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独立师:英勇之师 悲壮之师

2016-05-14 12:23文俊
红岩春秋 2016年7期
关键词:独立团红二梵净山

文俊

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在红三军的指导下,酉阳、秀山、松桃等地的游击队合并组成川黔边独立团,覃世安任团长,马吉山任政委。9月,川黔边独立团与沿河、印江、德江独立团以及收编的冉少波“神兵”合并,正式改编为红三军黔东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冉少波任副师长。

10月27日下午,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庄严隆重的会师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红二、六军团统一行动,并整编了部队,为东征湘西做好准备。

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胜利会师时,中央红军已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正沿粤赣边境向湘南前进。于是,“追剿”红六军团的湘、桂两省敌军迅速东调,围堵中央红军。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1934年10月2 8日清晨 ,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二、六军团从黔东出发,向湘西地区发动攻势 。 贺龙撤离南腰界时,与任弼时、萧克商议,为了加强黔东苏区的工作,决定将黔东苏区作战分区司令 部改为黔东独立师,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任政委,并派交通员去黔东苏区传达。

随着湘西攻势的展开,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下,红二、六军团先后占领了桑植、大庸、桃源、慈利等大部分地区。11月26日,为进一步开展湘西攻势作战,加快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建设,贺龙、任弼时根据中央指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湘鄂川黔军区等领导机构,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贺龙任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区司令员。随后,在相继展开的湘西攻势作战中,红二、六军团先后歼灭了敌第34师大部和独立第34旅主力,控制了永顺、桑植、大庸3县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各县的一部,并在永顺、大庸、桑植、保靖4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游击武装,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红二、六军团湘西攻势作战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迫使敌人不得不抽调“追剿”中央红军的4个师兵力驰援湘西,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在此之际,南腰界会师后,为牵制“围剿”根据地之敌,掩护两军团主力东进湖南接应中央红军长征,在贺龙、任弼时等指导下,红二、六军团帮助重新组建黔东特委,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兼政委的红军黔东独立师规模达700余人。

敌人大举进犯黔东特区

在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南腰界出发向湘西挺进之际,川湘黔的敌人趁机向黔东特区大举进犯:黔敌王天锡、李成章部扼住印江、沿河各要塞;湘敌周燮卿旅抵达川黔边境南腰界、晓景一带;川敌达凤岗旅向沿河方向集结;黔东地区各地方武装也趁机回戈。敌人对黔东独立师形成层层包围态势,致使黔东特区根据地从原来的200多里缩小到60里,苏区人口锐减到3万人。红军黔东独立师和特区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1934年10月29日,黔东独立师在黔东特委的领导下撤离南腰界。11月8日,黔东独立师、独立团各一部前往枫香溪与敌人展开激战,当晚黔东独立师退回耳当溪一线。此后,红军又在印山保与敌遭遇,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退回到谯家铺和沙子坡一带。11日,敌人调集4个团兵力进攻沙子坡。黔东独立师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除留下黔东独立团牵制对方外,其余部队在师长王光泽、政委段苏权的率领下撤离战场,于13日抵达梵净山脚下的张家坝、滥泥坳、洞德寺等地。10月16日,黔东独立团完成沙子坡阻击任务后,赶到梵净山与黔东独立师会合。

在敌军重兵压境的形势下,11月15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保卫队及部分区乡苏维埃人员200余人,在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秦育青、陈正国的带领下,撤出沿河白石溪、旧寨坝,开始艰难转移。一路上,队伍多次遭到地方团防的袭击,撤退队伍中有20多人牺牲,24人被俘。17日,队伍至火烧桥一带时,又遭地方武装张云梯、张云开等伏击,又有数十位同志牺牲或被俘,余部几经苦战,才突围至秀山坝芒一带。最后,由于反动武装重重拦击,这支200余人的队伍除少数脱险外,其余全部遇难。

黔东独立师和部分游击队进入梵净山地区后,在积极进行备战、补充给养的同时,还广泛开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工作,动员当地青壮年参军支前,做好应对“围剿”之敌来犯的准备。正在此时,黔敌李成章部的2000余兵力,已分3路开始包围黔东独立师所在的梵净山地区。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黔东独立师顽强抗敌,打退多次进攻,粉碎了敌人妄想攻占梵净山的企图。但是,红军也伤亡严重,弹药将尽,已无力击破敌人的重重围攻。

血洒突围战

1934年11月24日,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段苏权、王光泽决定退出梵净山地区,带领部队去湘西寻找红军主力。黔东独立师撤离梵净山阵地后,经拜佛台、棉絮岭、大尖峰、金刀峡,翻越海拔2500米的梵净山顶。11月26日,黔东独立师辗转进入秀山县境内的双峰、兰桥一带,在占领兰桥后,又立即向秀山邑梅方向进发,沿途击退保警、乡丁以及苗族土著武装等敌人多次袭击。段苏权在突围中腿脚受伤,不能行走,由通讯班长李通珍背至安全地带。王光泽带领部队奋力突围,仅有300余人成功突出重围。负伤的段苏权被雅江车田村农民李木富救护于山洞中,经一个月的调治后,前往湖南寻找部队。

11月28日,黔东独立师余部抵达川湘交界的秀山川河盖。然而,就在部队行至大板场时,突然遭到峨溶乡一带民团的袭击和追兵的夹击。黔东独立师再次投入激战,但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部队只得被迫分散突围。突围途中,王光泽不幸落于敌手,后被杀害于酉阳龙潭镇邬家坡,时年31岁。

最后,黔东独立师在独立团团长秦真权及邓吉星带领下,只有10余人突出重围,胜利到达湘西,投入到红军主力的怀抱。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独立团红二梵净山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把“枪杆子”
叶挺独立团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独立团”整编为“方面军”发挥区域党建整体优势
湘西少数民族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