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14 02:40刘研金英爱李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能源动力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刘研 金英爱 李明

摘 要 提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渗透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具备综合技能和工程实践概念的高素质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能源动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101-03

能源是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动力之源,能源充分合理利用是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能源问题是现今世界最为关注,与人们生活生产最为密切的问题之一。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学生容易认知、常见和易于亲身体验的知识领域,在高校能源类课程逐步受到学生普遍关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逐渐备受关注。

1 前言

为了更好地同社会需求接轨,针对学生具备能力、课程设置要求、对培养人才队伍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开展调查分析。本文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艾普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调研(部分调研结果详见图1)。

调研中发现,企业要求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学习能力、系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针对近几年毕业生工作情况,发现共存的一些问题,即:盲目自信、眼高手低;基础不扎实,眼界不够宽,动手能力差。

为了培养更优秀、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根据调研建议,结合人才需求情况和高校能源与动力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对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即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和能源意识教育。

2 研究方法

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体现为:

1)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渗透工程意识(视频、图片、动画),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2)课堂精讲、讨论与学生自学三位一体相结合,并采用换位教学法和最后5分钟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式教学,同时促进其对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问题所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开展主题式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研组织能力,发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双语教学,使学生学习的外语应用于工程实际,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为查阅国外相关专业文献奠定良好基础;

5)采用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技能相结合的系统教学模式;

6)开展“课程小论文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发现问题自拟题目,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一种能够培养“三种能力”的有效活动;

7)国内外客座教授课程专题讲座,汲取国外先进科技知识,实现与国际化接轨,培养综合能力;

8)结合课程教学要点,开展课后辩论赛,在辩论中锻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困难。

教学当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的“课程小论文”“换位教学法”“最后5分钟教学”“课后辩论赛”“挑战式考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强化视频直接感知能源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在切身体会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由于能源问题和其他学科问题的共性,基于能源类课程所产生的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可以被其他学科所借鉴,为培养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做铺垫。

建立具有系统特色的能源课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教学能从工程实践的整体角度综合讲授能源应用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基础,达到条理清晰、思路开阔、突出重点。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消除以往单调的、一刀切的知识能力评价体系弊端。通过能源类课程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技能;其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工科类课程的全面改革中,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文从课堂讲授到课后实践等多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中,拟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新式教学模式、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提高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其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能源类课程出发,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式,提出在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着眼点,即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开放性、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和自设性实验以及实践基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见图2)。在实验环节中,面向学生开设自创性实验,由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内容,完成实验项目,促使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课程实践基地,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节能意识、工程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参加大学生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申报,锻炼学生在能源领域的科研能力,熟悉和掌握科研思路,综合应用能源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学”,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与“创”。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革创新在教学效果方面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工学部相关专业的学生牢固地掌握能源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效地促进课程知识迁移,改进训练思维方法,提高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用能源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能源利用优化和决策问题;形成各种团队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能独立完成相关项目和学术论文的发表。

工程意识和能源意识培养 教学模式的改进将通过课程小论文(详见图3)来培养学生提出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主题讨论式教学、辩论赛、换位教学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能源课程基础体系中的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三大能源热工类课程集群融合[1-2],在加强学生能源意识的同时,拓展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利用课程的学科间交叉,深化学生培养的能源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抓好、抓实学生在实习和社会实践期间的各项任务,不能因担心学生出事情,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或弱化实践教学环节,多给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提高工程意识。

3 结论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代接轨,培养的学生应该由读死书、死读书而学会的模式,转变为会读书、会学习的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展开各种教学与实践活动,完全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基本理论、具备综合技能和工程实践概念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华自强,张忠进,高青.工程热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能源动力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广元八二一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我“能”,无限可能