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研究

2016-05-14 00:11王喜军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王喜军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掌握求职技巧,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然而,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就业指导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出了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精选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一、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了解市场、了解社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活动,增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为学生走上就业与创业的成功之路搭起桥梁,铺平道路。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教师不仅能科学分析就业形势、解读就业法规、传授就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能及时而有效的向大学生讲解学校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就业指导课程认识不足,观念陈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尽管近年来各地高校普遍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据调查:目前,各院校在一年级就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并不在少数,其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把该课程只将其作为“帮助毕业生找工作”的手段,并未认识到它对促进大学生成材的意义,片面追求较高的一次性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成了我国众多高校职业指导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指导实践中不是“授人以渔”,而是“授人以鱼”,只能培养出缺乏人文情怀的“经济人”和“功利型”的技术工匠,磨灭了大学生的鲜活个性,导致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念、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走出校园后到处碰壁、屡屡受挫。

(二)缺乏师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目前各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由从事就业工作或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领导兼任,他们虽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对就业指导的教学课程建设以及科研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胜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老师也缺少心理、择业、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定位等技能,不能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

(三)教学课程体系不健全。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材内容老化,针对性不强,理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写教材,组织授课,但教材和授课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课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缺乏系统的、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教材;教学形式单一,课程针对性不强,缺少个性化辅导和自主创业意识教育。

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政策导向、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就业知识、技能以及经验,促进学生选择、获得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职业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是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就业义务的履行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会随着时代变迁、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发生改变,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精选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核心的力量是相对固定的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各院系学生工作处的辅导员以及副书记共同组成。辅助的就业指导力量是各院系的专业教师,他们大多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市场,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给出相关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而言也较为信服,可以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许多企业的老总,社会的创业精英人才都可以请进来作为校外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因此,就业指导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实施全程化、跟踪式的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既是由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课程改革的中重要内容。只有扎实做好每个环节的教学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程化指导,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职业观的教育、就业观的教育、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知识技能教育、就业心理、就业信息和程序法规的指导。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跟踪式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进行,贯穿于大学学习整个期间。作为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重点引导大学新生进行认知自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大学第二年,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具备较强的认知专业能力,了解行业形势。在大学第三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重新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目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学习及对自主创业、升学、公考等就业方式的指导。大四毕业季,对毕业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加强对求职技巧、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

猜你喜欢
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