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与探讨

2016-05-14 09:08裴军英宋雪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丙环唑苯甲斑病

裴军英 宋雪梅

1 试验目的

为明确和掌握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优质药剂,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试验作物:玉米 (品种伊单26)

2.2 试验对象

玉米大斑病

2.3 栽培条件

试验地点双城区种子管理站试验地,玉米4月24日播种, 5月23日出苗,5月23日调查出苗率达到95%。试验地土壤类型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土壤PH值7.4,试验地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4.25%。玉米亩播种量2kg,垄作,播深4cm,行距65cm,试验地前茬玉米茬。施肥量45%N、P、K复合肥25kg/亩。6月24日施药(玉米10-11叶期,田间病株率2-4%)。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1 试验药剂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设空白对照处理。

3.1.2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65(6垄×10m×0.65m)(三种药剂面积均为65 m2)空白对照面积32.5 m2

重复次数: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在玉米10-11叶期,分别按设计用药量采用喷雾法均匀喷洒叶片处理一次,喷液量均为每亩30公斤,玉米田间正常管理。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

3.3.2 施药器械

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公司16型背负式喷雾器械,扇形喷头。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是1、2、3处理玉米10-11叶期(6月24日)施药一次;

3.3.4 使用量

处理1、30%苯甲·丙环唑乳油有效成份用量90克/公顷;处理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份用量1050克/公顷;处理3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份用量750克/公顷。

3.4 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资料

无其它病虫害防治。

4 调查、和记录方法

4.1 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

4.1.1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详见附表1、2。

4.1.2 田间管理资料

试验地点双城市双城镇长勇村,试验地4月13日整地起垄一次成型,玉米播种日期,4月24日机械播种,播后第二天镇压,5月22日出苗,5月23日调查出苗率达到95%。试验地土壤类型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土壤PH值7.4,试验地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4.25%。玉米亩播种量2kg,垄作,播深4cm,行距65cm,试验地前茬玉米茬。施肥量45%N、P、K复合肥30 kg/亩。

4.2 病害调查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基数调查:施药当天6月24日。

1、2、3处理7月1日、7月14日调查二次;

4.2.2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小区定点200株,调查玉米大斑病发病情况,记录按玉米大斑病分级标准进行记载病叶数和分级。

玉米大斑病分级标准:

0—9级。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叶片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

5级,叶片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5%;

7级,叶片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50%以下;

9级,叶片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0%以上。

4.2.4药效计算方法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叶片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月1日、7月14日进行调查,对玉米生长安全,无药害症状。

各处理的叶色长势没有差异

4.3.1 对其他靶标生物影响

未发现试验药剂对其他靶标生物有影响。

4.4 作物产量和质量

4.4.1调查方法

10月8日田间产量测定,测定各处理区产量,计算增产率。详见表2。

4.6 作物产量和质量

4.7 产量计算方法

收获测产:按5点取样发取样,进行实际测产,调查每667 m2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5 结果与分析

应用效果:

生物统计分析方法:采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方法:Duncan新复极差法。

5.1防治效果

6月24日(玉米10-11叶期)施药,施药后20天(7月14日)调查,1处理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克/亩对玉米大斑病防效为91.24%;2处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对玉米大斑病防效为83.10%;3处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对玉米大斑病防效为70.23%。

5.2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

施药后观察,处理玉米无药害发生,同时在施药后观察各处理区玉米长势基本一致。

测产结果: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克/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在玉米田发生零星病斑(玉米10-11叶期)施药,较不用药区分别增产6.64%、4.45%、2.72%。施药药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比产量差异不显著,和空白对照比差异极显著;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比产量差异显著;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比差异不显著,和空白对照比差异极显著;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空白对照比差异显著。

药剂评价: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克/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在玉米田发生零星病斑时施药,对玉米大斑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1.24%、83.10%、70.23%;增产效果分别是6.64%、4.45%、2.72%。

30%苯甲·丙环唑乳油试验剂量下在玉米大斑病(田间发病株率达2-4%时)施药对玉米大斑病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丙环唑苯甲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11种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
世界上最苦的物质是什么?
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
二苯甲酮腙的合成研究进展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