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体系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14 13:04刘晓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升格学案作文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核心训练与检测手段,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主要途经。在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须在理念创新和应试需求两根钢丝间寻求前进的平衡。教学中,我尝试了利用“导学案”并使之形成体系的方法,使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考场应试能力。现就尝试过程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注重作文“导学案”的编写

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而导学案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我们自行设计的作文导学案,大致包括目标导航、方略简说、知识储备、自我训练、方法指导、成果展示、归纳小结、学习评价、自我升格九个部分。

二、落实作文“导学案”的使用

作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我们在设定作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合作交流→自主展示→师生评价→归纳小结→成果展示→理论总结。在具体的实践中,实行板块目标制度,环环相扣,紧抓落实。每份导学案分四个板块。一板块:目标导航、方略简说、知识储备。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和内容,通过方略简说,搜集素材,做好知识储备,及习作初步构思。二板块:自我训练、方法指导。课堂上1节课根据目标进行个人写作,完成整篇作文。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三板块:成果展示、归纳小结。学生展示成果,开学第一周即提出评价机制,小组间用1节课互评、自评,小组合作探究,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和一篇典型问题作文。四板块:学习评价、自我升格。推选一篇佳作,上台展示并朗诵,鼓励学生发言点评,让学生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再点评典型问题文章,此环节对作者要严格保密,不伤害孩子。老师将学生评选的作文进行收集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用1节课进行典型问题作文的升格训练。学生根据习作情况,进行自我升格。将佳作收录班级博客,作为作文素材。

三、构建作文“导学案”的体系

构建一个长效的作文教学指导体系,有利于践行《新课标准》中关于写作的理论要求,也有利于遵循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体系的建立使得教师可以对学生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实现阶段化、程序化和层进化,并且对学生进行三年的跟踪指导和反馈评价,也有利于构建科学、全面、长效的评价机制,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和冒进性。“导学案”体系的建立分三部分:1.明确三个年级的训练目标。2.构建三个年级的训练内容。3.把握三个年级的训练范围。现以七年级为例:训练目标 1.能用文字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见解。2.中心明确,内容充实。3.能正确使用标点,养成修改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训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人、事、物。学会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正面、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语言表达能做到具体、通畅、详略得当,力求准确、生动、形象。训练范围:侧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

在导学案模式下进行作文教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熟悉作文评价方式,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素养;但是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导学案”编写得更合理,如何让“导学案”在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问题将是个长期考验。我将继续实践以期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一点写作实效。

刘晓萍,教师,现居江西于都。

猜你喜欢
升格学案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乡愁导学案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