色海洋环保协会等。而在2013年11月,由大鹏新区管委会和磨房网共同发起的“潜爱大鹏”,更是一项反响很大的召集潜水员及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海洋珊瑚保育公益活动。这一活动旨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集各方之力,深入了解大鹏海域家底;同时有计划向合适珊瑚生长的海底沉入珊瑚屋、珊瑚支架,以及海底沉船等人工造礁方式,提高珊瑚的生长速度,加速珊瑚礁群的再生和海洋鱼类回归。

自2013年,潜爱大鹏活动便尝试在海底投放人工珊瑚架和珊瑚苗。2014年的珊瑚苗投放工作,得到广东海洋大学珊瑚保育专家肖宝华、廖宝林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协助。他们慷慨地分享出研究了六、七年的专利技术,设计了一款外形酷似一口大锅的全新人工珊瑚架,当时有400颗珊瑚苗跟着“大锅”放进了海底,根据之后最近一次的下海调查来看,那次珊瑚苗的成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2013年那次不到30%的成活率,上升至90%,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

虽然我们的海洋环境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与考验,但如同世界资源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罗瑞塔·伯克所言,也无需过于悲观。他说:“珊瑚礁对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尽管许多珊瑚礁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希望还在。珊瑚礁是能够恢复的,当我们找到保护珊瑚礁的全球性解决办法的时候,通过减少区域威胁我们就能够为子孙后代赢得时间。”

猜你喜欢
珊瑚礁大鹏珊瑚
机器人运送珊瑚卵拯救珊瑚礁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看图纸
跟踪导练(三)3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碧波荡漾珊瑚海
美丽的珊瑚
刘业伟、王大鹏设计作品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
珊瑚是怎样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