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文本资源 拓宽写作渠道

2016-05-14 13:04黄冬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藤野文本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文本即为写作资源。最近一次作文课我向学生介绍了作文的一些拟题技巧:比喻式、引用式、悬念式等。并举《死海不死》的标题,称这个标题是用矛盾的词语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随意地说了一句教材中文章的标题都不错。没想到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以下是作文课上的教学片段:

生:老师,我没有觉得教材的标题就特别好,相反倒很平常,有些标题甚至很糟糕。

师:你这个说法倒很新鲜,能举些例子吗?

生: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内容写得很感人,标题却很平庸。而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的标题,有些文不对题。

师:怎么文不对题了?难道文章不是在写藤野先生吗?

生:文章的确写了藤野先生,但前面5段根本没有谈及他,而是写“我”在仙台的生活。后面对藤野先生的叙事也不完整,很零散。所以《藤野先生》一文作者主要写的是“我”在仙台的生活,还有“我”思想转变的过程,因此这个标题文不对题。

师:《藤野先生》真的文不对题吗?其他同学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赵勇说得有道理。有一次我写作文《我的母亲》,开头几段没写母亲,反而写学校的生活,后面才开始写母亲,老师就说我的作文离题了。

生:我也认为文章不是以藤野先生为主,而是以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主。

师:那标题应该怎样改?

生:改成《我和藤野先生》

师:《藤野先生》的标题引来了这么多争议,首先要肯定赵勇这种不迷信教材的批判精神,其次他还能深入文本,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些都值得肯定。我认为你们对这个标题的看法挺有道理。事实上,并不是选入教材的文章每一处都妙不可言,今天我们不妨作个大胆的尝试:请从所学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好的标题,说明你的理由。或者找出你认为不恰当的标题,说说你认为可以怎么修改。

生:我喜欢《孤独之旅》,既揭示主题,又引发读者的想象。

师:你认为好的标题要紧扣主题。(板书:扣题紧)

生:我喜欢《变色龙》,运用比喻的手法,很贴切。(师板书:修辞)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我不喜欢,没新意,只是点明地点的转换,不像《爸爸的花儿落了》很有美感,而且有象征的意味。(师板书:象征)

……

师:这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价,知道好的标题都有一些共性:采用修辞,紧扣主题,真情动人等,也发现一些标题很平常,不能吸引读者。从这一点看,你们今天的发现是很有价值的,不但发现了名家作品的精彩,也体会到经典有时候也有平庸的一面。把今天的发现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你可能会拟出更胜名家的标题。

这堂出现“意外”的作文拟题指导课给了我许多惊喜,也让我进一步思考作文教学对文本资源如何再利用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似乎是并行的线。我们对文本资源的利用较多地停留在对教材文章的改写、续写等方面,而且这类改写和续写往往因为缺少阅读教学必要的铺垫,大多并不是非常理想。我认为这种现状无疑是对文本资源的莫大浪费。如何使选文资源成为写作教学的再生点呢?这次教学片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做法。

事实上教材的很多选文都可直接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指导作文的开头结尾,与其大谈什么凤头、豹尾这些抽象的技巧,还不如让学生评价教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学生知道这样的技巧并不能够明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还需要将这类技巧在写作中不自觉地摸索,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又有差异,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写作教学历来成效不高的原因之一吧。而让学生对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进行评价和修改,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意识地指导总结,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摸索的时间,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再者,以选文作为作文教学资源,反过来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入。事实上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对每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等都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往往是侧重一个或几个点来突破选文,这样会使我们错过某些选文中有教学价值的点。而如果把一篇文章放在整个教材的某一系统中,例如所有的选文标题归为选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即标题系统。我们把这整个子系统在作文课上比较、审视,会使学生对标题系统不但有整体上的认识,也可使学生对文本的某一个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文本资源,让阅读与写作在碰撞中擦出“美丽”的火花,拓宽学生写作渠道。

黄冬梅,教师,现居湖南桂阳。

猜你喜欢
藤野文本阅读教学
藤野先生谈鲁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