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2016-05-14 13:04张彦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试文本教材

今日高中语文教材都有较丰富多样而完备的教材解读资料可用,但是,因为查阅资料的便利,信息日趋多样化,给师生自学和理解教材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所适从、人云亦云、缺少自我深入阅读的弊端,还带来了简单搬运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今日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把教材仅看做为应试服务的内容,眼中只有所谓应试型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忘记了用教材教,其实是借助文本阅读促成学生的全面成长。

新课程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个人情感的健康发育,获得人生态度的美好滋育,形成正确健全的价值观。把语文教材的内容本身灌输给学生,视学生为知识容器,或者因为应试任务的强加,视学生为学习的机器,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忽视青少年人性的健康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看重学生以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必然伴随着充实学生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获得自己的成长,寻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文本解读促使教师全面理解教材,让他拥有了从语文应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透彻认识,这样才会从字词句的品赏汲取到教材中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营养。因此,没有教师备课前独立的文本解读,就没有使用这样的文本教会学生自我阅读和思考的可能。

只有养成独立解读文本习惯、形成较强文本解读能力的教师,才会深入领会教材编写的初衷,才能掌握熟练地、根据学生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方式,才会变成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水平、人格情感和审美水平同步提升的引路人。

基础教育已经被看作是让学生身心并修的事业,是培养学生品格、智商、情商和美感全面发展的事业。要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为主体的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形成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判断能力,培育健康自由个性,形成健全独立人格,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育成和谐的心灵和健康的生命态度,形成与他人共处共享共赢的合作习惯,就必须改变方式单一、方法呆板单调、旨在提高应试能力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读者中心论,是一种以读者的创造性理解为作品意义产生的主要根源的文学批评。读者中心论就是把读者接受作为批评的主要对象,着重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决定作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去探究文本的现实意义。探究一篇作品,在学生独特的经历、情感之下,在我们今天新的时代在中,它的“新”的意义与价值。

因此,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应注重读者的感悟。通过教师对教材文本(范例)深入全面、个性化的解读,把教学内容变成一种在以上诸方面更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力量。机械使用教材的教师只能看重知识传授,他们自己的语文课堂,不是题山卷海的讲解,就是满堂灌式的课文单方面讲读。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个人对文本深刻理解的能力,然后切实按照范例原则,在或多或少、可长可短、可全文可片段、或泛读或精读的课堂教学中,在师生对任意一个语言细节的共同品赏中,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营养。在这个意义上,文本解读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直接产生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它改变教师对教材的取舍态度和备课方式,以及课堂引导方式、课后辅导和练习查阅方式。

如果文本的解读是既定的,那么语文教学就是一种知识、情感、思想的灌输。我们更应该关注师生的独特体验,将文本和我们的时代、生活结合起来,让文本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做文本的奴隶。我们主要尝试研究语文教材的现实意义,试图通过“读者中心”的文本解读方式,挖掘文本更多的含义,拉近文本与时代的距离,使文本贴近我们的生活。

张彦斌,教师,现居甘肃酒泉。

猜你喜欢
应试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