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机校如何做好农机培训的探讨

2016-05-14 10:38刘柏珠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

刘柏珠

摘要:农机培训是农机校的主要业务工作,也是农机校的立足之本。做好农机培训工作是我们县级农机校的重要职责,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及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解决好农民和农机手安全、正确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如何做好农机培训工作以及农机培训的讲授方法。

关键词:农机培训;安全意识;法规教育;讲授方法

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对农业投入,对农民购机实行补贴,我国农村购机量不断增加,农机从业人员迅速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大多数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复杂农业机械的操作者。农民买到机具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为题。因此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农机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

一、围绕提高农机人员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

参加农机培训学员,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年龄大小悬殊,学习能力差别较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求教师按培训教育大纲收集各种资料,细致地备课,讲得深入浅出,不厌其烦,语言通俗,比喻形象,用学员常见的事物举例子。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要配备各种教具模型,供学员观察零部件结构,学习拆装调整,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尽快掌握机械的结构、原理、使用、调整、保养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对部分学习较差的学员,采取课堂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其跟上教学进度。

二、强化源头管理,狠抓教练员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使培训学员学到过硬的驾驶技术,教练员的水平一定要高。聘用的教练员要具有多年安全驾驶资历,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练员必须参加当地农机监理部门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接受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驶技术,使驾驶操作更加标准。要求教练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动作规范,认真传授驾驶及操作技术,不厌其烦地纠正学员种种不良习惯,使学员的基本动作准确熟练。

三、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规教育

要重视安全教育,学员报到除动员外,第一天上课时对学员细心讲解交通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在许多场合重申安全驾驶的重要性,用许多典型事故案例作为反面教材,要求学员吸取这些血的教训,强化安全意识,树立训练确保安全,安全促进训练的观念,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四、加强学员思想管理,提高组织纪律性

培训的人员刚到校时组织纪律性淡薄,比较自由散漫。要针对这种情况,每期开学时都作动员报告,强调组织纪律性,宣读学员守则,讲清来校参加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促使学员自觉遵守。

五、农机培训讲授方法要规范化

讲授方法规范化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员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讨论原理和阐明规律等,按着一定讲授规范进行。其作用:通过规范的讲述、讲解、讲演来传授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以拖拉机为例,目前拖拉机型号很多,内容很杂,各个机构和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有大体相同的规范讲法。

1.构造课的讲法。讲构造时,为了不漏掉每个零件而又便于记忆,每个机构、系统或每个总体最好按各零件间的相互位置以一定的方向和顺序排列为好。如曲柄连杆机构中机体零件的组成,应该这样讲述为好:即机体零件的组成有气缸盖、气缸垫、气缸体、曲轴箱、气缸套和阻水圈等组成。

2.工作过程讲法。要把每部分的零件,逐个对号到挂图、课件上或示教板上,说明每个零件在图上所处的位置,各件间的连接关系、运动规律。然后利用挂图或课件来讲工作过程,从引发运动的零件开始讲起,讲到相关零件都不是孤立的,形成一个整体。特别是有的地方需要调整,讲工作时更要反复强调,加深记忆。

3.间隙的讲法。讲间隙的方法一般按间隙名称、间隙的位置、为什么要留有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的危害、多大值为好、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工作过程中间隙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等顺序讲解。如气门间隙、气缸间隙及离合器间隙等,所有间隙都按此规律讲解,这样容易记又不容易漏掉。

4.润滑的讲法。润滑课的讲法,一般按润滑的部位、周期,用油种类、规格、数量,加注、清洗方法,油位检查及放油位置等顺序讲解。这样讲法的好处是既掌握了各种润滑油的种类、规格、性能、使用方法,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拖拉机的结构。

5.调整的讲法。调整课的讲法一般按调整的部位、调整的周期及要求、方法顺序讲解。就是哪块需要调整、多长时间调整一次,要求是什么。如间隙、相对位置、松紧度、压力、角度及时间等的调整方法,由于每本书不系统不完全,可让学员自行整理,形成材料,对学习和在工作中使用都很方便。

6.故障的讲法。故障的讲法一般按照各种故障的名称,出现故障的征象,形成故障的原因,产生故障的危害,分析故障的原则,排除故障的方法,预防故障的措施等顺序讲解。当然故障很多,每个故障都有反常现象,如作用反常,声音反常,外观反常,气味反常,温度反常,消耗反常等。形成故障的原因:磨损、腐蚀、疲劳、松动、堵塞等。产生故障的危害:经济性变坏,动力性下降,劳动强度增加,生产率降低,影响生产,贻误农时。分析故障原则是结合构造,联系原理,搞清征象,具体分析,从简到繁,由表及里,按系分段,推理检查。排除故障的方法有经验法,部分停止法,比较法,试探反证法和不拆卸检查法。预防故障的措施无非是防止磨料的侵入和形成,加强润滑,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硬度,涂漆防氧化防腐蚀,避免超负荷,防止螺栓松动等。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
宁波市游泳训练中心学生训练安全问题调查分析
幼儿安全意识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浅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如何提高技校生在钳工实习中的安全意识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浅谈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