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段作文积累中的指导方法

2016-05-14 20:39陈爱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巧课外阅读课文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

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洋房,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观察,就是仔细的察看。人认识外界的事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脑袋记忆、分析、联想。在寻找写作素材时,我先会交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和途径。我将人的感官形象称之为“作文好帮手”,我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离不开六个好帮手,即眼、耳、口、鼻、手、脑。观察的时候要让所有的帮手都派上用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意识地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事物。我设计了以强化训练观察能力为目的的小作文训练。通常训练从观察吃的东西开始。例如课前准备一大包包装口味窘异的糖。当可口可爱的糖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首先眼睛发挥了作用。提示学生将看到的写几句话。看到了包装精美的糖,脑袋也不会闲着。让孩子们把此时脑袋中想到的写下来。孩子们信笔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看到这些漂亮的糖,我真想马上吃两颗……然后学生再选择一颗自己喜欢的糖,分别调动耳朵(吃起来有没有发出脆脆的响声?)、鼻子(打开包装袋闻到了什么气味)、嘴巴(味道、软硬等)进行仔细研究,要求学生每派出一个“小帮手”要将“小帮手”所搜寻到的信息写两三句话。就这样,孩子们在吃糖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将这颗糖来了个全方位,详尽的描述。篇幅比较长,而且很实在。通过练习,学生一方面知道了如何去观察,另一方面体会到写作其实不难,甚至是件很快乐的事情。看到一篇字数较多的文章,学生内心的骄傲和喜悦会张扬地表现在脸上。有了这样的训练做基础,学生既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除了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首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来源很广,有的鱼目混珠,我根据学生特点,向他们推荐课外书报目录,对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以及中华民族的瑰宝——经典诗文。“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不仅能陶冶情操,受到启迪,而且能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为习作打下基础,使肚中的“货”倒得出。

其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结合;要边读边思,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时作批注……

再次,为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我定期开展各种活动检查课外阅读效果。“古诗朗诵比赛”、“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是我班每学期必须举行的活动;摘抄好词好句在《浪花集》上是我班学生每天的“工作”;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读后感是学生每个周末的作业之一。

三、指导单项训练——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陈爱清,教师,现居山东章丘。

猜你喜欢
技巧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